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臺州民俗中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研究

      2017-05-02 17:17:12李俊
      藝術(shù)評鑒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音樂臺州民俗

      李俊

      摘要: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與民俗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以臺州地區(qū)這一特定的區(qū)域為切入點,通過對臺州民俗的種類及其特點進行論述,對臺州民俗中不同傳統(tǒng)音樂樣式的論述,可以管中窺豹的了解傳統(tǒng)音樂與民俗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也挖掘和彰顯出臺州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

      關(guān)鍵詞:臺州 民俗 傳統(tǒng)音樂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3-0046-05

      一、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與民俗的關(guān)系

      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有一個明顯的區(qū)別就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與民俗文化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guān)系,從氏族社會時期的歌樂舞一體就與當時的巫文化活動密不可分,及至封建制國家的建立,禮樂制度的成型,樂與禮又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秦朝中央集權(quán)制國家的出現(xiàn),使得禮樂制度得到進一步固化與發(fā)展,及至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受到禮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吨芏Y·春官·大宗伯》中將禮分為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稱為“五禮”。一方面,五禮對中國民俗活動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音樂的實用、娛樂、欣賞、審美等多種功能在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的運用,使得音樂與民俗活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由于地理氣候的原因,導致中國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人類文化樣式,也產(chǎn)生了不同的民俗文化。這些民俗文化在具有共性的同時又充滿了差異性。臺州傳統(tǒng)音樂文化既是浙江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地方代表,有著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從傳統(tǒng)音樂與民俗之間的視角切入,有利于更加深入認識臺州傳統(tǒng)音樂的明顯特征與獨特價值。臺州傳統(tǒng)音樂與臺州民俗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使我們既能從民俗活動中清晰地看到其音樂活動的特點,又能從音樂文化中映射出民俗文化的特征。

      臺州古代屬于吳越文化影響區(qū),其民俗文化在吳越文化大文化圈內(nèi)又展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個性。臺州民俗主要包括生產(chǎn)習俗、生活習俗、禮儀習俗、歲時習俗、民間信仰等方面。臺州民俗除了受到禮的影響明顯,地域性突出之外,還表現(xiàn)出受宗教和武術(shù)影響深遠等特征。

      二、臺州民俗概況

      (一)生產(chǎn)習俗

      主要包括農(nóng)事習俗、漁業(yè)生產(chǎn)習俗、手工業(yè)生產(chǎn)習俗等。農(nóng)事習俗大都與水稻相關(guān),按照節(jié)氣來分,主要有立春時的“焜春”“茹春”“咬春”“迎春”“摸春”等活動;二月初二時的中和節(jié)習俗;四月八日的牛生日習俗,包括做“烏飯”“蒼蠅飯”等活動;同月,有稻田開始插秧的“開秧門”“關(guān)秧門”等活動;春夏收種之交,有制作“麥餅筒”為節(jié)日食品的習俗;莊稼成熟時,有保護莊稼的“保稻”習俗;麥收、稻收時有“嘗新”的習俗;春種與夏收大忙時節(jié),有相互幫工的“盤工”習俗等。漁業(yè)習俗主要是在海上捕魚時形成的習俗,主要有以下習俗,初次出海要準備禮品到海神廟燒香拜神,請回“老爺旗”插在船尾做護船符;出海前,要燒“銀湯”,即滾燙開水內(nèi)放銀元或銀器淋澆船眼,俗稱“開船眼”,再淋船頭等其他部位,以此驅(qū)邪;漁區(qū)岙口都建有“娘娘宮”,供奉“媽祖”,漁船避風或進岙口時,要進廟祭祀等。手工業(yè)生產(chǎn)習俗主要是在各種手工業(yè)勞動中形成的習俗,涉及的行業(yè)非常廣泛。如各行業(yè)祖師爺誕辰或“修真得道”之日,由行會出面祭祀祖師爺,各大作坊主準備酒菜款待工匠,稱“會酒”;各行業(yè)學藝者要拜師學藝需經(jīng)人引薦,引薦者稱為“保人”“薦頭”,拜師后要宴請師傅、師母、師叔、師兄等,稱為“進師酒”,滿師時要辦“滿師酒”等。

