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子“無為”法律觀與當代中國法治建設

      2017-04-18 08:51:49吳志輝姚堯
      法制與社會 2017年10期
      關鍵詞:無為法治建設

      吳志輝 姚堯

      摘 要 “道”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提出的最高哲學范疇,“道”以“無為”和“自然”為本性?!暗莱o為”就是“法自然”?!盁o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和控制萬物,讓萬物而順其自然。從法的角度講,“無為”強調法制要遵循“天道自然”、“立公去私”,從而成為調整社會秩序、避免混亂的有效治國工具。老子的“無為”法律觀對中國傳統(tǒng)法律有深遠的影響,它包含的“法自然”,“和合”等思維能為當代中國法治建設提供智慧源泉。

      關鍵詞 “道” “法自然” “無為” 法治建設

      基金項目:綿陽師范學院2015年科研啟動課題“漢代比研究”(編號:QD2015A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志輝,綿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姚堯,綿陽博藝文化藝術學校。

      中圖分類號:B2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009

      一、老子無為法律觀的涵義

      何為“無為”?老子最先提出了“道”這一最高哲學范疇,指出“道”是宇宙的本體,在天地未有之前已經存在。“道”又以“無為”作用于天地萬物,“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所謂“無為”并不是說“道”沒無任何作為,而是說不控制、不干預萬物,讓萬物自行活動、自行其事?!暗莱o為而無不為?!?也就是要“順自然”,自然不是自然界,而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狀態(tài)”。秦漢新道家發(fā)展了“無為”思想,如《淮南子》:“無為,為之而合于道,無為,言之而通乎德?!?又《淮南子》:“無為者,道之體也;執(zhí)后者,道之客也。無為制有為,術也;執(zhí)后之執(zhí)先,術也。” 也就是說,“道以“無為”作為本體,通過了解“無為”以后再去實施,這是“道”法則的具體運用。具體說到運用“道”的措施和方法:“無為”可以控制和指導“有為”,持后可以控制和指導持先。

      老子的“無為”法律觀的涵義是什么呢?我們認為它包含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涵義:

      首先是“法自然”的法哲學觀。老子指出:“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道是天然生成的自然良法,規(guī)制著天地、萬物和人間的秩序,且獨立于人的主觀意志之外?!ㄊ侨碎g的規(guī)則,是人定法。法之于道,始終要差幾個層次。”“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老子為人定法的完善設定了人類可以追尋的理想目標:禮法制度要盡量合符人的情理,進而合符人的良知,、進而合符合德,最終才能逐漸接近道所要求的宇宙的總法則,萬物遵循的總規(guī)律,成為良法 。

      其次是陰陽“和合”的法思維。“無為”是道的本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 “二”即陰陽。老子把“和合”視為宇宙生成、大化流行的法則,道家后學《淮南子·天文訓》:“陰陽和合而萬物生?!?在“和合”思維的統(tǒng)帥下,中國的傳統(tǒng)法律是法律和道德和合的倫理法,諸法和合的實在法、形式正義和實質正義的理想法。

      最后是強調權威意識,義務本位,立法寬簡的法思想?!暗馈钡谋举|是“一”,由此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法律觀。國家法律是道的體現(xiàn),是“道法”,即王法。王法就是權威和一統(tǒng)。在法的內容上由自律意識生出義務本位,弱化權利意識。在法律形式上要法網寬疏,立法寬簡。

      二、老子“無為”法律觀的歷史嬗變

      老子的“無為”思想后經莊子推及政治法制層面,他反對用政刑法制,仁義禮智來治理國家,似乎有法律虛無主義的傾向。但他又提出“天道無為,人道有為”,“君道無為,人道有為”的積極進取思想。莊子后學黃老學派將“無為”思想引入政治法制層面,如《黃帝四經》提出了“執(zhí)道生法” 、“刑德相養(yǎng)” 兩個重要命題,之后慎到又提出“以道變法”命題,這些命題對中國傳統(tǒng)法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漢新道家發(fā)展了“無為”的內涵,強調無為并非無所作為,而是遵循規(guī)律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其運用在政治法律上,一是吸收儒家的仁禮觀來豐富了“道法”的理論,二是用“公私”觀念豐富“執(zhí)道生法”理論。老子的“無為”思想與法家的某些觀點融合,形成了黃老學派,對漢初和唐初的政治法律的實踐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然自近代沈家本主持的清末法制變革后,我國法制建設開始走向了取向“西法”——主要是大陸法系的道路。取向西法無疑代表了更高層次的世界潮流,凸顯“法”的絕對性和權威性,對實現(xiàn)個人的自由、權利價值有重要作用。中國現(xiàn)代法治建設“西法”取向明顯,這就割裂了中國的法文化傳統(tǒng)。過分強調法的統(tǒng)一性和至上性,會使法失去天理、人情的支撐而變得孤立無緣。當代中國法治建設應當從老子無為法律觀中獲得智慧和啟發(fā),尤其是其中的“法自然”,“和合”思維能為建設當代中國法治提供了智慧源泉。

