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松 趙 鵬
肺朝百脈,脈會太淵;肺主氣、主呼吸,氣為血之統(tǒng)帥。按摩太淵穴對身體虛弱、氣不足、講話有氣無力、面色蒼白、脈搏微弱等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命名
太,大并達(dá)到了極致的意思;淵,深澗、深洞的意思,此處是指穴位的形態(tài)。
◆部位
太淵穴屬于手肺經(jīng)經(jīng)脈上的穴道。手掌心朝上,腕橫紋的橈側(cè),拇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筋內(nèi)側(cè)凹陷處就是這個穴位。
◆取穴技巧
以一手手掌輕握另一手手背,彎曲拇指,拇指指腹及指甲尖垂直下按處就是。(圖①)
◆祛病療疾
感冒、支氣管炎、氣喘、胸痛、咽喉腫痛、失眠。
◆自我按摩
用拇指的指腹和指甲尖垂直方向輕輕掐按穴位,會有酸脹的感覺。分別掐按左右兩手太淵穴,每次掐按1~3分鐘。
功效:止咳化痰,通調(diào)血脈。
咽喉腫痛
配伍穴位:合谷穴、少商穴、人迎穴、太淵穴。
疾病概述:咽喉腫痛是口咽和喉咽部病變的主要癥狀,以咽喉部紅腫疼痛、吞咽不適為特征,又稱“喉痹”。
按摩順序與技法:先以拇指端交替點(diǎn)壓對側(cè)合谷穴1分鐘;再用一手的拇指與中指彈叩對側(cè)少商穴十余下,然后換手依法操作另一側(cè);接著雙手握拳伸出拇指,以指腹輕按揉人迎穴1分鐘;最后按壓太淵穴30次。
支氣管炎
配伍穴位:太淵穴、膻中穴、豐隆穴。
感冒
配伍穴位:太淵穴、大椎穴、肩井穴。
失眠
配伍穴位:神門穴、太淵穴。
每年冬春季節(jié)是流行性感冒的高發(fā)期,不管是兒童還是成人,只要因?yàn)槔錈岵痪⑸愿酗L(fēng)寒就有可能噴嚏連天,嚴(yán)重的甚至還會不斷地流淚與流鼻涕,既有礙于外在形象,也影響了學(xué)習(xí)和工作。此時經(jīng)常掐按少商穴就可以緩解癥狀。
◆命名
少,陰中生陽的意思。中國古代的五音六律,分宮、商、角、徵、羽。在中醫(yī)上,“商”屬肺經(jīng)之根,所以稱少商。
◆部位
少商穴屬于手肺經(jīng)經(jīng)脈上的穴道,在拇指的橈側(cè),距離指甲角0.1寸處。
◆取穴技巧
將左手的拇指伸出,以右手拇指、食指輕握。右手拇指彎曲,以指甲甲尖垂直掐按左手拇指甲角邊緣處即是。(圖②)
◆祛病療疾
流行性感冒、咳嗽、氣喘、發(fā)熱、咽喉腫痛、小兒驚風(fēng)、黃疸、昏厥。
◆自我按摩
用拇指指甲的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感。依次掐按左右兩手穴位,每次各1~3分鐘。
功效:解表清熱,通利咽喉,蘇厥開竅。
流行性感冒
配伍穴位:迎香穴、少商穴。
疾病概述: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
按摩順序與技法:首先兩手微握拳,以屈曲的拇指背面上下往返按摩鼻翼兩側(cè),直到鼻翼兩側(cè)紅、熱,然后捏拿少商穴30次。
咽喉腫痛
配伍穴位:合谷穴、少商穴、人迎穴、魚際穴。
小兒驚風(fēng)
配伍穴位:五處穴、支溝穴、少商穴。
黃疸
配伍穴位:陽陵泉穴、中封穴、期門穴、少商穴。
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鼻頭紅腫,這些都令人感到煩惱。要解決鼻病的煩惱,可經(jīng)常按摩迎香穴。
◆命名
迎,迎受;香,脾胃五谷之氣。此處穴位接受來自胃經(jīng)的氣血,大腸經(jīng)和胃經(jīng)都屬于陽明經(jīng)。
◆部位
迎香穴屬手大腸經(jīng)脈的穴道,在鼻翼外緣中點(diǎn)旁、當(dāng)鼻唇溝中間。
◆取穴技巧
正坐,雙手輕握拳,食指指尖所在的位置即是。(圖③)
◆祛病療疾
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癢、膽管蛔蟲癥。
◆自我按摩
以食指指腹垂直按壓,也可用單手拇指與食指彎曲,直接垂直按壓穴位。每次按壓2回,每回1~3分鐘。
功效:祛風(fēng)通竅,理氣止痛。
面神經(jīng)麻痹
配伍穴位:迎香穴、四白穴、地倉穴。
疾病概述:面神經(jīng)麻痹,俗稱“面癱”,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yùn)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病。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按摩順序與技法:先用雙手食指按壓迎香穴1~3分鐘,再用雙手中指揉按四白穴1~3分鐘,最后將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張開成“八”字形,輕貼于嘴角兩端的地倉穴上,按壓數(shù)十次即可。
急慢性鼻炎
配伍穴位:合谷穴、迎香穴、印堂穴。
鼻出血
配伍穴位:神庭穴、迎香穴。
按摩承泣穴能夠治療各種眼、口、鼻、舌、牙的毛病?!肚Ы鸱健分杏涊d此穴位能夠治療目不明、淚出、瞳子癢、遠(yuǎn)視漠漠、昏夜無見……
◆命名
“承”的意思是受;“泣”指淚、水液?!俺衅钡囊馑际浅惺軓奈附?jīng)體內(nèi)經(jīng)脈流出的氣血物質(zhì)。
◆部位
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眼球與眼眶下緣中間。
◆取穴技巧
正坐、仰靠或仰臥,眼睛直視前方,食指與中指伸直并攏,中指貼于鼻側(cè),食指指尖位于下眼眶邊緣處,則食指指尖所在的位置即是該穴。(圖④)
◆祛病療疾
近視、遠(yuǎn)視、夜盲、眼顫動、眼瞼痙攣、角膜炎、視神經(jīng)萎縮、視疲勞、迎風(fēng)流淚、老花眼、白內(nèi)障、急慢性結(jié)膜炎、青光眼等。
◆自我按摩
雙手食指伸直,以食指指腹揉按左右穴位,每次1~3分鐘。
功效:散風(fēng)清熱,明目止淚。
目赤腫痛
配伍穴位:太陽穴、承泣穴。
疾病概述:此為多種眼部疾患中的一種急性癥狀。古代文獻(xiàn)根據(jù)其發(fā)病原因、癥狀急重和流行性,又稱“風(fēng)熱眼”“暴風(fēng)客熱”“天行赤眼”等。
按摩順序與技法:閉上雙眼,排除一切雜念,將拇指的指腹分別輕按于兩邊太陽穴處,做順時針按摩10次,做逆時針按摩10次,接著輕輕按摩承泣穴,有助于緩解目赤腫痛。
近視
配伍穴位:承泣穴、睛明穴。
口眼斜
配伍穴位:承泣穴、陽白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