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銘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及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課堂活動能否有效開展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本文通過對現階段高中地理課堂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針對問題的應對策略,旨在為新課改下高中地理課堂活動開展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活動;問題;對策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開展形式多樣的地理課堂活動可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操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動手、動腦、動眼等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發(fā)展,以煥發(fā)出課堂教學的真正活力[1]。本文側重探討學生在參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以進一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奠定基礎。
一、高中地理課堂活動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習慣“惰性”參與
主要表現在學生參與課堂過程中出現從眾、畏縮、呆板、茫然、逃避等行為。即無獨立見解或應聲附和他人意見,不敢挑戰(zhàn)教師和教材權威,不能主動學習與建構;缺乏選擇與遷移能力,不能明確思維方向并靈活解決問題,思維盲目、混亂、概括性差;遇到問題不愿深入思考,張口就問或視而不見等。由于受到傳統(tǒng)被動式教學方式影響,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缺失,小動作過多分散注意力,對參與課堂活動無“動”于衷。
2.課堂活動流于形式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泛濫化,某些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片面追求活動形式,在不應設計活動的教學內容上也要設計活動,導致教學效果低下;二是表面化,由于教師設計問題缺乏層次性或缺乏深入活動的意義,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未深入開展,表面的熱鬧掩蓋了低層次、低水平的討論和活動,學生學不到應該學到的東西;三是虛假化,有些教師的課堂活動設計缺乏課外資源支撐,考察成果缺失,使得課堂活動成為花架子、走過場,達不到應有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雖然提倡開展“課堂活動”,但也不能出現”假繁榮“的景象,沖淡地理教學主題。
3.活動設計過于簡單
新課改下課堂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積累知識的同時生成新的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課堂活動都能冠以“合作”、“探究”的名義,沒有深入挖掘活動設計的目的及意義,“活動”就只能簡單化處理,達不到其應有的教學效果。
4.活動評價方式單一
課堂教學活動評價即是對照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活動及由這些活動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地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做出判斷,使之對學生地理學習產生導向、鼓勵、批評、糾正、改進等作用。目前的課堂活動評價方式大多還延續(xù)著傳統(tǒng)教學中的以反饋練習和成績評價學生,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始終處于被評價地位,教師的一句話往往成為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這使得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內部驅動力受到影響,形成一定的厭倦情緒。
二、高中地理課堂活動開展的優(yōu)化策略
1.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其一,態(tài)度決定狀態(tài)。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是最好的手段[2]。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例如,學習“世界洋流的分布”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洋流與航海的相關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①請在世界空白地圖上繪出哥倫布兩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線,并標注經過的洋流名稱。②請在地圖上指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為什么冬季出發(fā),夏季返回。③請指圖講解:客輪“泰坦尼克號”的航行路線、沉沒地點及沉沒原因。以上案例通過歷史事件等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既考慮到問題情景的現實性,又有利于本節(jié)課目標的達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極好載體。
其二,增強活動形象性??刹捎脛邮植僮鞣绞竭M行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參與課堂實驗和演示等,讓學生直觀體驗,調動學生的手、眼、口、腦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學中動,人人動手操作實踐。例如,講到“熱力環(huán)流”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學生實驗活動,讓學生將蠟燭置于側邊開口的柱狀塑料瓶中,觀察蠟燭火焰方向觀感受水平方向的氣流方向。這一案例通過學生直接參與可以激發(fā)探究動機,形象直觀地感受地理學習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其三,有效開展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大膽發(fā)言表現自己的成果,并且當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或僅靠個人思考不全面時,及時組織小組成員補充表達,通過相互討論、交流,達到主動參與、協(xié)作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真正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例如,講到“環(huán)境污染”時,教師可提前安排學生拍攝周圍環(huán)境中的污染現象,并讓學生將拍攝照片在課堂進行展示,說明照片拍攝地點及簡單分析現象成因。這樣的活動組織切合實際,學生有話可說,能進行積極主動交流和表達,同時也有利于達成課堂活動目標。
2.提高地理課堂活動設計技能
其一,課堂活動要有新意、有深度。應在充分認識、了解、研究地理教材基礎上,深挖教材,創(chuàng)設“新”的內容。這些“新”內容不僅要有課外知識補充,也包括課堂教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其二,要照顧到學生的學情、個性、認知等差異。如針對喜歡美術或喜歡文學或抽象思維發(fā)展較好的學生,可以設計多樣活動情境和不同分工的活動形式。其三,活動設計目標要科學合理、達成度高。教學流程設計應符合學生的一般認知規(guī)律,活動內容更應緊扣地理教學目標。理想的教學活動流程應該循序漸進、合乎規(guī)律;主線清晰,內容豐滿;設計合理,科學有效;圍繞目標,絲絲入扣。課堂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是一門實實在在的藝術。
3.倡導教學活動評價多樣化
建立完善的活動評價體系,不但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而且可以幫助其重拾學習自信心。首先,實現教學活動主體互動評價。從傳統(tǒng)教學論意義上的教學對立與統(tǒng)一轉化到師生主體間的互動,唯教師為主體的評價已無法定義教育行動,必須認識到學生的心靈也是一個獨特的“視界”。其次,實現教學活動評價多樣化。如可以嘗試書面形式的測驗、口頭表達、描繪地圖、繪制地理圖表、讀圖分析等常見性評價;了解學生提出地理問題、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資料、回答地理問題等過程性評價;觀察學生在交流討論、實地觀測觀察、合作探究等活動中的表現性評價;在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評價基礎上,更要關注學生價值判斷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會責任感、全球意識形成狀況、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形成的態(tài)度性評價等。通過多種形式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反思能力,使學生看到自己發(fā)展中的長處,從而增強繼續(xù)學習的信心,提高地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高中地理課堂活動中,由于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多種問題出現。教師應該著眼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以及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對教學活動存在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并且優(yōu)化教學策略,以進一步確保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楠. 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 新課程·中旬,2013(10):56.
[2] 鄧飛. 淺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 都市家教月刊,2013(1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