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定柯
【摘要】 目的 評價B型超聲導航在鎖孔入路開顱血腫清除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對照組常規(guī)方法進行手術, 術前影像學檢查確認入路、制定手術方案, 觀察組聯(lián)合B型超聲術中定位、血腫量評估。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征、治療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出血量、手術時間、血腫清除率、第14日血腫清除率、住院時間、第14日Glasgow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02、2.61、2.72、3.80、3.05、2.73, 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3.33%, 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00%,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鎖孔入路中聯(lián)合術中B型超聲, 明顯優(yōu)于沒有使用術中B型超聲的對照組, 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 減少出血量, 提高血腫清除效果, 從而改善預后。
【關鍵詞】 開顱手術;血腫清除術;鎖孔入路;B型超聲
開顱血腫清除術是治療腦出血、顱腦創(chuàng)傷的重要治療方法, 鎖孔入路是常用的入路方式, 療效肯定, 循證研究顯示, 采用鎖孔入路進行血腫清除術, 可避免傳統(tǒng)開顱手術創(chuàng)傷性較大的缺陷, 充分發(fā)揮神經內鏡的微創(chuàng)優(yōu)勢, 出血少、醫(yī)源性神經損傷少、患者恢復速度快, 但該技術往往需要CT術中引導, 對CT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同時存在放射性損害。超聲開展容易, 重復性好, 本次研究試評價超聲導航在鎖孔入路開顱血腫清除術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本院神經外科收治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齡56~79歲, 平均年齡(71.4±4.2)歲。原發(fā)?。壕鶠楦哐獕耗X出血患者。術前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5例, 淺昏迷11例, 深昏迷17例, 伴癲癇10例, 瞳孔散大17例;基底核區(qū)40例, 丘腦區(qū)7例, 腦葉7例, 腦室6例。納入標準:①CT檢查明確顱內血腫>30 ml, 無伴腦疝, 有明確手術指征;②肝腎功能及全身一般情況良好;③無其他相關疾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根據術前影像學診斷, 擬定手術策略, 術中辨別解剖部位、血腫周圍情況, 術后采用CT評價血腫清除效果。
1. 2. 2 觀察組 術前均進行頭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檢查, 進行明確的診斷, 了解病變部位, 擬定治療策略, 選擇合適的切口入路, 盡量選擇自然間隙, 本組對象納入均為鎖孔入路治療患者。全身麻醉手術, 皮膚切口4.0~5.0 cm, 直徑2.0~3.0 cm骨窗, 皮層造瘺, 顯露血腫, 通過小骨窗完成手術, 雙極電凝止血, 止血纖維、明膠海綿壓迫止血。聯(lián)合術中B型超聲儀引導手術, 確認血腫的大小、形態(tài), 與腦室關系、血腫距離皮層最近位置, 顯微鏡下清除血腫, 充分止血, 采用術中超聲檢查, 判斷血腫清除效果, 尋找小血腫病灶。
1. 2. 3 所有患者都給予術后常規(guī)治療, 包括血腫持續(xù)沖洗引流、顱內壓控制、抗感染治療等。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出血量、手術時間、血腫清除率、第14日血腫清除率、住院時間、第14日Glasgow評分, 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肺炎、皮下積液、癲癇、應激性潰瘍及再出血)。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征及療效比較 觀察組出血量、手術時間、血腫清除率、第14日血腫清除率、住院時間、第14日Glasgow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02、2.61、2.72、3.80、3.05、2.73,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3.33%, 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00%,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神經導航是一種神經外科微創(chuàng)治療重要輔助技術, 其主要依賴于術前的CT/MRI影像學檢查結果, 通過確認標記點, 實現(xiàn)術中定位, 但其有重要的缺陷, 并非實時成像技術, 是一種定位技術, 術前的影像學檢查并不能完全反映手術中的情況, 特別是對于腦出血患者而言, 腦疝的形成對于解剖位置影響較大。采用術中CT引導以及血腫清除效果評估, 需要反復曝光, 不可避免帶來額外的放射學損害[1]。同時CT引導、神經導航系統(tǒng)價格較昂貴, 在基層幾乎無應用的條件。超聲具有實時成像、重復性好等優(yōu)點, 可作為導航技術。
本次研究顯示, 其輔助神經導航系統(tǒng), 可有效的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提高手術血腫清除率、14日血腫清除率, 縮短住院時間, 降低第14日Glasgow評分(P<0.05), 提示聯(lián)合B型超聲確實可為醫(yī)師手術提供便利, 通過實時的超聲檢查, 可準確的判斷血腫的量、引導穿刺操作, 觀察病灶的部位及其周圍的鄰近組織, 避免誤傷, 同時還可尋找殘余血腫, 以達到徹底清除血腫的目的, 從而減少醫(yī)源性損傷, 提高血腫清除率減輕血腫壓迫作用, 利于術后神經功能恢復。超聲還可探測是否有新的出血病灶, 以及時采用電凝止血[2]。
本次研究限于患者例數不足, 未得出B型超聲導航手術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結論, 但從B型超聲可減少出血, 利于操作的情況來看, 采用B型超聲引導確實可使患者獲益, 有助于減輕創(chuàng)傷, 利于保留神經功能, 幫助患者及早恢復生活能力, 手術時間的縮短也有助于降低顱內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 出血的減少可減輕顱內缺氧缺血表現(xiàn)、改善微循環(huán), 維持正常顱內壓, 降低再出血發(fā)生風險。
當然B型超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成像質量影響因素較多, 同時對醫(yī)師閱讀超聲聲像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B型超聲無法有效的顯像深部的血腫, CT/MRI仍是顱內深部血腫早期診斷的主要方法。有報道顯示, 超聲本身對于血腫具有治療作用, 其通過機械振動作用, 可使較緊密的纖維蛋白結構變得松散, 超聲還可局部作用升溫從而利于凝塊內部溶解。本次研究中超聲對血腫的具體影響有待商榷, 盡管有動物研究證實, 低頻超聲聯(lián)合微創(chuàng)治療顱內血腫可使患者獲益, 但其具體作用機制、影響因素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在利用超聲進行引導時, 需把握超聲頻率、作用時間, 避免超聲給血腫清除帶來不利影響。
最后還需注意的是, 超聲設備本身對手術影響較大, 如何有效的獲得高質量的超聲圖像, 選擇何種超聲設備, 這些都有待進一步探討。有報道顯示筆式術中探頭體積小、分辨率高、圖像清晰, 定位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 B型超聲用于鎖孔入路開顱血腫清除術中, 有助于縮短手術、曝光時間, 減少出血量, 但B型超聲本身是否會對血腫造成影響、影響是好是壞、超聲設備的使用以及選擇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超, 步星耀, 閆兆月, 等. 鎖孔超聲導航顯微手術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觀察. 中國老年學, 2016, 36(10):2374-2375.
[2] Harrisson SE, Shooman D, Grundy P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rameless, pinless electromagnetic image-guided biopsy of cerebral lesions. Neurosurgery, 2012, 70(1 Suppl Operative):29-33.
[收稿日期: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