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齊民要術·序》中“有”“無”析辨

      2017-04-12 02:44:49劉志國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制衣荀子辨析

      劉志國

      《齊民要術·序》中“有”“無”析辨

      劉志國

      孫金榮先生在《<齊民要術>研究》一書中,提出“有”“無”之辨,認為石聲漢、繆啟愉兩位先生“茍無”之斷,未重視“茍”字的解讀,原文應為“茍有羽毛”。筆者從“茍有羽毛”是對荀子“天地衣食論”的批判性繼承出發(fā),辨析原文“茍有羽毛”是正確的。

      齊民要術;茍有;茍無;羽毛;齒革

      《齊民要術》流傳時間久遠,宋以前手抄為主,宋后始有刻本。然時竟語遷,語義難解,歷代又抄刻相繼,版本多雜,以致謬誤間出,艱澀難讀。清代開始,雖有學者勘誤校定流傳各版本,但未得善全,直到當代方有石聲漢、繆啟愉等學者進行了合理勘誤校釋,使古本《齊民要術》以校釋和今釋等形式完美地呈現(xiàn)世人,是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齊民要術》學術研究成果之一。

      石聲漢和繆啟愉先生的校釋,雖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但部分字詞的??贝_斷仍有錯脫滋衍,存在質疑,如山東農業(yè)大學孫金榮先生在《<齊民要術>研究》一書中,提出了“有”、“無”之辨,桂陽太守、縣令之辨,“銀、錢、根”和“蚄”字衍缺存疑問題的辨析[1];北京語言大學李潤生先生在《<齊民要術校釋>補正》一文中,對繆啟愉《<齊民要術>校釋》列四條疏誤并堪正[2],皆是對《齊民要術》的校譯工作做的有益補充。

      今對《齊民要術·序》中引《譙子》:“且茍有羽毛,不織不衣;不能茹草飲水,不耕不食,安可以不自力哉?”一句中,“茍”字后應該是“有”還是“無”字,就石聲漢、繆啟愉、孫金榮三位先生的釋、辨,提出新的辨析。

      一、石聲漢、繆啟愉先生的“茍無羽毛”校釋

      “茍有羽毛”一句引自《譙子》一書,可能為三國時譙周所著,但原書佚失?!洱R民要術》流傳各本原文均引為“茍有羽毛”,并無分歧,但《農桑輯要》中引為“茍無羽毛”,到底該作“有”還是該作“無”,已無法從原書考證。

      石聲漢《齊民要術今釋》中注為:“‘茍有羽毛’一句,前兩個字,懷疑是‘未有’,或‘茍無’。因為只有這樣改正后,文意才能和下文‘不能茹草飲水,不耕不食’(不能單吃草喝水,那么,不耕田就沒有糧食吃)相對稱。茍‘未有’(或‘無有’)羽毛,不織不衣(沒有長羽毛,不織布,就沒有衣服穿)”。[3]

      繆啟愉《齊民要術校釋》中注為:“各本均作‘有’,《輯要》引作‘無’?!豢棽灰隆戮淅龖鳌豢梽t不衣’解釋,不作‘可以不織不衣’解釋,則此處應作‘無’?!盵4]

      石聲漢和繆啟愉兩位先生觀點基本一致,一個校為“有”前脫“無”字,一個校“有”為“無”,差別不大。變“有”為“無”后,此句則可順理成章解釋為:人身上又不長羽毛,如果再不織布,就不會有衣服穿。這在語言邏輯上似乎合理了些,但孫金榮先生認為:石聲漢、繆啟愉兩位先生將“茍有羽毛”校注為“茍無羽毛”,是因為未重視“茍”字的解讀,既然《齊民要術》各版本并無差異,還應該從文意本身去研究。筆者也認為,未全通其意,強改其文,不夠準確。

      二、孫金榮先生的“茍有羽毛”辨析

      到底該作“有”,還是作“無”,孫金榮先生認為“茍”字的解釋至關重要。并詳列了《說文解字注》中的三種注解:“(一)茍,艸也。(二)孔注《論語》云:茍,誠也。(三)鄭注《燕禮》云:茍且也,假也,皆假借也?!?;另有《辭?!分械娜N解釋:“(一)茍且,聊且,草率。(二)如果,假如。(三)姓?!盵1]

