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竹
【摘 要】 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療難度大,患者的復發(fā)幾率較高,生存期短,是白血病治療領域中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本文就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的致病因素、診斷與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等多方面進行分析,總結難治性白血病的治療現狀和治療進展,為臨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關健詞】難治性急性白血病 診斷 治療進展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嚴重危害患者性命的血液性疾病,白血病多發(fā)于兒童群體,對于白血病發(fā)生的病因至今沒有完全的定義。近年來,白血病的臨床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造成難治性急性白血病所占比重也日漸提高。本文將就國內外學者的報道進行綜合整理,闡述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研究現狀和進展。報道如下:
1 致病因素
(1)病毒感染,在動物體內已經證實病毒感染可以誘發(fā)白血病,但尚無人的確切證據是白血病病因之一;(2)放射線輻射能引起白血病,原子彈爆炸地區(qū)白血病發(fā)生率極高,白血病病因還有接受大劑量放射線治療的患者白血病發(fā)生率比未接受者高10倍;(3)藥物或化學物品可引起白血病,氯霉素、合霉素引起的白血病已有很多報道,苯、農藥以及抗癌藥等都可誘發(fā)白血病也是白血病病因;(4)現在認為,腫瘤包括白血病,不是遺傳性疾病,但是白血病家族中常常有患腫瘤病者。有人統(tǒng)計,腫瘤患者家族中,白血病病因還有腫瘤的發(fā)生率比非腫瘤患者家族中高4倍;同卵雙胎中,一個小兒發(fā)生白血病,另一個小兒發(fā)生的機率比正常高25倍。提示白血病的發(fā)生與遺傳體質有一定關系均是白血病病因。
診斷現狀:白血病自發(fā)現以來,一直是科研工作中研究的重點內容,關于白血病的診斷國內外科學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目的是幫助臨床醫(yī)生更準確的判斷疾病,并以此制訂出相應的治療方案,以提高白血病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上世紀有學者提出了難治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患者經誘導方案治療后無效者,或再次治療無效者;完全緩解6~12個月后,復發(fā)者,或復發(fā)≥2次者;上述診斷標準僅涉及白血病患者治療中級治療后的難治性因素,而未能關注其治療前的影響因素。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白血病的認知的加深,國內學者提出了更加精確的難治性白血病診斷標準:經誘導治療后,2個療程仍未完全緩解者;完全緩解后半年內復發(fā)者,及再次治療后失敗者;復發(fā)≥2次者;國外相關研究也提出:經治療后,≥2個療程失效者;完全緩解后,<6個月,復發(fā)者;復發(fā)后再治療,無效者;復發(fā)≥2次者。
綜合上述的診斷標準發(fā)現,難治性急性白血病診斷標準應為:治療2個療程仍未完全緩解者;完全緩解后,再次復發(fā)者;由慢性白血病轉化為急性白血病者,治療1個療程仍未緩解。
2 難治性急性白血病治療進展
2.1 化療治療
化療是治療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化療治療過程中,應注重治療藥物耐藥的換用、加用,新藥物及大劑量藥物的使用。臨床報道顯示,以中、高劑量Ara-C為基礎進行聯合化療是治療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與Ara-C聯合應用的藥物主要有蒽環(huán)類(如去甲氧基柔紅霉素等)、吖啶類、鬼臼類等。以Ara-C為基礎的治療方案顯示患者的完全緩解率在25%~70%,中位生存期均少于10個月,仍不可避免的存在較高的病死率,尤其體質較弱的老年人,身體往往無法耐受化療藥物,進而會出現各類并發(fā)癥,應引起密切關注。
國外研究發(fā)現,Ara-C聯合磺酰肼DNA烷化劑治療3期后,該類患者的完全緩解率僅為28%。其他化療方案如卡鉑、AMSA、2-CAA及5-AZA等,發(fā)現上述藥物的完全緩解率也在20-50%左右,而中位生存期為9個月左右。相關專家對雷替曲塞、氨基蝶呤也做了相關的臨床研究,結果提示兩種的藥物的耐受性較好,但臨床療效仍有待進一步確證。
2.2 靶向治療
隨著白血病分子發(fā)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一系列的靶向研究藥物也應運而生,根據靶點又將靶向療法分為基因、分子和機制靶向療法。目前已研制成功并已用于治療急性白血病的靶向藥物已不下十多種。常見的靶向藥物如甲磺酸伊馬替尼,全反式維甲酸,奧佐米星,美羅華,吉姆單抗等,上述藥物主要作用于靶點發(fā)揮治療作用,其完全緩解率在20-50%之間。
2.3 干細胞移植治療
對于傳統(tǒng)化療治療而言,其治療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差強人意,患者的病死率較高,生存期較短,為了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復發(fā)率,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受到了臨床醫(yī)生的高度關注。目前認為,造血干細胞移植是難治性急性白血病最好的治療方法,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造血干細胞難以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普及。另外,由于急性白血病的復發(fā)率很高,如有合適供者,AML應爭取在CRI,ALL在CRZ行異基因移植,這也加大了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難度。
根據國內外學者研究報道顯示,通過對45例患者進行移植,結果發(fā)現二次復發(fā)者20例,誘導失敗14例、部分緩解11例,經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患者的完全緩解率達到了58%,隨后經過2年隨訪發(fā)現,男性患者的預后效果顯著好于女性患者,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當然對于肝細胞移植效果與性別的關系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和確證。
2.4 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藥發(fā)展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中醫(yī)治療白血病以調理為主,通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誘導白細胞分化和凋亡,有效殺傷白細胞。近年來,相繼有臨床報道指出浙貝母堿、川芍嗪、漢防己甲素、雄黃、人參皂貳、欖香烯等植物提取成分具有具有逆轉MDR生物活性的作用,這對提高難治性白血病臨床療效方面具有潛在臨床應用前景,值得進一步研究。國內學者以4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中醫(yī)聯合化療,其結果顯示完全緩解率為50.0%;國內學者張氏以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給予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青蒿鱉甲湯、參芪地黃湯等聯合治療,其治療總有效率為84.5%。充分展示了中醫(yī)治療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的廣闊應用前景。
3 結語
綜上所述,難治復發(fā)急性白血病仍是急性白血病治療中的難點,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其治療方案也日漸豐富。相信,不久的將來通過運用不同療法,能有效改善難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參考文獻
[1] 鄭艷. 難治性急性白血病研究現狀與進展[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20):4129-4130.
[2] 沈照華, 曾東風, 孔佩艷. 含G-CSF預激的化療在難治/復發(fā)性急性白血病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 腫瘤防治研究, 2015, 42(5):526-530.
[3] 徐應永, 陳靜, 薛惠良,等. FLAG方案治療小兒復發(fā)難治性急性白血病臨床研究[J]. 癌癥進展, 2010, 8(3):27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