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武建芬
【摘要】混齡教育對兒童發(fā)展具有獨特的價值,即使國家二胎政策放開以后,幼兒園依然有進行混齡教育的必要。然而,幼兒園開展混齡教育必須得到家長的認可。本研究運用問卷和訪談等方法調(diào)查了學前兒童家長對混齡教育態(tài)度和認可度,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意義的結(jié)果,并提出了相關(guān)教育建議。
【關(guān)鍵詞】混齡教育 學前兒童家長 認可度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223-02
一、問題提出
自上世紀70年代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獨生子女已經(jīng)成為我國家庭構(gòu)成的“獨”特特征,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家庭中缺乏玩伴,加之現(xiàn)代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很多兒童整天呆在家里玩手機、電腦等,與鄰居伙伴玩耍的機會不多。同時,我國絕大多數(shù)幼兒園采用同齡編班的教育組織形態(tài),過分強調(diào)年齡差別而導致幼兒與異齡玩伴互動機會受限,這是有悖于兒童的天性的。人類學家梅爾文·科恩特指出,“幼兒有一種天生的與非同齡人交往的傾向”,因為“完善的個體發(fā)展離不開同齡伙伴和異齡伙伴的交往,它們各自獲得的益處是不同的。沒有與年長者的交往,將減少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的學習機會;沒有與年幼者的交往,使社會責任心、自主感和組織能力的補償難以實現(xiàn);沒有與同齡者的交往,對事物共同的體驗就失去了可資比較的機會和協(xié)商合作的可能?!盵1]我國絕大多數(shù)幼兒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導致異齡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齡編班又不能彌補這種缺失和不足。《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同伴群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應該充分發(fā)揮這一資源的作用。基于該理念,很多幼兒園都在探索混齡教育的組織形式,以期為兒童提供更為廣闊的人際互動資源。所謂混齡教育,就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把不同年齡段(年齡跨度12個月以上)、不同能力的幼兒按一定比例和數(shù)量集中在一起共同進行教育的組織形式。這種形式既可為幼兒提供與異齡交往的機會,擴大交往范圍,又可較充分地整合人際資源進行差異性互補,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忑g教育最早由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倡并踐行,然后在世界很多國家推行。我國最初的混齡班產(chǎn)生在農(nóng)村,這類混齡班往往因生源不足不得已而為之。本文提倡的混齡教育,注重的是為幼兒提供更多同伴互動資源的先進理念而進行的?;诩覉@合作共育的理念,幼兒園進行混齡教育需要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因為家長對混齡教育的認可度對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混齡教育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調(diào)查學前兒童家長對混齡教育的看法和認可度,以期為混齡教育提供一些有意義的證據(jù)支持。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幼兒家長共有140名,其中85%以上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獨生子女家庭占62%,非獨生子女家庭38%。
2.研究方法
(1)問卷法。自編《學前兒童家長對混齡教育認可度的調(diào)查》。該問卷由基本信息和主干問題兩部分構(gòu)成?;拘畔ㄐ詣e、學歷、職業(yè)、家庭模式和孩子是否獨生等;主干問題主要包括家庭中滲透的混齡教育、對混齡教育的了解狀況、對混齡教育的看法、對孩子參與混齡教育的態(tài)度等四個維度,每個維度4-5個問題。采用隨機施測的方法對杭州市三所幼兒園的家長進行無記名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90.6%,然后剔除無效問卷,有效問卷共計140份,占87.5%。
