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倉
【關鍵詞】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研讀文本;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6—0050—01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是指在教育教學中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作用。即在一堂課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課堂的“高效”是相對于“有效”或“低效”而言的,“高效率、高效益、好效果”是高效的內涵。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最關鍵的在于教師對文本研讀的深度和對教學過程設計的精巧上。
一、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重在教師深度研讀文本
語文課堂教學要體現文本意識,研讀文本、深挖文本、吃透文本,通過對文本中的精要語段、重要詞句的品讀賞析,體現課堂教學的文本意識。蘭州市教科所中學語文教研員朱武蘭老師說:“研讀教材,是語文教師的第一功夫?!弊鳛橐幻Z文教師,要想把課講好,讓自己的學生心服口服,第一要務就是仔仔細細地研讀文本。只有自己對文本有更深刻和獨到的體會,才能把課講得更生動。教師對文本挖不透,只是停留在粗淺的下載別人課件的基礎上,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很難做到的。
研讀文本首先在“讀”,其次在“研”,要“在讀中研,在研中讀”。筆者備課沒有什么訣竅,首先把自己當做普通的讀者,帶著對文本欣賞的態(tài)度去賞讀,投入其中,感受文本的意境美、語言美、情趣美、形象美等等;然后又把自己當做學生,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以學什么、怎么學,學習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等等;最后才把自己當做教師,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再細讀文本,查閱并借鑒“教參”及名家對課文的解讀,形成自己的東西,思考哪些內容學生能讀懂,哪些內容是有必要在課堂上給學生予以強調和講解的。
文本研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不斷地讀課文,思考和體會作者的情感,并隨著自己閱歷的豐富不斷充實自己先前的理解,從而做到“吃透文本”。只有這樣,我們在講課的時候才不會照本宣科,學生才會發(fā)現不聽教師講課自己就不能獲得這么深層次的理解,他們自然而然地產生聽課興趣。教師也只有講出了學生看不到的東西,才能體現出語文課存在的價值,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才會隨之體現出來。
二、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重在教師精巧設計教學
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學設計得好,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課堂教學自然高效。教學設計貴在“精”、“巧”二字。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定要“精”,問題的設計、突破問題的角度要“巧”。
1. 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定要“精”。短短的一節(jié)課內,要解決什么問題,能解決什么問題,要教會學生什么,哪些內容是教學的重、難點,應該有一條主線,以此為核心來調整課堂內容,安排課堂結構,無需面面俱到。也就是說,要有“一課一得”的意識。
學習語文的目的除了分析、掌握文本傳遞的信息外,更多的在于學習文本傳遞信息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課重在教給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但是,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教師不可能通過某一篇文章的講授將所有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學生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和理解。那么,教師在課時目標的確定時,要根據每篇課文涉及到的方法和技巧,有所側重、有所選擇。
2. 問題的設計、突破問題的角度要“巧”。課堂教學中教學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要有邏輯的連續(xù)性,要找準突破重、難點的切入點,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過渡要自然連貫,要在“巧”字上下功夫。
當然,決定高效課堂的因素還有很多,“深度研讀文本”、“精巧設計教學”只是筆者認定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最關鍵的兩點,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將高效課堂的打造真正落到實處。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課程改革與學科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5]GHB0808)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