      (二)生活習俗

      主要包括飲食、服飾、居住等方面。飲食習俗可謂是生活習俗中最豐富的。主食以稻米為主,薯類、麥類、玉米、豆類為輔。主要有以下一些特色食品,如水浸糕、米面、豆面、豬油麥餅、扁食、光餅、魚面、豆腐圓、蛋清羊尾、五味粥、糟羹、青團、烏飯麻糍、灰青糕、重陽糕、糯米圓、糕軟、麥餅筒等。服飾類習俗一般與服裝、鞋帽、發(fā)型等相關(guān),一般與浙江省其他各地差異不大。服裝所用布料,舊時以棉紗土布居多。夏衣一般用苧麻布,稱為“夏布”,富裕人家以絲綢為衣,稱為“紡綢衫”;鞋襪,舊時為布鞋布襪;居住方面多聚集而居,形成村落。

      (三)禮儀習俗

      在各種傳統(tǒng)習俗中,禮儀習俗受儒家倫理觀念和佛道宗教影響最明顯。主要包括婚姻、生育、生辰、喪葬、造屋等習俗。傳統(tǒng)婚姻習俗中有相親、出八字、小日子和大日子、送饅頭豬肉、暖房、迎新娘、拜堂、鬧房、送洞房、拜歲、操辦嫁妝、送嫁請酒、吉日開額、出嫁離娘門、送茶、祭祖、三日酒、回門嬉、布帳糕等;生育習俗主要有懷胎禁忌、接生、育嬰、送月里、伏頭、起名、對周辦酒席、拜老寄爺、望外婆等;喪葬習俗主要有送終、揀日子、報信、做棺材、著衣裳、落材、起事、接客、喪祭、出喪、安葬、開赦、功德道場、望三日、做七、早日節(jié)、百日、周年、接紙、除靈、進墳等。這類習俗與音樂關(guān)系較為密切,其中有很多涉及到音樂活動。

      (四)歲時習俗

      這類習俗是相對穩(wěn)定的習俗,盡管社會劇烈變遷,但至今仍保留了較多傳統(tǒng)習俗。主要有春節(jié)、元宵、清明、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半、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冬至、除夕等。如春節(jié)有臘月廿四掃蓬雍、臘月廿六做饅頭、正月初一擺三界、臺州府城走八寺等習俗;元宵節(jié)有十五元宵十四鬧的習俗,有吃糟羹、請百神、行百步、滿街兔毛燈、接財神、打生、鬧花燈、猜燈謎、放桔燈等活動;中秋節(jié)有八月十六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拜月、吃糖霜餅、吃軟糕、吃鴨煨芋、望老丈人的習慣。

      (五)民間信仰習俗

      除佛教、道教外,舊時民間崇奉各種土生土長的神祗較多。凡在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有所祈求的食物,幾乎都能夠生發(fā)出相應的鬼神與種種意在消災納吉的習俗。如各地的保界廟是由各村為祈保一方平安,供奉神靈的廟宇;沿海漁區(qū)多媽祖廟,又稱天后宮、天妃宮、娘娘宮,供奉媽祖,祈求海事平安;在廟神誕辰或得道日舉行各種形式的廟會,活動眾多,有臺閣、高蹺等民間游藝隊伍伴隨神像游行出行,稱“迎會”,廟中多有固定戲臺,日夜演戲娛神娛人,各地廟會,以東岳廟、城隍廟、關(guān)帝廟、楊府廟、禹王廟、三官堂等最為普遍。