      三、老子“無為”法律觀對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價值

      (一)協(xié)調法律與自然規(guī)律、宇宙法則的關系

      建立“法治”國家是當代中國明確不變的目標。法治對個人而言,以保證自由、權利為核心和靈魂;“它(指法治)不僅是自由的保障,而且也是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xiàn)?!?法治對國家和社會而言,是以迅速發(fā)展為目標?!胺ㄖ巍碧峁┳杂蓜t意味著個人只對法律負責,可以忽視自然規(guī)律、宇宙法則,可以合法的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這種“法治”思維一度促進了當代中國經濟、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例如,目前我國盡管已經建立了健全的環(huán)境保護法律體系,但法治并沒有提供太多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實際的執(zhí)行和實施大打折扣,2016年重度霧霾席卷中國多地就是明證。當代中國面臨的人類與自然的危機可以從老子的“法自然”中受到啟發(fā),破除“法律萬能”、“法律至上”的迷信,法治要考慮自然之理(即自然規(guī)律、宇宙法則),協(xié)調與自然法則、宇宙規(guī)律的關系,提倡自律、強調義務,遵循自然規(guī)律,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切實保護環(huán)境,防止污染,中國才能真正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協(xié)調法律與道德、情理的關系

      法律與道德是管理國家、治理社會的兩大手段,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分離。法律是以強制的手段來進行制裁,道德以人的良心譴責或者外界的輿論來進行調整。一般來說,法律與道德在價值上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法律與道德卻是相分離的。不遵守道德的行為,法律并不制裁;法律懲處的行為,道德卻不會譴責。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法律對個人的道德行為也要進行調整,被道德所譴責的必然要被法律所懲處,被法律所禁止的也必然要被道德所不容,從而形成了“禮法合一”(即道德和法律合一)的格局。但是近現(xiàn)代以來,為了保障人們的自由與權利,于是法律和道德開始相分離,如果再用法律去調控人們的道德行為,必然會阻礙人們對自由的追求以及權利的實現(xiàn)。所以法律只規(guī)定了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而法律不予規(guī)定的,就僅僅是道德行為。這對那些缺乏道德感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消息,讓他們有了投機取巧的方法。在有的領域,法律并不能很好的約束,剩下了對他們來說并沒有什么作用的道德約束,所以他們能夠肆意妄為。當代中國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不應當完全拋棄固有的傳統(tǒng),應借鑒老子的“法自然”觀,適當改變法律與道德的完全分離狀態(tài),在法律與道德能夠融合的地方,應該盡量實現(xiàn)道德和法律相融合,法律因此有道德的支撐,變得更容易被遵守,道德因為有法律的制裁,也更容易踐行。落實在法治實踐中就是解決合理不合法矛盾問題。

      “法律至上”的原則對于合理不合法的案件當事人是愛莫能助。因為不管是個人還是黨派、機關,都必須遵循法律,所以,在情理和法律發(fā)生沖突時,人們只能根據法律做出選擇。執(zhí)法者辦案時,也只能機械的根據法律做出判決,不能依據人之常情而判決,因為那樣,執(zhí)法者雖然表示出了善意,自己卻違法了,甚至會受到法律的追究。符合道德、倫理的行為,如如親屬之間的相互包庇、隱瞞犯罪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正確的策略是當法律與道德、倫理相通時,應該嚴格依法辦事;當法律與道德、倫理相沖突時,應當對法律進行人性化的解釋和運用,執(zhí)法者憑良心辦案,不再是采用絕對的“法律萬能”、“法律至上”原則去解決問題。

