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如
(龍海第一中學,福建 龍海 363100)
“以德立人”視域下高中語文教育的價值探析
何靜如
(龍海第一中學,福建 龍海 363100)
高中語文教育應該秉承文學藝術“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緊扣時代主題,把握新時期高中學生的思想脈搏,積極改進策略,加強“以德立人”的教育,以培養(yǎng)具有傳統(tǒng)道義精神,又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
高中語文;以德立人;教育價值;探析
從《荀子》中暗含的“文以明道”[1]思想,又到“文以載道”[2]的提出,跨越千年,“文”與“道”始終緊密相連。這里所說的“道”,是指道德、倫理,換成現(xiàn)代的說法,就是人類良心、社會責任感。在“文以載道”的觀念下,文學有了“緣事而發(fā)”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有了“為時而著”的使命感。同時,中國人也產(chǎn)生了對現(xiàn)實強烈關注、對家國抱有高度責任感的思想特質(zhì)。但反觀當代中學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3]的道義感和使命感在他們心中太缺乏了,或者說,他們?nèi)狈Φ恼且环N對他人的倫理關懷,也即“社會責任感”。
現(xiàn)實的問題使選題有了研究的價值和意義。筆者認為,語文是人文學科,高中語文教材代表著國家主流文化,其必然蘊含著并體現(xiàn)著國家對于“文以載道”傳統(tǒng)的價值追求。所以,積極發(fā)掘并傳達好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道”,從而促進語文教育在“以德立人”視域下進行,讓學生通過高中語文學習,在獲得語文知識積累、發(fā)展主體學習、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心靈得以凈化,思想得以啟迪,品德得以修養(yǎng)。
所謂“以德立人”,簡言之,就是以一定的思想道德理念去引領、教化,使人成為具有一定道德觀念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八字箴言,也強調(diào)了“修德”的重要。根據(jù)新時期的特點,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更突出強調(diào)語文教育應使學生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國際視野,力求使以德立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時代性更加鮮明。基于此,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育應從以下方面加強“以德立人”的思想熏陶。
首當其沖的是社會責任感教育?!敖逃遣B(tài)社會的根源。所以,教師不要逃避責任?!保?]要讓我們的學生學會關注社會。比如說2015年CBA球員“李根轉(zhuǎn)會事件”,對當下商業(yè)化社會發(fā)生的情感、利益、法理三者糾結(jié)的矛盾的思考。讓學生在關注現(xiàn)實中與時代同冷暖共呼吸,為真善美而哭,為假丑惡而憤;從而培養(yǎng)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其次是批判思維教育。新時代的教育者應當銘記——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把人引導向更加自由的境界的教育。所謂的自由,筆者認為首推的是靈魂和思想的自由,而這離不開批判精神的支撐。教育者應該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質(zhì)疑探究,勇敢提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的眼睛在批判中明亮起來,讓學生在批判中學會分析、歸納,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構(gòu)建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人格教育也不可缺少。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yǎng)健全的人。語文教育是心靈的滋養(yǎng),古往今來,那些流芳百世的經(jīng)典名篇,那些受人尊敬的名家大師,無不展現(xiàn)出高尚的人格魅力而昭示后人。語文教師如果能“以文化人”,讓學生的心靈貼近高尚的人格,在自我觀照中健全人格,提高修養(yǎng),讓他們明白做人的學問。
中華民族的歷史總是不斷在構(gòu)筑著民族精神,不斷使國家走向富強。高中生是未來祖國的希望。所以,針對當前高中學生年齡特征,立足高中教育的具體特點,積極改進教學策略,以深化“以德立人”的教育是當前一項重要責任。
(一)準確確立“以德立人”目標
提升“以德立人”的有效性,為高中語文教育建立起育人的目標。將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況納入綜合素質(zhì)評價體系,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參考。依據(jù)現(xiàn)行高中語文教材,可以將語文課程的德育內(nèi)容具體細化為:熱愛祖國家鄉(xiāng),熱愛科學,熱愛生活,親近自然,尊敬師長,勤奮進取,傳承文化,善待生命,具有社會責任感等。并以此為導向,引領平時的語文教育工作向著“立德”“立人”方向邁進。
(二)深入挖掘“以德立人”元素
高中語文教學“立德樹人”可以從構(gòu)建“人文語文”的整體框架入手,同時探討編排、教法、學法的具體模式,深入挖掘蘊含于教材中的各種德育元素,有機滲透于課堂教學過程中。