      三、臺州民俗中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

      (一)臺州民俗中的戲曲音樂文化

      臺州各地村坊、宗族制定演劇宗規(guī),甚至還設立戲田。舊時,演出前要供奉戲曲祖師爺唐明皇。有的還要演員著戲裝去拜一拜廟中的“老爺”。臺州各地,“首夜慶壽”之習俗延續(xù)至今,而且是必須的“彩頭”。慶壽主要有“天官壽”“八仙壽”等,其形式和內(nèi)容亦歌亦舞,大吉大利,大意是各路神仙為王母娘娘等慶壽,歌頌皇恩浩蕩、蔭佑黎民,祈求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之類。如天官唱“太極陰陽,春回萬象長生養(yǎng),倫理綱常,福壽喜綿長”。慶壽到跳魁星、跳加官、跳財神這“三跳”和東方朔背出蟠桃樹時達到高潮??悄畎祝骸翱堑饺A堂,提筆寫文章;產(chǎn)生麒麟子,得中狀元郎。當朝一品,指日高升……連中三元,萬里封侯?!薄叭敝杏行┯哪谋硌?,很是悅?cè)耍箬尨蚬?,煞是熱鬧。慶壽中,各行當均一同出場,齊齊亮相,這是戲班展示演員陣容和服裝的機會。慶壽結(jié)束時,場外爆竹陣陣,同時,主人端上禮品、紅包犒賞演員。“三跳”的表演有遠古儺戲的痕跡,人物也是有來歷的??怯尚』槺硌荩巧裨捴兄髟孜倪\興衰之神。跳魁星旨在祝愿年輕人刻苦攻讀,得中高魁。跳加官由老生頭戴面具、身穿蟒袍表演。旨在祝福神州國泰民安、士者飛黃騰達。跳財神由大花臉表演,身穿蟒袍,頭戴面具,手捧金元寶上場。若是新建戲臺,還要“開臺”。這是一種祭祀活動:臺中置一供桌,擺香燭、果品以及活雄雞等貢品,演員為關(guān)公、周倉、關(guān)平等?!伴_臺”時,先由魯班用墨斗、角尺丈量舞臺,表明魯班師前來檢驗戲臺是否牢固合格。

      臺州的城鎮(zhèn)、漁村和山鄉(xiāng),一年四季演戲名目繁多,各地叫法雖不盡相同,卻大體相似。從農(nóng)歷正月起,有正月演“年戲”,初五一過唱“燈戲”;二月唱“酬神戲”;三月唱“青苗戲”;四月唱“廟會戲”;五月唱“端陽戲”或“龍舟戲”;六月唱“祭田祖戲”;七月唱“鬼戲”;八月,農(nóng)民唱“求雨戲”,漁民唱“龍王戲”;九月慶豐收,唱“平安戲”;十月、十一月唱“祠堂戲”;十二月唱“賀戲”,如生、壽、婚、嫁等。明代開始,臺州各地城鎮(zhèn)、村坊競相構(gòu)筑廟臺,搭棚唱戲,一年數(shù)舉,一演數(shù)臺。每逢廟神壽誕,民眾必請來戲班演劇,既酬神又娛人,遂成習俗。據(jù)黃巖《王氏宗譜》記載,明嘉靖年間,有人造戲臺與五圣廟前,每年三月、五月、九月中旬,迎八宅神演劇。清代是臺州戲曲活動的鼎盛期,每一村坊至少筑有一座廟臺,俗稱“保界廟”,每逢廟神壽誕必有演劇,求神靈護佑吉利平安。不少村坊建有兩座或三座廟臺,如黃巖鼓嶼護國廟有兩座廟臺,一個戲臺逢每年的正月十五、四月十四、九月二十八邀請戲班演戲;另一戲臺逢每年的六月十八演劇三天四夜。1917年,黃巖沙埠東岳廟臺,一廟三戲臺,每年的正月初四、三月二十八、九月初二和九月十九均請戲班演戲,每次演三天四夜共七場戲。黃巖曾有廟臺32座,如三官堂、后斗宮、廣濟廟、觀音堂、城隍廟、東岳廟等,均建有廟臺,每年演劇少則一次,多則三次,每次演劇至少三天四夜,共7場,每年演劇達250場。臺州演戲的地點和形式大多是廟會戲,俗稱“老爺戲”,即“神誕戲”,每逢神誕之日(包括神的忌日)必演劇娛神。

