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山水畫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它有著天人合一的意境,充分體現著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觀和自然山水情懷,這種意境與情懷對現代城市的景觀設計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如何將山水畫中的藝術語言和觀念轉化為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部分,并演繹出獨特的城市景觀空間,使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不僅獨具特色,而且能夠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當代計師們首先要考慮的設計主題。
關鍵詞:城市景觀 設計 中國山水畫 意境 《友松圖》
《友松圖》,明代杜瓊(1396—1474)所作。杜瓊,字用嘉,號鹿冠道人,世稱東原先生,吳(今蘇州市)人。山水宗董源,層巒秀拔,兼擅人物,紙本設色,縱29.1厘米,橫92.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队阉蓤D》中有用竹籬所圍的幾間茅屋,屋內中堂有二人并坐,一書童正在開門,院外小山與庭院之間,畫有石桌、石幾,有盆中之松,置于石桌之上,有一人正欲展紙落墨;另有兩人正邊走邊談,神態(tài)生動自然。畫面既有清雅優(yōu)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嫵媚秀麗的庭園趣味。此畫工寫兼施,賦色清雅和諧,淡而不薄,輕重適宜,整幅作品用筆秀逸灑脫。
中國山水畫是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思想,是中國文化精神的載體。意境又是中國山水畫中的美學核心范疇,怎樣能夠將山水畫意境中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與藝術境界完美地表達是畫家們追求的極致。我們需要將傳統(tǒng)山水畫作品中的意境理解并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并結合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從而體現造物藝術為人服務的本質特征。
隨著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迅速發(fā)展,大量的景觀項目涌現出來,例如景觀設計行業(yè)所涉及的內容也越來越多,現代城市的公園、廣場、濱水、道路景觀、居住區(qū)景觀等,而且城市景觀設計也已經成為保護環(huán)境、改變城市形象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綠色產業(yè)。但當一個行業(yè)興榮發(fā)展的時候,伴隨而來的也有一些不良問題:如城市景觀形象千篇一律,景觀項目缺乏原創(chuàng)性?,F代建筑材料的種類十分豐富,在現代城市建筑中發(fā)揮出了極為關鍵的作用,但是此類材料多為玻璃、混凝土、鋼筋等硬質材料,因此人們將時時處于冰冷、堅硬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如果將中國山水畫的意境與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相互融合,構建獨特的景觀環(huán)境氛圍,提升景觀的自然意境,那么其在為人們提供基礎的生活空間的同時,還可以傳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這正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重點。
一、中國山水畫意境與現代城市景觀的關系
如何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人與自然和諧的創(chuàng)作觀念和設計手法成功地運用到現代景觀設計中,如何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園林符號與元素用現代手法進行重新演繹,并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如何做到既能符合現代審美需求,又可傳遞出傳統(tǒng)文化的信息,做到真正的“與古為新”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是藝術家們獨特的思想產物,凝聚了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富含情感與意境之美。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融入山水畫的元素,能夠將中國傳統(tǒng)的自然美學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設計師們將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意境融入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能夠為城市建筑增添新的內涵與意境。從現階段形勢來看,山水畫與城市景觀的結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成為獨特的現代城市造景方式。設計師們從傳統(tǒng)山水畫中汲取有益的養(yǎng)分,將古代文人的景物布局創(chuàng)意以及景觀設計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于現代建筑之中,極大地迎合了構建和諧社會、綠色社會的時代響應。毫不夸張地講,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山水畫的應用,是極富創(chuàng)意、極富現實意義的一次壯舉。景觀設計的民族性、藝術性、文化性特質將在引入山水畫意境之后大大增強。
二、山水畫意境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1.主次分明的構圖布局
