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芳
摘要:聽障學生由于聽覺器官的殘疾而影響了聽力和語言,他們的智力發(fā)展和身體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限制,然而,內(nèi)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生活化的游戲,更具趣味性濃的特點,是寓教于樂的良好手段。通過游戲教學不僅可以補償聽障學生生理上的缺陷,更能活躍其思維、啟發(fā)其心智,激發(fā)求知欲望,為提高教學效果,實現(xiàn)知識、技能的轉化,真正落實素質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字:聽障學生;游戲教學;策略;素質教育
我國在1987年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時,將聽覺障礙(hearing impairment)稱為聽力殘疾。所謂聽力殘疾,是指聽覺系統(tǒng)某一部位發(fā)生病變或損傷,導致聽覺功能減退,造成言語交往困難,也稱聽力障礙、聾、重聽、聽力損失。聽障學生對聲音的感知薄弱,有意注意時間短,且好動、好玩,親身體驗的知識不多,導致其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具體的、局部的,主要通過對實物和具體對象的觀察、操作、模擬等活動,獲得具體結論。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生命?!甭犝蠈W生因為聽不清周圍世界的聲音,這就使得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在聾校的課堂里,將游戲形式置于教學中,能很好的發(fā)揮游戲易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優(yōu)點,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活力,滿足聽障孩子的心理需要。游戲教學中的靜態(tài)或動態(tài)情境,更能有效地激發(fā)、促進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使其各種能力在游戲中獲得釋放。
二、教學經(jīng)驗及效果
依據(jù)經(jīng)驗總結,在聾校的數(shù)學課堂中,將游戲教學引入課堂,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寓于游戲之中,變靜態(tài)的課堂教學為動態(tài)數(shù)學活動,進而使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在玩中獲取知識,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這樣的游戲活動更為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一起參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了最佳的學習情境。例如“接力賽”、“搶座位”、“找朋友”等形式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極大的提高了他們的興致。
三、游戲教學策略
游戲教學能有如此效益,那么,如何設計課堂教學中的游戲呢?下面就幾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談一談。
首先,游戲的設計需要因勢利導,聾生的無意注意占多數(shù),有意注意時間短,故需要盡量發(fā)揮學生好動、好玩的優(yōu)勢。如擺一擺、涂一涂、連一連、猜一猜、嘗一嘗等操作性強的游戲活動。例如在《認識物體》一課中,通過搭積木的游戲,一開始設計了個既動手又動腦的游戲,讓學生分成小組,動手摸一摸、玩一玩、分一分自己帶來的物品,并在摸、玩、分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學會自己歸類,找出特點,讓他們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本質特征。這樣教,學生不僅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而且加深了對新知識的印象,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游戲教學也能很好的引起聽障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建立其自信心。例如《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中,讓每個學生扮演小兔子,頭頂戴上兩只長長耳朵的小兔子頭飾,5只“小兔子“一共有幾只耳朵?學生通過直觀觀察,很快列出算式:2+2+2+2+2=10(只)隨著游戲的表演,教師抓住時機,介紹更為簡便的計算:2x 5=10(只),引出新的數(shù)學概念——乘法。通過游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知識間的過渡自然化,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再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讓學生開辦“模擬小超市”,將一些學習用品標上價錢,學生充當顧客,收款員,進行人民幣的換算,討論付錢找零錢的幾種方法。還可以在鞏固練習的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如:“幫猴子摘桃”、“角色扮演”“探險闖關”等趣味性強的游戲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發(fā)展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又提高了數(shù)學素質,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蒙臺梭利教育名言這樣說道: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其中的真諦更加闡釋了親身感知、親自體驗的重要性。例如《克和千克》一課中,導入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互相抱一抱,一個學生抱一抱體重比較重的A學生,再抱一抱體重較輕的B學生,說一說有什么感受;或者掂一掂數(shù)學課本和鉛筆,比較兩個質量不同的物體,通過游戲方式讓學生感知物體的輕重,為后面認識克和千克打下基礎,這樣的游戲,讓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多感官參與,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其他感官覺的優(yōu)勢作用,以彌補學生聽覺上的殘缺。
有的聽障學生身上存在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如膽怯、自私、不愿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或者怕強欺弱等,而教學中,設計一些游戲活動,則可以非常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消除聽障學生心理上的退縮,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另外,設計一些需要團體協(xié)作的游戲,還可以有效地改善聽障學生性格上的缺陷,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小朋友之間能互助,在游戲中培養(yǎng)他們團結友愛的良好品格,使他們逐漸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擁有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
游戲教學不僅運用在聾校的數(shù)學教學中,還廣泛運用于聽力和言語康復訓練以及其他種類的特殊兒童干預中,如自閉癥兒童的干預、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它又有另外一個名稱——游戲治療。在自閉癥兒童的干預方面,有研究發(fā)現(xiàn):為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自然、平等、尊重的環(huán)境,兒童在游戲中的感覺是安全的、自由的,在情緒上是松弛的,獲得良好的、愉快的心情,游戲治療中的關系是平等的,這樣的游戲教學使兒童能夠充分地發(fā)展自我、認識自我價值,樹立自信心,促進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四、結語
據(jù)以上教學經(jīng)驗和策略,以及游戲教學在課堂中所達到的教學效果,事實證明:游戲教學是超越了“玩”這一層面的,它將兒童的精神思想、情感、動作、表現(xiàn)力、認知發(fā)展與社會性全部貫穿了其中,多感官參與,更有力的彌補了學生的生理缺陷。總之,在聾校課堂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既能有效的傳授了知識,更是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了他們的非智力品質。游戲把聽障學生引進了“樂學”的大門,他們雖然聽不到(清)美妙的聲音,但依然能行走于快樂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方俊明主編.特殊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陳云英主編.殘疾兒童教育診斷.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