      (二)臺州民俗中的曲藝音樂文化

      臨海詞調(diào)是臺州地區(qū)一種坐唱形式的曲藝,參加人數(shù)多則十多人,少則三五人,手持各種樂器團團圍坐,邊演奏邊演唱。藝人們常常在晚上集結(jié)自娛演唱,在佳節(jié)之時,到各家輪流演唱,為文人雅士消愁解悶。有時受邀為富貴人家賀喜祝壽助興,每次只唱一兩出戲,多則謝絕。演出完畢不取分文,但須盛宴招待,以示其身份高雅。斗會是由臺州臨海紳耆因崇奉斗姥之神,而進行的一種具有民俗特點的休閑娛樂活動。活動的場所稱為斗宮,常常占據(jù)一處湖山圣地而建,用以作文吟詠,進行音樂活動。這里的音樂活動主要是指臨海詞調(diào)的演出活動。清代,臨海的斗會有東、西、南、北、中五組,每組不下十余人。同時相對應東、西、南、北、中五個斗宮。在斗會上,藝人們常為病人家庭拜斗求壽,演唱《洞仙歌》《懶畫眉》《叨叨令》等曲牌。

      臨海詞調(diào)的社團曾經(jīng)有成文社、近圣社、昭德社、鳳韻社、逍遙社、薰風社、易風社等,入社成員有近百人,多以文人雅士、家境優(yōu)厚的閑適子弟為主。由于詞調(diào)的不斷發(fā)展,民間一些出身貧困的底層勞動者也加入了詞調(diào)社團,因此常根據(jù)身份不同分成了“長衫派”和“短打派”?!伴L衫派”由文人雅士以及富家子弟組成,以自娛自樂為主,常常在元旦、春節(jié)、元宵節(jié)等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中演出,且有鼓彩燈亭相伴隨。他們打扮入時,樂器精良,演奏技藝高超,稱為細吹亭班。在被聘請為人家賀喜祝壽等活動演出時,常常以展示娛樂為主。“短打派”由底層勞動者組成,既有亂彈班社的樂師,也有詞調(diào)愛好者。他們一般是應節(jié)應景湊合起來的班子,有一定的盈利性質(zhì)。在表演時,既演唱詞調(diào),還常常糅合亂彈,主要在婚嫁、喪葬、商店開業(yè)、喬遷等活動中演唱。

      每逢正月十四臺州元宵之夜,各種花燈、民間藝術(shù)、雜耍藝人、特色小吃等集聚街頭,俗稱“十四夜鬧花燈”。有鑼鼓亭、鬧皇船、高蹺、花鼓、蓮花落、抬閣、腰鼓、秧歌等表演。其中也有臨海詞調(diào)的演出活動。主要由臨海詞調(diào)的細吹亭演出,樂隊樂師人數(shù)一般為18人左右,有二胡兩把、京胡兩把、笙兩支、笛子兩支、洞簫兩支、碰鐘兩副、琵琶一把、揚琴一架、三弦兩把。常演奏特定的曲目,如《將軍令》《梅花三弄》《六十四板》《拜新年》《步步高》《娛樂升平》《霓裳曲》《木蘭辭》《雨夾雪》等二十余首。

      (三)臺州民俗中的器樂音樂文化

      大奏鼓是臺州溫嶺地區(qū)的一種民間器樂表演形式。表演之際,演員先勾畫出一張紅白兩色的臉譜,而后帶上羊角帽,套上籠褲和斜襟衣,同時演奏多種吹管打擊樂器,從化妝到演出,一氣呵成。主要樂器有大鼓一只、木魚兩副、銅鐘鑼兩只、嗩吶一到兩把、大小鈸各兩副、大小鐋鑼各兩面,樂器數(shù)量隨演出規(guī)模而定,也可在此基礎上增加兩副碰鈴。大奏鼓是抬閣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抬閣是元宵節(jié)溫嶺地區(qū)重要的一種活動形式。大奏鼓在民俗活動中,除了作為元宵節(jié)迎神而舉辦的社火活動的主要樂隊,還作為葬禮中的吹奏樂隊。

