【摘要】課堂提問是開啟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思維的最直接、最簡便的教學方法,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加強課堂提問目的性、有效性和藝術性十分重要。教師能夠科學地設計并進行課堂提問,就可能及時喚起學生的注意,促進學生知識遷移,創(chuàng)造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堂提問 高中數(shù)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6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一改以往滿堂灌的教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課堂教學要求是使全班的教學質量都得到提高,不能抓住少數(shù)而丟掉多數(shù),應該對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關照,課堂提問應盡量多給他們參與機會,要熱情耐心,開拓學生思路,發(fā)展思維,因此,提問要看對象,要堅持面向全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苯鉀Q問題只是一個數(shù)學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個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新性的想象力,這才是一個人思維能力的最佳體現(xiàn),由此可見,“問”的重要性。課堂提問是教師促使學生演好自己的角色,加深知識理解和掌握,發(fā)展和提高學生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種方法。它適用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種教學方法。
在新舊知識過渡、直觀演示、分析歸納、演繹概括、總結談話、指導練習和學習法方法時,都需要使用提問這一手段。
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數(shù)學課堂教學獨有的特色,貫穿于數(shù)學始終的課堂提問,在數(shù)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是課堂教育重要的雙邊活動,一個精彩的提問會將學生研究興趣提高到極致,或是將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意識和能力,而一個失敗的提問只能讓學生機械回答,毫無收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一節(jié)數(shù)學課的成敗與否直接取決于你所設計的問題情景。如果課堂提問把握不好,則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使學生的思維受阻,降低課堂教學效率。所以課堂提問應作為一個優(yōu)秀教師必須研究的問題,筆者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課堂提問應該從目的性、有效性、藝術性入手。
課堂提問的目的性是指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每提出一個或多個問題時對于每個問題我們教師都要有自己的期望和目的,而不能盲目的提問。課堂提問,并不是表面上的隨堂問答或“滿堂問”,而是一種教學目標所決定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重要的教學手段。
新課標要求我們要打造高效課堂,作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課堂提問,就必須講究有效性。有效提問的原則有效教學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可以講授,但不能總是只有一個聲音。而教學是否出現(xiàn)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tài),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如果提問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那么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受到影響。課堂提問,并不是表面上的隨堂問答或“滿堂問”,而是一種由教學目標所決定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重要的教學手段?!秾W記》載“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后,后其節(jié)目”,就是說問題設計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要由直觀表象到具體形象,由形象識記到抽象識記,有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脫離了學生實際的過高或過低于學生的認識水平的提問,或給學生造成重負擔,挫傷其積極性,或使學生覺得乏味而厭學。提問要緊扣主題,切忌漫無邊際,不宜每句話都帶問號,開口“對不對”、“是不是”,閉口“好不好”、“行不行”。學生在這問號的海洋中,隨波漂流,不利于喚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上課。課堂提問要結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特點,把握準課堂提問的類型,不失時機地進行提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的探究之中,呆板、簡單、形式化提問要盡量避免,假如只是一帶而過沒有讓學生深究細思,這樣的提問等于白費口舌。所以提問要圍繞教學重難點,在知識的結構上,知識的關鍵地方進行啟發(fā)、點撥,還要讓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說出解題的思路、算法、方法等。
提問的藝術性是指提問的設計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識。而受到時間、經驗等的限制,我們教師很少能設計出精彩的提問,平時教學中也通常拿教材的引例,并不是教材的引例不好,只是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一定每一個引例都適合你的學生,況且很多學生在課前都做預習,這些對他們就失去了趣味性。實驗證明,“應聲蟲”異口同聲“是”或“不是”,收不到好的效果。從研究學生的心理著眼,像包裝精美的商品能激發(fā)顧客的購買欲一樣,在維持提問原意的前提下,對習題的形式和內容作適當?shù)男拚?。在提問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chuàng)設一種觸及學生情感和意志領域的情境,有意識的把學生引入一種解題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通過心理上的接受,達到提問情境與學生心理情境的共鳴和最佳融合。充分發(fā)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發(fā)揮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智力潛能的超長發(fā)揮,使智力能力發(fā)揮最大效度,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原則。
我們的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于學科內容方面的,有局限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方面的,有來自于學生、教師方面的,我們不能將課堂提問做到盡善盡美,但是,大家一定要擁有改變現(xiàn)狀的意識,每節(jié)課都要從問題的目的性、有效性和藝術性入手進行提問,相信我們能提高課堂的效率,增強教學的效果,成功打造出自己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普通高中新課程研修手冊新 - 課程的教學實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第 9 -11 頁。
[2]吳康寧: 《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第354 頁。
[3]波利亞: 《怎樣解題》: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 年版,第 27 頁。
[4]單世杰: 《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策略談》,《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1 年第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