(2)訪談法。在查閱相關(guān)資料和問卷調(diào)查基礎上自編訪談提綱,重點選取了一所幼兒園小、中和大班各3名幼兒家長進行隨機訪談,目的在于對問卷中無法包含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補充。
3.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與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
三、結(jié)果和分析
1.家庭中滲透的混齡教育
調(diào)查顯示,在家庭中,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在與異齡同伴交往頻率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無論與年長還是與年幼的異齡伙伴交往頻率上,非獨生子女(85%)都高于獨生子女(45%);在與異齡同伴一起玩的時間上,有哥哥(姐姐)(78%)比有弟弟(妹妹)的幼兒(48%)玩得時間更長;89%的家長覺得孩子和什么年齡段的同伴交往“無所謂”,11%的家長覺得自己孩子還是應該和同齡或年長的同伴交往比較更好,沒有家長希望自家孩子和低齡玩伴交往。那些對孩子與什么年齡的同伴交往持有“無所謂”態(tài)度家長,他們的孩子與異齡同伴互動的頻率顯著高于那些父母只允許自己與同齡玩伴或者年長玩伴交往的兒童;獲得父母允許可與年長同伴交往的幼兒,他們也往往更偏向于和年長同伴玩,而不是年幼的玩伴。由此可見,父母對混齡的態(tài)度對幼兒選擇玩伴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這些家長認為,與年長同伴玩,孩子“可以學習到很多本領”、“可以得到很多的照顧”,而那些不允許孩子與年幼玩伴交往的家長則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從年齡小的孩子那里獲得什么幫助”,而那些主張孩子和什么年齡的同伴交往都無所謂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可以從不同伙伴那里獲得不同的發(fā)展能力和技能”等。
調(diào)查還顯示,現(xiàn)在的幼兒不僅和家庭以外的同伴交往較少,即使家庭中有兩個孩子,他們之間一起玩的比例甚至連一半也沒有。原因可能在于,城市中相對封閉,日常生活空間單一,很多獨生子女的日常生活處于一種受到過度保護的半封閉狀態(tài)。幼兒社會交往的機會和交往范圍變少。有些家長還提到,現(xiàn)在孩子壓力大,一有空就去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根本沒時間玩。此外,國家從“雙獨”二胎政策到“單獨”二胎政策,再放寬到當前的任意家庭可以生育“二胎”的政策,這導致了很多家庭“老大”和“老二”之間年齡差距大,缺乏共同語言和交談話題。即便家庭有二寶,他們之間的交往也相對較少。當然,家長們認為,即便每個家庭都有兩個孩子,幼兒園的混齡教育也有必要進行。因為有很多家庭的“老大”和“老二”之間年齡差距較大,根本無法彌補這些孩子社會化方面的某種缺憾。混齡教育的模式已經(jīng)超越了獨生子女對兄弟姐妹的意義,因為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角色是固定不變的,而在幼兒園的混齡班中,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從弟弟妹妹成為哥哥姐姐,角色的轉(zhuǎn)換使他們既有向上的依靠,又有向下的責任,還有同齡之間的公正。[1]
2.家長對混齡教育的了解狀況
對于混齡教育,僅有6%的家長表示非常了解;46%的家長表示基本了解,48%的家長則表示完全不了解或一無所知。而其中,那些表示非常了解混齡教育的家長恰恰又是做幼兒園教師的家長??梢?,專業(yè)教師對混齡教育比一般家長了解更多更深入。無論對混齡教育是否了解,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認為“混齡教育是很有價值的”,比如可“增強幼兒的助人、安慰、分享”等親社會行為,減少幼兒的欺負、打人、咬人等攻擊性行為。另外,還有些家長覺得“大帶小”模式會讓低齡幼兒對高齡幼兒產(chǎn)生依賴感,高齡幼兒會欺負低齡幼兒。但絕大部分家長相信“只要幼兒園組織科學、恰當,混齡教育對孩子的發(fā)展一定是有幫助的”。但是,也有的家長認為,年長幼兒和年幼幼兒在一起“吃虧”,學不到什么東西,而且還要學著照顧小齡幼兒,有點浪費時間;小齡幼兒的家長都擔心孩子會受大齡幼兒的欺負和壓制,而且,混齡過程中的過度交往,如年長幼兒在幫助年小的幼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包辦代替,以至于滋長年幼兒童的依賴心理等。家長們對于混齡教育中的這些擔憂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混齡教育的態(tài)度。研究表明,在混齡班中的確會存在退縮、打斗式嬉戲、拒絕同伴、爭奪搶占物品等消極行為,但是混齡班中幼兒之間的攻擊現(xiàn)象會比同齡班中減少,即使發(fā)生身體攻擊,程度也較輕,同伴之間的矛盾沖突較易化解。