      臨海黃沙獅子是流行于臺州等地的一種集器樂、舞獅、武術(shù)等一體的藝術(shù)形式,音樂在其中具有核心地位。主要在以下民俗活動中,其一,拜歲與節(jié)日喜慶活動。每年農(nóng)歷臘月二十開始至新年的二月二日期間,是黃沙獅子表演的活躍期,藝人們放下手頭的農(nóng)活,帶好平時的行頭,走村串戶,拜年賀喜。附近各地的廟會、紅白喜事、慶壽祝福等日子,也會請上黃沙獅子班助興,主人按自家身份給予數(shù)額不等的紅包。臺州元宵節(jié)活動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黃沙獅子一般會參加表演。其二,跳郎活動。獅子跳郎即向新郎賀喜,一般在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四之間進行,以正月初二這一天為多。本村的舞獅隊一般只在本村村民出嫁女兒與新郎上門拜年時跳郎賀喜,但一些地方也選擇在本村村民兒子結(jié)婚后的第二年正月上門跳郎。其三,老爺壽日活動。臺州方言中,“老爺”即神,當?shù)剞r(nóng)村中大多數(shù)村莊建有氣勢不凡的廟宇,俗稱“老爺?shù)睢?,殿中都供上幾尊老爺,如張元帥、季公統(tǒng)帥等,一般是初一、十五燒香點燭,以求一方百姓平安、五谷豐登。當?shù)胤窖浴皦廴铡敝干?,村民們通常把塑好老爺?shù)拈_光之日定為老爺壽日。這一天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祭慶活動,邀請黃沙獅子表演隊進行表演。其四,獅子送子與鬧婚床活動。臺州臨海黃沙洋一帶流傳著獅子送子的習俗。這一習俗常與婚慶習俗聯(lián)系在一起?;槎Y等喜慶之日,需請舞獅隊前來祝賀。也有結(jié)婚兩三年未曾生育的夫妻,他們的母親也會請獅子班跳獅子,祈求獅子送子。其五,聯(lián)姻活動。在宗族間聯(lián)姻以及宗族修族譜之時,一般要邀請黃沙獅子進行演出,這種演出常常是無償?shù)摹?/p>

      黃沙獅子的鑼鼓樂隊一般由鑼、鼓、小磬、金鈸等打擊樂器組成,一般配合著獅子的各種表演而進行演奏。

      其他形式的器樂活動也在眾多民俗活動中出現(xiàn)。在各種迎神賽會活動中,如地處山區(qū)縣的“求水”儀式;玉環(huán)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十二日的“城隍廟會”;溫嶺農(nóng)歷九月九日表達當?shù)孛癖妼γ褡逵⑿燮堇^光敬愛之情的“夜鬧戚祠”等民間信仰習俗中,都有人數(shù)眾多的民間樂隊演出活動。元宵燈節(jié)中,有“細吹亭”“鑼鼓亭”“寧溪花燈”等器樂演出活動?!皩幭簟钡囊魳酚伞按执狄魳贰薄凹毚狄魳贰奔啊白縻~鑼”組成。作銅鑼以悠揚的絲竹之聲應和這特殊音色的鑼、鼓,樂隊緩緩通過街頭。在舊時臺州婚姻禮儀中,送親、拜堂、婚宴等禮儀最為隆重,都有民間吹打樂隊演奏。送親時,新娘乘坐花轎,一路嗩吶鼓樂齊鳴,直至夫家。舉行拜堂儀式時,院內(nèi)搭彩棚供樂隊演奏和坐唱。婚宴時,樂聲不絕,新娘離座謝席,進行合房禮時,樂隊管弦鼓樂齊鳴,使婚禮達到高潮。在祝壽之日,樂隊奏樂,嗩吶絲竹齊鳴,做壽三天,日夜鼓樂吹打之聲不斷。臺州舊時喪葬,儀式多達數(shù)十種,其中以小殮、吊喪、出殯、做七、小祥、大祥等最具代表,都有吹打樂隊演奏哀樂。