《友松圖》是一幅典型的庭院小景畫,描繪了庭院內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動。卷首坡石上古松挺直,房屋隱露,樹木叢圍。正房內二人促膝而談,身著紅色官服、頭戴官帽者為魏友松,身著藍色布衣、手持書卷者是杜瓊本人。此外還有兩名書童侍茶。畫卷中段為園內比較開闊之處,設有盆景、棋案,繪有兩組文人活動,一為伏案作畫,一為賞景漫游。卷尾面假山數峰,錯落有致,結構密而不塞。假山上建有小亭,當是杜瓊文集中所言的延綠亭。
“置陳布勢”是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構圖特征,主要強調了以自身構思以及立意為指導,遵照美的法則展開合理規(guī)劃,體現物體色彩、大小的層次感。中國山水畫在創(chuàng)作構圖的過程中,善于將畫面主體定為個性較為突出的樹木、水流、山體等物?!队阉蓤D》中以自然山水為主體,畫面中山水的主次之分必然是鮮明的,既有山峰、水流的主次之分,又穿插了樹木的曲直、大小、高低之分。如果山水畫中的創(chuàng)作對象喧賓奪主的話畫面就會置于平板或者陷于混亂之中。所以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其主次分明的構圖布局按照主體以及從屬的構圖原則生動地體現景觀構筑群體的和諧之美,通過各類藝術手法的合理運用,將景觀構筑物群落的主次之分凸顯出來。值得一提的是,景觀設計多會圍繞著特定的主景而展開,常常通過體量對比的方式來增添景觀效果的層次感,突出重點意象,合理烘托主景的獨特美感,構建和諧生動的整體景觀效果。
2.自然山石的意境營造
在《友松圖》中,山石的走向以及布局設計也極富規(guī)律感,主山脈以及周邊山脈的走勢有所不同。對于設計師而言,應該從山水畫中吸收布局構景的思路,通過恰當的手法來體現建筑物的層次感,與此同時,還應該滿足建筑學理念中對于空氣流通、采光照明、植被綠化等方面的要求,在滿足城市建筑的實用性要求的同時,還應該不斷優(yōu)化城市景觀的外部觀賞效果。
3.水體、植物的意境營造
水景是中國山水畫中常見的表現對象,畫中水的類型主要有兩種,即動態(tài)水和靜態(tài)水。典型的靜水景觀有:池、河、江、湖等;典型的動水景觀有溪流疊水、高山瀑布等。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可以借鑒《友松圖》的用水手法,將其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于城市景觀布局中,充分體現水體的靜態(tài)美與動態(tài)美,做到動靜結合,提高景觀的觀賞價值。如靜態(tài)水景營造的意境平靜從容,應該強調近景的描繪與構建;現代建筑給予人們的景觀視覺感受是比較硬朗、冰冷的,因此可以將動態(tài)水景活潑明快的意境充分發(fā)揮出來,使得建筑景觀富有跳躍性與韻律性,將其視覺感受合理地柔化,應該善于運用疊水、涌泉、噴泉等動態(tài)水景,營造出更富美感的藝術視覺效果。與此同時,還應該將“留白”的理念體現在靜水營造過程中,善于運用周圍的點綴與布置來提升靜水意向的表達效果,合理地穿插水邊植物、山石機理、駁岸等景物,使靜水意向的恬靜淡然之美呼之欲出。
松、竹、菊、蘭、柳、芭蕉、楓、銀杏、梅等植物常常出現于中國山水畫中,這些植物往往以特定的搭配方式粉墨登場,為觀賞者帶來了美的享受,讓其感悟到別樣的自然之美。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也應該從山水畫中的植物配景理念中汲取有價值的思路,根據植物具有的不同的審美功能與形態(tài)特征去布置。應該通過樹木組合方式的變化來營造不同的景觀意向,增添城市建筑的生態(tài)美感,使得城市空間富有層次感。與此同時,還應該關注色彩的搭配,利用植物的季節(jié)性特征以及形態(tài)特征來營造富有層次的活動空間,使得景觀環(huán)境富有四季之美,生機盎然。城市景觀設計中切忌有多多益善的心理,即認為植物種植量越多越好。必須要體現“留白”的理念,營造一種景色延伸之感,讓游覽者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增添其遐想的空間,主要通過植物障景、透景等加以體現。與此同時,還可以在框景中融入楓樹、松樹、梅花等植物元素,通過合理的布置與種植帶給人更為美好的休憩空間。從城市景觀建設的角度來看,搭配種植景觀樹木能夠帶來更好的生態(tài)效應以及視覺效果。
三、中國水墨畫的視覺元素與現代景觀設計的審美意蘊
一直以來,筆墨都被視作中國水墨畫中重要的視覺語言,主要通過筆墨的變化來表現豐富的內容,是歷史文化人文背景的積淀,是對現實生活的映照。中國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也恰當地運用了中國水墨畫的理念,營造了不同的藝術效果,將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生動地表現出來。中國蘇州博物館的建筑景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設計者貝聿銘先生將中國山水畫的意象糅合在白墻灰瓦中,將中國文化的哲學思想氤氳在了獨特的建筑物中。貝聿銘先生是現代景觀設計的奠基者,其對于現代景觀的貢獻是極為突出的,真正實現了利用筆墨水韻的表現手法來體現本民族文化的審美心理。
中國山水畫賦予了中國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獨特的傳統(tǒng)之美,對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tǒng)設計元素的完美結合既是景觀設計史上的壯舉,更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體現。綜上所述,設計者應該立足于時代背景,不斷吸收與運用山水畫中的精髓之處,為城市生活環(huán)境的構建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符東明.淺談中國山水畫意境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2).
[2] 楊中貴,陳文志.水墨畫視野中的現代景觀設計[J].藝術教育,2010(9).
[3] 張爽.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室內環(huán)境設計思想的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3(9).
作 者:張 爽,黑龍江東方學院藝術設計學部教師,研究方向:環(huán)境設計。
編 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名作欣賞·下旬刊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