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瞿 濤
如此導入要不得
■文/瞿 濤
如今課堂上,有許多語文老師都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學目的的需要,依據(jù)一定的內容,創(chuàng)設出師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高度統(tǒng)一、融洽和步調一致的情緒氛圍,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全面理解,還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課堂教學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但我們有些老師背離創(chuàng)設情境的宗旨,導入環(huán)節(jié)與學習內容沒有關聯(lián)或關聯(lián)不大,僅僅是為導入而導入,拖沓冗長,浪費時間,高耗低效。
有一次,我應邀擔任某地課堂教學大賽的評委,有位參賽選手上的是七年級下冊《孫權勸學》,他是這樣導入的:
上課鈴一響,就開始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視頻加上音頻,很熱鬧,學生聽得很投入。
三分鐘之后,老師問:“這是哪部電視劇里的歌曲?”
“《三國演義》。”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三國演義》里,你最喜歡哪個人物???”老師接著問。
有的同學說:“我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是智慧的化身?!庇械恼f:“我喜歡關羽,因為它代表著忠義。”還有的說:“我喜歡曹操,因為他是三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
同學們就是不說孫權,讓老師著急;就算導出孫權,孫權這個人物也不是這篇文章的核心啊,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長進,突出了學習的重要性。
有些導入不但與學習的內容無關,而且還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某次賽教,有位選手上《傷仲永》一課,老師一上來就問道:“同學們,初中一年來,你有多少位朋友啊?”
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人回答。老師等了半天,還是沒有人回答,不能冷場啊,于是就讓身邊一個男生回答,這個男生扭扭捏捏地站起來說:“不知道?!苯又蠋熥屵@位同學站到講臺上,背朝大家;然后對全班同學說:“自己認為是這位同學朋友的請站起來。”有幾個男生猶猶豫豫站起來了,有幾個站起來了又坐下去了,女同學們趴在桌子上呵呵地笑。當站在講臺上的那位學生慢慢轉過身來看見偌大的教室里,只站起來不多的幾個同學,臉上露出尷尬而又羞愧的神色,而沒有站起來的同學有些也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與教學內容毫無關系,而且還嚴重地傷害了那位男同學的內心。
在新課程下,教師該如何導入呢?筆者認為,首先,必須準確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調和實質內容,要依據(jù)學生的認知心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發(fā)生興趣,課堂伊始就讓學生興趣盎然,在愉悅的心情中走進求知的大門;其次,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營造一種現(xiàn)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認知活動的積極性;最后,創(chuàng)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好的問題情境能開拓學生思路,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自行探索、掌握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深受學生歡迎。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四〇五學校
編輯 姚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