      (四)臺州民俗中的民歌與歌舞文化

      在臺州部分民俗活動中,也有民歌與歌舞文化的存在。民俗活動中的民歌主要有各種風俗儀式歌,如舊時結(jié)婚唱的《洞房經(jīng)》;如悼念死者的《哭喪調(diào)》等。民俗活動中的歌舞也較多,舊時農(nóng)村每逢節(jié)日,三、五或幾十人,手持銅鈿鞭、酒盅、碟子、算盤、竹板等器物,串村過坊,邊舞邊唱的“蓮花”。因該形式的歌舞音樂后半段有“蓮花,蓮花落”的襯詞而得名。該歌舞一領(lǐng)眾和,表演生動,氣氛熱烈。臺州比較著名的“蓮花”有天臺的“蓮子行”;溫嶺、黃巖的“灑尺”;溫嶺的“流徒傳”;玉環(huán)的“排街”等。天臺的“蓮子行”據(jù)傳有二三百年的歷史。舊時廟會上,由男女十多人化妝演唱?!吧徸有小鳖^手持龍頭木棍,擔任指揮、領(lǐng)唱。廟會時有很多“連子行”班子,即興演唱,相互比賽?!吧徸有小钡那{(diào)也很有特色,樂曲前半部分以“徵”調(diào)式的樂句反復,結(jié)束演唱“荷花開”等襯詞時轉(zhuǎn)入“角”音結(jié)束?!傲魍絺鳌笔桥f時流傳在溫嶺的一個很有特色的民間歌舞形式,“流徒”即乞丐。一人扮演流徒公,一人扮演流徒婆,率領(lǐng)十多個流徒邊歌邊舞,動作協(xié)調(diào)一致,表示流徒團結(jié)一心、互幫互助的意思?!傲魍絺鳌毖莩摹妒挥H》是臺州“蓮花”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充滿了對皇帝、縣官的不滿情緒,曲調(diào)由2/4、3/4拍子交替,使節(jié)奏多變。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民俗活動中的歌舞。

      綜上所述,臺州民俗中充滿著豐富的傳統(tǒng)音樂活動,這些傳統(tǒng)音樂活動已經(jīng)成為民俗活動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劇,盡管有些民俗活動中,傳統(tǒng)音樂部分的消失,但有些民俗活動中,傳統(tǒng)音樂仍然頑強的存在。這些仍然存在的傳統(tǒng)音樂不僅是臺州這座城市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與凸現(xiàn),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延存。

      參考文獻:

      [1]李一,周琦.臺州文化概論[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421-438.

      [2]政協(xié)臺州市文史資料和學習委員會,臺州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臺州民俗大觀[M].寧波:寧波出版社,1998:73-136.

      [3]鄭瑛中,戴相尚.臺州節(jié)俗概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9-46,50-55,99-102.

      [4]胡來賓.臺州亂彈[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9:22-26,28-33,49.

      [5]鄭瑛中,沈建中,戴相尚.臨海詞調(diào)[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14:38-41,44-45.

      [6]林友桂.溫嶺大奏鼓[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12:62,139.

      [7]鄭瑛中,沈建中,邵志根,戴相尚.臨海黃沙獅子[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9:74-82.

      [8]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浙江卷臺州分卷編委會.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浙江卷臺州分卷[M].油印本,1986:3-7.

      [9]林夢,李敏華.臺州民間歌曲淺析[A].徐錦華.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北京:中國社會音樂出版社,2006:1-2.

      猜你喜歡
      傳統(tǒng)音樂臺州民俗
      冬季民俗節(jié)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民俗節(jié)
      大眾文藝(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樣板:不成熟的臺州
      能源(2018年5期)2018-06-15 08:56:00
      臺州遠洲墅
      金色年華(2017年11期)2017-07-18 11:08:41
      浙江省臺州中學語文組
      民族音樂學視角下儀式音樂的探索
      戲劇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05:41
      初中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引入分析
      中國傳統(tǒng)音樂美學及其價值的解讀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49:08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贡山| 密山市| 万盛区| 新乡市| 花垣县| 隆化县| 特克斯县| 巴彦淖尔市| 萨迦县| 前郭尔| 苗栗县| 宣武区| 瑞金市| 仪陇县| 贺州市| 武乡县| 绥棱县| 临邑县| 犍为县| 崇州市| 疏附县| 昭觉县| 阿城市| 潜山县| 东平县| 天等县| 普格县| 长治市| 黑河市| 普陀区| 定远县| 阿城市| 临澧县| 湖北省| 滁州市| 孟州市| 穆棱市| 广宗县| 镇远县| 灯塔市| 丰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