3.對混齡教育發(fā)展狀況的看法
51%的家長認為,幼兒因為沒有學習壓力,幼兒園最適合開展混齡教育;15%的家長認為幼兒園不適合搞混齡教育,因為這種模式太不常見了,同時他們認為,幾個年齡段的孩子混在一起對于教師來講管理太難了;24%家長持中立態(tài)度。48%的家長認為目前混齡教育理論上可能成熟,但是實踐可能還不太成熟,35%的家長認為混齡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都不太成熟,僅有17%的家長認為混齡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都很成熟。對于未來幼兒園是否開展混齡教育的問題,贊成和不贊成的家長人數(shù)存在顯著差異(P<0.05):超過70%持贊成態(tài)度,25%表示說不清,5%表示不贊成。可能的原因是,家長對幼兒園認為混齡教育對師資要求很高,他們對幼兒園進行混齡教育的師資力量和師資水平存在擔憂。一位幼兒教師身份的家長指出,目前幼兒園里的同齡班一般都配備兩名老師和一名保育員,三位老師尚不能關(guān)注到班里全部三十幾個幼兒,混齡班更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目前來說“能帶混齡班的幼兒教師真的是鳳毛麟角?!蔽覈變簣@混齡教育在相應的教育理論體系、專業(yè)師資力量、教育評價、組織策略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這也是某些家長對混齡教育有顧慮的原因。
4.對孩子參與混齡教育的態(tài)度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家長對于是否讓在家孩子接受混齡教育是持觀望狀態(tài)。也有些不排斥但也不盲目跟從。在回答“是否同意自己的孩子參與到幼兒園混齡教育中”這個問題時,只有27%的家長表示“可以試試”,而56%的家長表示“不太同意”,17%的家長表示“不同意”。這表明,家長對待混齡教育的態(tài)度還是相當謹慎態(tài)度的。進一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把混齡教育的組織形式告訴家長后,88%的家長選擇了“在幼兒園里的固定時間段內(nèi)開展部分混齡課程、混齡游戲或其他活動”,只有12%的家長選擇了讓孩子參加“幼兒園里的混齡編班”??梢?,家長對于完全混齡編班教育的接受程度遠低于僅僅在幼兒園搞一些混齡活動或混齡游戲。家長們傾向于在幼兒園里的固定時間段內(nèi)開展混齡課程、混齡游戲或其他活動,即間斷性混齡。因為幼兒園大班的幼兒要面臨為上小學做準備,孩子能否順利過渡到小學、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也是家長擔心的問題。家長人普遍認為,幼兒園不太合適全部混齡,偶爾讓孩子參加一下混齡教育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類混齡組織模式可以為孩子提供與異齡伙伴交往的機會,又不會影響日常的同齡同伴交往和正常的同齡教學,因而深得家長支持。這說明,幼兒園開展什么形式的混齡教育模式,是擺在各幼兒園面前的首要思考的問題。還有些家長在不了解混齡教育之前,他們的孩子就參加了某些混齡教育。主要理由是“幼兒園里有混齡教育,就參加了”、“幼兒園里開展了混齡課程、混齡游戲,就孩子參加了?!焙芏嘤變簣@并未對家長介紹有關(guān)混齡教育的內(nèi)容,可見在混齡教育的家園共育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缺漏。
綜上所述,幼兒園能否順利進行混齡教育,家長是否支持非常關(guān)鍵。我們也曾對上海一所普通幼兒園的215位幼兒家長進行的問卷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53.5%以上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缺乏不同年齡的玩伴,而59.2%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他們認為孩子能“從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中學到他們的長處”、“結(jié)交不同年齡的小伙伴,有利于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學會與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交往”、“與稍大的孩子玩可以提高待人接物、思考問題的能力;與稍小的孩子玩可以幫助他學會關(guān)注和幫助更弱小的人”等??