高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yōu)秀篇章值得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其道德因素。比如巴金的《小狗包弟》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作家對歷史的廢墟中自己犧牲包弟以求自保的軟弱行為的深刻懺悔,讓人鮮明看到的是老作家掏心掏肺地面對重負的心靈,文中那發(fā)自肺腑的自譴自責,令人動容;而作為時代受害者的巴金,卻勇敢站出來指責自己,更是震人心魂的偉大。因此在教學時,要將這篇課文所蘊含的偉大精神意義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經(jīng)驗加以體會,讓學生學會說真話、抒真情、學會批判、學會自審。
而這樣的課文并不只有《小狗包弟》《老人與海》《定風波》《蘇武傳》等,都有著許多可供深入挖掘的“以德立人”的元素,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去重視,并引領學生去體悟。
(三)積極改進“以德立人”教育手段
為提升“以德立人”的教育效果,課堂教學中要改進教學手段,引領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去感悟、體會,形成價值判斷,使他們在獲得語文知識積累、語文能力提升的同時,受到情的陶冶,理的啟迪,實現(xiàn)人格的升華。
如《老人與?!返慕虒W中,先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海明威不僅描寫了老人的堅強意志,而且還要用大量的篇幅來描寫老人的內(nèi)心世界?”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分析小男孩曼諾林在老人年老生命中的意義,這樣,學生就能深入理解主人公對真誠友誼和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接下來,學生通過文中老人在與鯊魚群的搏斗中表現(xiàn)出硬漢子的“硬”行為的描寫,體會到人物“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強大精神力量。在前兩個層次的理解基礎之上,進一步揭示課文顯示這種樸素的尊嚴的用意:海明威所歌頌的桑地亞哥精神是一種人類精神,人之為人,其意義就在于頑強的意志力。在層層深入的引導講解中,同學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教而化之,就是要在層層推進中開放學生的心靈。
(四)創(chuàng)新“以德立人”的課堂活動
除了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中由教師利用起課文中“以德立人”的元素進行引導學習之外,高中語文教育也要走出課本進行拓展,通過創(chuàng)新的課堂活動,將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充分調(diào)動起來,與教學中涉及的情感相聯(lián)系,進行深入的再體驗。
筆者曾以活動課的形式組織了一堂“情感體驗課堂”,從《荊軻刺秦王》中荊軻易水送別、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作為牽引,指導學生欣賞和學唱歌曲《精忠報國》,引領學生在鏗鏘有力的音樂中體悟崇高的愛國精神。除了音樂、音畫結(jié)合的視頻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受到情感渲染。視頻的選取應該有創(chuàng)新,突破大部分課堂只關注到影視劇片段的局限,選取精短主題演講、社會熱點時評等,讓學生在體悟情感中調(diào)動共情,在共情中觀照內(nèi)心,從而提高品德修養(yǎng)。
要在高中語文教育中達到“以德立人”,就要敢于創(chuàng)新課堂活動,善于課外延伸,關注現(xiàn)實,才能更好地在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里喚起豐富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共情能力和理性思維。
孟子曰:“無羞惡之心,非人也”[5],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需要以德立身。將高中語文教育置于“以德立人”的視域下,教學中注重“文以載道”的價值,改進教學手段和方式方法,達到以文化人,發(fā)展以人為本,立人以德為先,高中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而在實施“以德立人”過程中,語文教師也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不斷修身立德,身體力行,才能真正推動“以德立人”的高中語文教育。
[1]蔡春林.荀子勸學原文[EB/OL].[2012-08-12].ht tp:// www.l in58.com/lin/372.html.
[2]古文運動的先驅(qū)者柳冕的《答荊南裴尚書論文書》[EB/OL]. [2006-11-02].ht tps://zhidao.baidu.com/quest ion/14740632. html.
[3]張寨.橫梁四句[EB/OL].[2008-08-30].ht tp://wenwen. sogou.com/z/q92384683.html.
[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南懷瑾.孟子與公孫丑[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石修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