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理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0-0156-01
估算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進行精確計算的口算,它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達計算過程,而直接通過簡化的思維過程,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估計出大約結果。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蓖瑫r在“課程實施意見”中還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shù)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
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shù)感,具有重要的價值?!币虼耍跀?shù)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強化意識,提高興趣
估算意識是從數(shù)學的角度運用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具有估算意識,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
所以,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滲透和強化估算意識,滲透估算思想,用估算的方法對數(shù)學規(guī)律進行猜想,探尋解題思路,檢驗解題結果。
要將估算思想貫穿教學始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估算的意識。同時,也要讓學生盡可能運用估算解決一些問題,如在教學《萬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中,我設計了一組判斷題,讓學生判斷對錯。
1. 298+206=404( )。
2. 400-196=304( )。
3. 1000-15=1015( )。
我讓學生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判斷這些計算是否正確?學生認為再算一遍看看是否有錯。我在肯定這是一種方法的同時,提出,這些題中哪些題你們一看就知道它是錯的?學生都認為第三小題越減越多,肯定是錯的。
經(jīng)過提示,學生又有發(fā)現(xiàn),他們認為,400減196也一定是錯的,因為196已經(jīng)接近200了,400減200只能是200,那么減196的結果只接近200不可能接近300;還有的學生受到啟發(fā)認為298很接近300,206比200多6,把6補給298,足夠了,所以這題的答案一定是500多……這種運用估算的方法,使學生對運算結果的感悟,就在這點點滴滴的引導中不斷地發(fā)生改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就這樣慢慢地培養(yǎng)起來了。
二、滲透教學,養(yǎng)成習慣
估算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教師要有用心挖掘教材中的估算題材,有目的、有意識地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細節(jié),隨時隨“材”都可以進行估算訓練。如“解放軍某部長途行軍,第一天走42千米,第二天走48千米,第三天走45千米;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可以啟發(fā)學生估計一下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學生通過“移多補少”等方法可能就會估計出大約是45千米。
然后再列式計算,如能這樣堅持下去,使學生嘗到估算的甜頭,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逐漸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再如“到三元圖書城采購,想買圖書、文具、籃球,東東的爸爸帶了300元,夠嗎?”這樣的問題,往往在教學中,采用學生分析題意、列式計算、匯報。學生學起來索然無味,如果能采取“估算”用以下的方法進行展開,那定會大有不同的:
1.估一估。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2.算一算。實際需要多少錢?
3.比一比。比較估算錢數(shù)與實際錢數(shù)之間的差額,明確誤差大小,判斷解題正確與否。
這樣教學,不但填補了以往教學的空白,還有機地訓練了學生的估算技能。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估算習慣。
三、教給方法,靈活估算
小學數(shù)學中是以口算和筆算為基礎的,但估算與口算、筆算又是相輔相成的,估算反過來又能促進口算和筆算的,口算和筆算是圍繞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展開的,即加、減、乘、除四種運算進行復合而成的。
因此,估算的基本方法也就應包括加、減、乘、除四種估算方法,只要學會這四種基本方法,大多數(shù)的估算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估算方法很多,有的也比較靈活,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
1.四舍五入估算法。即尾數(shù)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進去,取整十或整百數(shù)進行計算。如,“西紅柿每千克5.20元,1.8千克西紅柿應付多少元”?采用估算則為5.2×1.8≈5×2=10(元)。
2.去尾法估算法。即把每個數(shù)的尾數(shù)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數(shù)進行計算。如:青云山風景區(qū)“十一”期間接待幾個旅游團,情況是:國旅324人,青旅308人,中旅402人,福旅410人,估計該風景區(qū)“十一”期間共接待多少人。把尾數(shù)去掉,取整百數(shù)相加,得到324+308+402+410≈300+300+400+400=1400(人)。再如:有11平方分米的木板,做一個長方形蓋子需要用料4平方分米,最多能做多少個蓋子!11÷4=2.75(個)≈2(個)。
3.進一法估算法。如:張老師和五年1班50名學生去參加秋游活動,一輛車最多只能做8人,至少需要多少輛車?51÷8=6.375輛≈7(輛),在這里就不能用四舍五入估算法進行計算了。
4.根據(jù)生活常識或經(jīng)驗估算法。生活中許多經(jīng)驗、常識也有助于估算。比如:行了相同的路程,速度快的用時少,速度慢的用時多;樹的棵數(shù),人數(shù),球的個數(shù),動物的只數(shù),圖書本數(shù)等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數(shù)必須是整數(shù);合格率、出勤率、發(fā)芽率都小于或等于100%,絕不會大于100%……
教學中,除了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估算的方法外,還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處理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如讓學生在買菜時計算應付款、應找回款,估計一張報紙一個版面的字數(shù),到停車棚估計自行車的總數(shù),在公園時估計游玩的人數(shù)……
通過這樣的估算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步學會用數(shù)學的方法思考問題、看待生活,逐步掌握估算的方法,養(yǎng)成估算習慣,提高數(shù)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周慶元、歐陽芬.《新課程課堂教學問題探究與解決叢書》[M].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