梢?,大部分幼兒家長已經(jīng)意識到不同年齡的玩伴對幼兒社會化發(fā)展的重要性。因此,當被問及“如果我們幼兒園要進行混齡編班,每周活動一至兩次,您同意自己的孩子參加嗎”這個問題時,84.5%的幼兒家長表示“完全同意”,只有0.9%的幼兒家長表示“不同意”,其余家長則持“無所謂”態(tài)度??梢?,相對于那種完全混齡編班的教育組織形式,幼兒家長對那種混齡游戲或者混齡活動之類的“間斷性混齡”形式非常認同,支持率很高,為促進家園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礎。[2]
四、教育建議
1.幼兒園要積極宣傳普及混齡教育知識,爭取家園合作
家長們對于傳統(tǒng)的同齡教育早已不陌生,但是對于混齡教育而言,一些家長往往會囿于對傳統(tǒng)同齡教育的理解,認為在混齡教育中年長幼兒總是對年幼幼兒進行幫助,會影響到年長幼兒的成長,或擔心年幼幼兒受欺負等,從而對混齡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懷疑。為了獲得家長的理解、認可和支持,幼兒園不僅需要對混齡教育進行科學規(guī)劃和設計,同時還要積極向家長宣傳混齡教育的理念和價值,經(jīng)常開設一些混齡教育有關(guān)的講座,了解混齡教育的優(yōu)勢,還要為家庭混齡教育提供專業(yè)支持,使混齡效果事半功倍。
2.幼兒園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混齡教育模式,多開展更為適合我國的“間斷性混齡教育”
據(jù)了解,目前幼兒園常見的混齡教育模式主要這五類:全園性混齡編班模式、同齡編班和混齡編班共存模式,全園“間斷性混齡”編班模式,混齡游戲活動模式和蒙氏混齡模式等。其中,除全園性混齡編班和蒙氏混齡模式兩種模式外,家長認為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其他三種模式大都屬于“間斷性混齡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既避免了老師天天面對混齡對象的不足,又消除了家長的疑慮;既滿足了同齡交往,又豐富了異齡交往,滿足了不同幼兒的不同需求,容易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因為“間斷性混齡: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學前教育組織形式?!盵2]
3.提高混齡教育的師資水平,滿足不同類型的混齡教育需要
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上課,能不能真正地學到東西是家長最擔心的。這主要取決于教師,所以混齡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好的教師要能夠應對一群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發(fā)展水平、不同學習能力、不同理解能力的幼兒,關(guān)注到每個幼兒的個性差異和成長。提高混齡教育的師資水平,首先,幼兒園混齡教師之間要經(jīng)常進行混齡教研,探討教育經(jīng)驗。其次,加強對混齡師資培訓,定期邀請一些專家開展混齡培訓給老師提供發(fā)展平臺,確保每一位老師都可以勝任混齡教育。最后,要做個善于反思的混齡教師,提升混齡教育教學和管理能力。
4.逐步建立適合我國幼兒園的混齡課程體系
不僅要確定適當?shù)幕忑g模式,更要探索科學的混齡課程,幼兒園不能簡單照搬國外的混齡教育課程,必須結(jié)合我國幼教育實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混齡課程體系,逐漸形成相應的混齡辦園特色,促進幼兒在“大帶小,小促大”中成長,為我國幼兒園混齡教育組織模式總結(jié)經(jīng)驗,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2]華愛華.幼兒園混齡教育與學前教育改革[J].學前教育研究,2005(2):5-8.
[3][4]武建芬,陳冰美.間斷性混齡:一種比較適合我國國情的學前教育組織形態(tài)[J].幼兒教育,2006(3):4-6.
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規(guī)劃課題成果”(基于幼兒“心理理論”發(fā)展的混齡教育研究,編號:11JCJY10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