      (三)協(xié)調國家法與民族習慣法的關系

      當代中國法治在“法律至上”原則指導下,已經建立起完善的龐大的法律體系。法律學說雖然強調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的結合,但落實在立法實踐和執(zhí)法實踐中卻無不透顯出單純追求統(tǒng)一性的價值取向。堅持法制統(tǒng)一性,就會視民間習慣,民族習慣法為非法,使得法律的民俗基礎被極度忽視。同時也使民族習慣法遭到破壞,加大國家制定法與民族習慣法的沖突,不利于鄉(xiāng)村和少數民族的法治建設。例如,羌族民族習慣法對我國現(xiàn)代法治的重構具有重要的價值,老子無為法律觀的“和合”思維啟迪我們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國家制定法與羌族民族習慣法的關系,我們應當“傳承和固化羌族習慣法,實現(xiàn)羌族習慣法與國家法的對接和融合,構建我國現(xiàn)代法治。” 對代其他民族習慣法也應當如此,把國家法的統(tǒng)一性和民族習慣法的補充性相結合,從而實現(xiàn)國家法和民族習慣法的“和合”為用。

      (四)協(xié)調變分析性立法和綜合性立法的關系

      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經濟的活躍,立法的趨細趨多成為了必然勢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法律是越細越多就越好。老子的“無為”法律觀啟示我們,人間定法,當效法天道,疏而不密,即后世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之說。法律崇尚簡明,簡則容易遵行,明則容易搞懂,“疏而不漏”的“疏”是要對林林總總的社會現(xiàn)象以及行為進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和總結,這樣所立的法律,既可以坐到疏而不繁、簡明易懂,同時又能對種種現(xiàn)象、行為包攬無遺,這是一種整體性的、綜合性的思維方式。但是近代以來,人們由分析性的思維引導著,認為所有的一切,包括法律,理所當然是分得越細越精越好,忘了前人的經驗。我國當代有龐大的法律體系,任何一個普通民眾都不敢說他是“懂法”的。不僅如此,就是法官、法學家們,也不敢夸口就很精通了。因此要適當采用綜合性的思維方式,使分析和綜合達到更高層面的“和合”,以提高立法的技術和水平,同時降低立法成本,制定出簡明易懂的法律,容易被執(zhí)行和遵守,從而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注釋:

      《道德經》第一章.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淮南子·原道訓》.

      《淮南子·詮言訓》.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淮南子·天文訓》.

      龍大軒.道與中國法律傳統(tǒng).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79.

      《黃帝四經·十六經·道法》.

      《黃帝四經·十六經·姓爭》.

      《慎子·逸文》.

      [英]弗雷德里?!W古斯特·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中國科學出版社.1997.82.

      吳志輝.論北川羌族習慣法的演化與我國現(xiàn)代法治的重構.貴州民族研究.2016(7).25-26.

      猜你喜歡
      無為法治建設
      中外教育思想中的“無為”智慧及其啟示
      構建和諧社會的思考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8:30:44
      老子“無為”思想的價值研究
      論高校法學院系與新農村在法治建設中的耦合互動
      法治建設要充分吸收本土性資源
      人民論壇(2016年31期)2016-12-06 11:24:06
      以“五個常態(tài)化”為核心的供電所法治建設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習近平法治思想對黨法治建設的新貢獻
      考試周刊(2016年82期)2016-11-01 12:37:41
      生態(tài)文明法治建設當立法先行
      人民論壇(2016年17期)2016-07-15 11:28:51
      “無為”的負利率
      错那县| 元朗区| 奎屯市| 丰都县| 开平市| 林州市| 鸡东县| 兴业县| 桐柏县| 水城县| 内江市| 商南县| 搜索| 上犹县| 舟曲县| 宜章县| 乌苏市| 景泰县| 巴彦县| 蓬安县| 基隆市| 鹤壁市| 绍兴市| 饶平县| 海伦市| 新宁县| 迭部县| 淮阳县| 镇平县| 永泰县| 鞍山市| 舒兰市| 泗洪县| 铜梁县| 黄冈市| 凭祥市| 广昌县| 建瓯市| 奇台县| 屯门区|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