      據(jù)以上解釋看,“茍”字在此句中解釋可用者有三:誠、茍且、如果。孫金榮先生辨之一曰:“若‘茍’作‘誠’解,從語氣和文意看,可能后面跟‘有’‘無’均通。”但未解釋整句應當如何作譯,故未采用;又辨之二曰:如果“茍”作“假設”講,根據(jù)古代漢語從不對真實的事情用假設的特點,后面應該跟“有”,因為人身上不長羽毛是確實的事情,無羽毛就不須假設,而只能假設有羽毛才符合語言邏輯。并推斷,“茍”字是假設義,原文應為“茍有羽毛”。因此,整句可翻譯為:“如果人身上長有羽毛,你才可以不織布、不穿衣”。

      三、“有、無”應從“羽毛”的出處解讀

      孫金榮先生認為原文應為“茍有羽毛”的辨析是正確的,但“有、無”羽毛,卻與“茍”字無關。石聲漢、繆啟愉、孫金榮三家均把此句的解析重點放在了強調人身上長不長羽毛上面,不夠準確。孔子曾自謙其著述為“述而不作”,可見古人著述多引經據(jù)史,若把“茍有(無)羽毛”作人身上長不長毛講,一是查無出處,二是文理略粗。

      (一)“羽毛”的出處應為“羽毛齒革”

      荀子“天地之出,足以衣食”之論,可視為“茍有羽毛”的出處。《荀子·富國》篇中說:“夫天地之生萬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麻葛繭絲、鳥獸之羽毛齒革也,固有余足以衣人矣?!盵5]可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制衣的原材料可分為麻葛、繭絲、羽毛,齒革四大類,齒雖不能制衣,但卻可做飾品,用于提高藝術審美。

      “羽毛齒革”還遠見于《尚書·禹貢》篇:“厥貢……齒、革、羽、毛?!笨梢婟X革羽毛古代可作為貢品,因此可理解為古代制衣材料中的珍品或奢侈品或裝飾品,并已經有了非常久遠的使用歷史。

      《魏書·志第十五·食貨六》載:“自魏德既廣,西域、東夷貢其珍物,充于王府。又于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貨,羽毛齒革之屬無遠不至?!盵6]據(jù)此可知,“羽毛齒革之屬”在南北朝時期,已是極為普遍的交易商品,并以南貨(南朝)居多,而至于羽毛齒革的交易形態(tài),估計很可能是加工后的成衣制品,當然也不排除作裝飾品用的原始形態(tài)。

      (二)“羽毛齒革”的釋讀

      “羽毛齒革之屬”即《荀子·富國》篇中四類制衣材料中的兩大類,但四字各有所指,即:鳥羽、獸毛、象牙、犀皮。

      《尚書·禹貢》篇中的齒、革、羽、毛,孔穎達注疏曰:“《詩》云:‘元龜象齒。’知齒是象牙也……革之所美,莫過於犀,知革是犀皮也?!盵7]所以,齒革,在上古時代曾特指象牙、犀牛皮,皆為貢品?!吨芏Y·天官·內府》語:“凡四方之幣獻之金玉、齒革、兵器,凡良貨賄入焉?!盵8]齒革與金玉一列,可作為貨幣,足見其貴重。

      羽毛與齒革相列,即鳥羽、獸毛,古代曾特指“翟羽”“旄尾”,既是名貴貢品,又“足以衣人矣”,用途廣泛。《禮記·樂記》中有“干戚羽旄”一詞,鄭玄注云:“羽,翟羽;旄,旄牛尾?!盵9]羽旄即是羽、毛,指古代用翟羽(雉雞的長尾羽)和旄牛尾裝飾的旗幟,又稱“旌旗”,這是用“羽、毛”作為裝飾用品的例子。

