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其獨特的生活趣味性,別開生面的開放式課堂,迅速獲得廣大學生的喜愛。但如何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激活學生思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指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實施成為當代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在實施過程中通過教師指導搜集有關資料,學生自主整理資料,小組匯報交流在活動中獲得對新知的科學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學生主體;教師指導;自主提問;匯報交流
一、明確活動主題
在對小學三年級學生進行“數字編碼”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拋出數字編碼這一主題內容,學生顯然不能理解,更不能獲得與主題有關的信息。這就要求教師將課題轉化成學生所能理解的認知。聯系生活實際,提出讓學生觀察郵政編碼及身份證號碼或者車牌號碼的編寫特點,可以使學生快速理解活動習題所指。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分小組合作選擇一個小組活動主題,明確活動目標,簡化了難度,使學生可以快速入門,創(chuàng)建活動任務計劃。
二、開展資料搜集
例如,“數字編碼”一課研究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及車牌號碼等,必須對這些生活中的數字有足夠的認識,而不是停留在僅僅知道是什么的層面上。出示一串號碼學生只能答出是什么號碼,而不能回答怎樣根據它的特點判斷。這就失去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義,達不到參與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效果。只有進行廣泛的資料搜集整理,才能獲得對知識的體驗。
三、整理資料
(一)記錄信息
信息的記錄工作需要認真執(zhí)行,小組中可以專門設計一名學生進行此項工作,在我所有小組活動的課程中,都有這樣一名學生。記錄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文字記錄,配以圖畫記錄都是有效記錄。如,數字編碼中的各地郵政編碼可以設計成統(tǒng)計表的形式,方便學生直觀找出不同點和相同點,發(fā)現郵政編碼的設計方式和編碼意圖。
(二)篩選信息
在活動開始前,可根據活動主題設計搜集的資料應包含的信息,根據所需來篩選有價值的信息。還可以廣泛搜集信息,最后進行篩選。當然有計劃地搜集工作顯然會事半功倍。例如,在數字編碼活動課前資料搜集活動中,教師可對學生提出幾點要求:知道每一類數字編碼,如,各地的郵政編碼與其他編碼的不同以及編碼的每一位表示什么意義嗎?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什么?設計的疑問可以由淺入深,成梯度層層深入,以免學生搜集的資料價值不高而且重復。學生自己所搜集的信息印象更加深刻,獲得成功的體驗效果更佳!如,郵政編碼的用途等問題每個學生都應該知道,不必要專門分門別類。
四、小組進度交流
在進行一節(jié)良好的匯報交流活動課之前,有必要進行一次小組進度交流,通過交流明確本小組與其他小組存在的差距,還可以集思廣益,獲得得到信息的一般方法。優(yōu)秀邏輯思維的碰撞,大大提高學生的方法與能力,形成進取信心與競爭局面。
五、小組匯報交流
經過一段時間的親身經歷,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活動,學生已經獲得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結果。將這些成果用作品的形式展示,再配上解說,就是一次成功的匯報交流展示活動。通過設疑答疑得到生活中某一現象的科學解釋,明白這一現象的意義所在,達到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目的。
六、學生自主提問。深化挖掘知識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雖然學生大多都能得到本節(jié)課所探究內容的科學解釋,但仍有少量疑問存在,可以設置一個由學生創(chuàng)設疑問的環(huán)節(jié),解答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這樣的設計巧妙在于完善知識漏洞,用別人的眼光彌補自身的不足,達到集思廣益。如,學生不理解身份證號碼為何只用前兩位表示省份,可由老師提出,學生自己找到答案。通過答疑解惑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架構完善的知識體系,明確身份證號碼的編寫意圖:簡單、有序、有效。
七、發(fā)散思維。開展創(chuàng)新
通過對知識的科學性認可,可鼓勵學生自主嘗試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創(chuàng)新,可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如,數字編碼一課中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學號,也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設計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給予認可,說清楚道理的均給予鼓勵。
作為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讓它成為通往成功殿堂的途徑之一,讓它真正成為服務于學生,讓學生喜歡的學科,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要讓學生在善于發(fā)現、勇于實踐中獲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