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棠
語文是基礎教育中重要的一門課程,本學科其性質具有:基礎性、工具性、思想性,因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上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再結合實際,實事求是,是提高語言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此,我通過近年來的實踐頗有收獲,具體做法是:
一、結合教育對象的實際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緊密聯(lián)系“小”字進行教育?!靶 本褪歉鶕W生的實際,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實際,小學是基礎教育,也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階段。因此,圍繞打基礎為中心的教學是必須的。1. 拼音是學好漢語基礎一環(huán),正確的拼、讀、寫是掌握漢語拼音核心內容。2. 詞是句的基礎,教學中須注意詞義辨析,準確把握詞組的意思。3. 段落是文章的組成基礎,文章是由多個段落組成,各段落都有其表達的意思。4. 依據年齡特征抓基礎,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模仿性強是其特征。針對這個實際,我在語文教育中,不但在課堂上上好,“字、詞、句、篇”,且充分利用活動課程,使學生在生動活潑中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品德,心理素質教育。
二、結合學科教學的實際
根據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其不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對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加強勞動教育,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社會的進步發(fā)展有重大意義,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把基礎素質教育抓住,突出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思想性:1. 在基礎性方面,緊緊圍繞語文大綱的要求,按照小學語文素養(yǎng)達到初步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學能力去做。2. 在工具性方面:主要堅持抓好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其重點為:①學會拼音;②認識常用漢字;③學會寫字;④學會查字典;⑤聽、說普通話的能力;⑥培養(yǎng)獨立閱讀和習慣;⑦作文(如記敘文和常用的應用)能力;⑧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發(fā)展智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培養(yǎng)審美情操。3. 在思想性方面。著重在課文閱讀理解,扶貧捐款,慰問五保戶活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班上學生各有程度差異,所以在實施時要根據差異進行異步指導。如教學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時,我對所任教班里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較強的18人(占32.1%),講明本課學習目標,提示學習方法,提出學習提綱后,便放手讓他們獨立閱讀,讓其在具體課文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課文;對程度中等的30人(占53.6%),讓他們按學習目標,沿著方法自學,然后按學習提綱,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請教老師,同學,達到要求;而對閱讀和理解能力較低的8人(占14.3%),則作為老師重點指導對象。根據具體實際不同的學生,因人施教,施予不同的指導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又解決了后進生學習有困難的阻力,使全班學生都共同進步,收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結合課文編排方式的實際
學校以教學為中心,語文教學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教學非常重要,“啟發(fā)式”教學法,“類篇”教學法是重要的教學方法:(1)近幾年來,我從“啟發(fā)式”教學出發(fā),借鑒“情境”“愉快”目標的精神,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一篇課文從整體出發(fā),首先引導精讀,以課題和課文開頭,結尾,插圖和重要點為突破口,進行捕捉課文中心訓練,然后指導學生速讀,掌握大意,后輔導學生對課文重點進行再精讀,入境,悟神,并有重點地進行字、詞、句、段、篇的訓練,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關鍵知識和鑒賞水平。(2)“類篇”教學性?,F行的語文教材是分為一組一組的,每組語文均有一個教學重點,因此,我采用“一篇帶多篇”的組文教學,對第一類的講讀教材,著重教給學習方法,講解重難點。第二類中獨立閱讀教材則半抓半放地讓學生鞏固在第一類教材中學會的學法。第三類獨立閱讀材料,則放手讓學生運用第一、二類教材學來的學習方法獨立閱讀,教師則著重檢查自學效果和幫助能力較低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綜上所述,結合實際在教育中具有重大意義,對提高語文學科質量有很大幫助。我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所任教班的學生優(yōu)秀率、合格率穩(wěn)步上升,本人也多次獲得國家級、市級優(yōu)秀獎。當然,這與學生的努力、同事的支持和上級的肯定是分不開的,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