      獸毛可制衣物,在《齊民要術》中就有證據(jù),其《卷六·養(yǎng)羊》篇中有作氈法,即是指用羊毛加工成毛毯、靴氈之類用品的方法。

      而用鳥羽制衣更是自古有之,如:清代《紅樓夢》里有“雀金裘、鳧靨裘”;《明史·殷正茂傳》中張居正有“鵝罽”;《太平廣記》中唐代武則天有“集翠裘”;《舊唐書·五行記》中南朝安樂公主有“百鳥裙”;《南齊書》中文惠太子善織“孔雀裘”;晉朝《世說新語》中謝安有“鵠氅裘”;漢朝《鹽鐵論》中有“鳧翁裘”,都曾是名聞天下的貴族羽絨衣飾,并具有精良的紡織工藝。[10]

      四 、論“茍有羽毛”一句是對荀子“天地衣食論”的批判性繼承

      據(jù)上文所辨,《齊民要術》各版本中“茍有羽毛”一句中“有”字無誤?!坝鹈痹凇洱R民要術·序》文中應該是泛指名貴、上等的制衣材料,并出荀子語,與下文“人不能茹草飲水”相對應。所引譙子之語,是對荀子“天地衣食論”的批判性繼承,認為人不能與動物相并列,要學會充分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饋贈,不織不衣,不勞不食。因此,“茍有(無)羽毛”一句,不能作“人身上長不長毛”解讀。

      “且茍有羽毛,不織不衣;不能茹草飲水,不耕不食,安可以不自力哉?”一句,應作如下翻譯:“況且,即便是有了名貴的鳥羽獸毛,可不去紡織,依然沒有衣穿;人不能像動物那樣吃草飲水,不去耕種,就沒有飯吃。又怎么可以不自己去努力耕作呢?”且茍,可解釋為:“茍且、況且之意”。

      [1]孫金榮.《齊民要術》研究[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2015年,p179-180

      [2]李潤生.齊民要術校釋補正[J].勵耘語言學刊,2015年第2期

      [3]石聲漢.《齊民要術》今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p4

      [4]繆啟愉.《齊民要術》校釋[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2年,p6

      [5]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p94

      [6][北齊]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p2858

      [7][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李學勤編.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p146

      [8][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李學勤編.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p160

      [9][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編.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p1074

      [10]吳世昌.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羽毛貼花絹到紅樓夢中的雀金裘[J].文物,1973年第9期

      [責任編輯:朱茂青]

      New Understanding about "Having" or "Not Having "inQiMinYaoShu

      LIU Zhi-guo

      In the book of Research onQiMinYaoShu, Mr. Sun Jinlong provokes a debate on "having" and "not having". He holds that Mr. Shi Shenghan and Mr. Miu 's assertion of "Gou Wu (not having)" is due to their negligence of "Gou (supposing)". In fact, "Gou" in the original text connotes the meaning of "having (feathers)". According to the point of view of Xuncius,the author thinks the interpretation of " having( feathers )" is correct.

      QiMinYaoShu;having;not having;feather; ivory and leather

      I206

      A

      1674-8824(2017)04-0092-03

      劉志國,濰坊科技學院農圣文化研究中心講師。(山東壽光,郵編:262700)

      猜你喜歡
      制衣荀子辨析
      Fading Threads
      怎一個“亂”字了得!
      ——辨析“凌亂、混亂、胡亂、忙亂”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數(shù)學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觀念
      “論證說理”與“溝通說服”:高考論述類與實用類寫作之異同辨析
      和諧
      憤怒的“兔子”
      制衣者依稀
      當代工人(2017年3期)2017-03-22 21:14:27
      湯鵬作品
      舒城县| 大厂| 宾川县| 嘉定区| 西畴县| 凌海市| 朝阳县| 石门县| 荣成市| 新兴县| 澜沧| 安国市| 定远县| 沂南县| 于都县| 利川市| 云浮市| 奉新县| 都昌县| 金华市| 德州市| 五家渠市| 内丘县| 苗栗市| 修文县| 孝感市| 宝应县| 榆树市| 墨脱县| 鄂州市| 嵊泗县| 康保县| 榆林市| 民县| 神木县| 广饶县| 民丰县| 新丰县| 邢台县| 柳江县|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