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玲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素質(zhì)教育精神逐漸滲透到更多的學科。而小學語文作為重要學科之一,其改變是必然的,也是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其中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xiàn)最為突出,傳統(tǒng)課堂圍繞老師,圍繞教材,改革后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更加關(guān)注學生的習得感受。初步實現(xiàn)了教學的“以人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更能幫助他們提升學習能力,讓教育“授之以漁”。但是在目前的學生主體地位實施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以小學語文為講述對象,簡單介紹在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實施。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主體地位;體現(xiàn)實施;問答;探究
小學語文是以奠定語文基礎(chǔ),具備基本識字、閱讀等能力為教學目的,開展的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的室內(nèi)教學活動。要求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但是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層次明顯,有的學生反應比較慢,如果以他們?yōu)橹黧w會不會拖慢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老師應該擔當什么角色,是淡化了老師的作用嗎?如果有教學沖突的發(fā)生,以學生為主體是要減弱還是加強其作用呢?這些問題都是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本文就根據(jù)教學現(xiàn)狀分析其具體策略,實施如下:
一、以學生為主體,要重視課前預習的作用
課堂以學生為主體,那么學生就不能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個體,這樣老師無法圍繞他們的已知來展開教學。而且,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不同,造成學習速度不一,如果沒有課前預習的基本鋪墊,那么老師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來展開教學。所以要重視課前預習,通過完成導學案、視頻觀看等任務,達到良好的預習效果。導學案是比較普通的預習方式,主要由老師設(shè)計一些預習問題,在學生完成課文閱讀后,再來完成這些思考問題;或者是為預習的大綱,學生每完成文章的一部分閱讀就完成一部分任務,如同線索一般引領(lǐng)學生完成預習。微課教學則是目前比較“時尚”的一種預習方式,它是翻轉(zhuǎn)課堂的應用產(chǎn)物,也完全可以在預習中采用。老師為學生提供一些講述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微課,讓學生在課下完成學習,相當于將新課在微課老師的帶動下完成一遍學習,并且記錄自己的問題,在課堂中進行討論解決。另外,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觀看次數(shù),更加靈活。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對學習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認識,更加容易產(chǎn)生與老師思想的火花,從而提高他們的主動性,體現(xiàn)其主體性。
二、以學生為主體,要重視課堂的互動作用
老師擔心,以學生為主體,會不會拖慢課堂,因為學生的反應畢竟不會那么強烈和積極。其實這個問題應該考慮,如何以學生為主體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答案必然落實到互動教學中。學生會產(chǎn)生學習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因?qū)蠋煹闹v解不理解而產(chǎn)生的學習障礙。如果老師不顧及學生的習得感受,其進度再快對學生來說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要采用教學互動的方式,老師可以設(shè)計多個問題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互問互答?;蛘呃蠋熁卮饘W生一個問題,學生要回答老師一個問題,進行“問答比賽”。學生提問問題是他們開始思考的標志,也是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標志。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引導他們提問問題,通過問題的產(chǎn)生和解決來促進語文學習。
三、以學生為主體,要重視語文的實踐意義
如果將語文學習認為是書面的學習,那么才是真正的“紙上談兵”。其實語文涉及方方面面,從日常的交流到閱讀,從新聞的獲取到電影的欣賞,從藝術(shù)到科學,無不浮現(xiàn)著語文的影子,無不通過語文來推進。所以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便要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學習語文,而最具吸引力的途徑便是開展語文學習實踐。它能有效地增強學生使用語文的能力,凸顯使用語文的主體特性。語文實踐看似很難開展,實際上我們每日都在進行。所以語文實踐探究建議在生活中進行,讓學生融入生活,扮演角色,完成任務。例如,在學習《柳樹醒了》這一章節(jié)的文章時(皆在講述春天),正值春天,老師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用手中的筆和心中的字,為春天做一篇文章,寫一寫自己心中的春天。然后老師可以在課堂開展關(guān)于春天的討論,大家爭先恐后地將自己眼里的春天描繪出來,有的學生還使用了一些古詩句,這讓老師還是很意外。課下,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春天之景帶回家,給家長描述一下。家長也給孩子講述一下自己小時候的春天,還有在春天做的游戲等。這樣的交流就是最好的語文實踐,更能積累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xiàn),既要通過加強預習來促進可能性,又要通過課堂交流來促進科學性,還要通過課下實踐來完善探究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的主要動力。
參考文獻:
[1]費麗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體現(xiàn)[J].教育科研論壇,2006(S1).
[2]左銀花.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