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麗·阿尤甫
摘要:“教師應當是學生的心理保健醫(yī)生”已經成為現(xiàn)代教育對新時代教師的新要求,它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關注學生內心世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這對和諧積極向上的班級構建十分重要。我們應該如何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本文所論述的主題。
關鍵詞:班主任;學生;心理健康;和諧師生關系
班主任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是學生思想的示范者、指導者。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不僅要有好的成績,好的紀律,好的衛(wèi)生,更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好的精神面貌。這一切,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發(fā)揮著神奇的作用。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有利于教育、教學的和諧統(tǒng)一,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那么現(xiàn)今我們應該如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呢?
一、更新觀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強調 “師道尊嚴”,所謂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都有意無意地強化了老師與學生兩種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期待,從而形成了師生交往事實上的不平等。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傳統(tǒng)教育觀,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觀和學生觀?!皫熣?,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人把 “傳道”擺在受業(yè)的前面,強調“道”的重要性,在今天,在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發(fā)展格局中,在經濟全球化的開放社會中,人的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是一個人站穩(wěn)腳跟,事業(yè)成功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在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注重 “以人為本”,而學生應尊師重教,獨立思考,在學習活動中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健全人格。民主平等是構建師生關系的前提。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無論從法律上還是從人際關系上講,都應該和教師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大小、貴賤之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的,不僅僅需要學生尊重教師,同時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使師生之間形成互相尊重、互相關愛的和諧關系。教師把自己當成學生的知心朋友,主動走向學生,融入學生之中,把自己與學生放在同等位置上,尊重理解他們,用真情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教師只有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學生才能感到愛和尊重,從“客體”變?yōu)椤爸黧w”,樂觀而自信,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敢于質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師生關系才能和諧、融洽。優(yōu)化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尊重、耐心、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情感交流過程。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愉悅感、安全感、尊嚴感,學生的潛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發(fā)展。耐心原則要求班主任對學生的行為轉變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不因一時一刻的挫折與反復而喪失對該生的信心。同時,耐心原則還體現(xiàn)在對學生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班主任應當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克服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放下其主觀的態(tài)度,設身處地去感受學生的內心體驗,以深刻了解其行為動機。從心理學專業(yè)角度講,這種真誠理解是同感、尊重與真誠的直接體現(xiàn)?!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對于自己的缺點、錯誤,班主任要敢于承認,這種勇敢者的真誠是班主任充分自信的體現(xiàn),也不會因此而降低自己的威信。如果班主任是真實、誠懇、可靠、守信的,學生就樂于跟他說心里話,就會更加尊敬他。因此,班主任要能深入了解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不但要善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理性的分析,而且還要感同身受地理解學生內心的痛苦與困惑。教師理解學生,不是縱容他們的問題和錯誤,而是有了同感的基礎后,我們的教育才能將心比心,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對學生共情的理解,這樣學生才會打開心靈的窗戶,與教師坦誠交流。
三、用情感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
教師對學生充滿愛意和深情的稱呼, 常常會成為一股撥動學生心弦的暖流, 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師生關系的和諧融洽, 從而增強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 教師一定要注重與學生情感傳導, 這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溝通藝術。 例如一位特級教師的示范教學: 當提出一個問題后請一位學生作答, 這位學生由于平日不善表達,加之心情緊張, 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無法回答, 只好面帶愧色,低頭不語。面對此種情況, 這位特級教師不是對這位學生當面指責, 而是輕步走到這位學生面前, 一邊親切拍拍這位學生的肩膀一邊給以熱情鼓勵“老師相信這位同學經過思考,定能回答這個問題”, 這位同學抬頭, 看見老師真誠期待的目光, 受到極大的鼓勵, 經過短暫思考, 終于圓滿回答了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位特級教師當即加以贊賞:“果然你是一位會動腦筋的聰明的孩子! ”當剖析到教材的重點段落時, 再次提問后說:“我還是請這位聰明的孩子來回答” 這位同學聽到老師對自己賞識性的稱呼后, 情緒十分激動, 積極動腦, 極具創(chuàng)見地回答了老師提出的問題。 由此可見, 對學生充滿深情的稱呼, 進行洋溢厚意的情感傳導, 十分有助于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 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班主任是學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決定班級教育成效的關鍵。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們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的整體工作規(guī)劃中,與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實,這是是時代所需,是教育的必然選擇。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有效溝通,有助于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益,有助于促進師生心靈共同成長。與學生溝通, 教師一定要從教育學生的目標與實際出發(fā), 講求溝通藝術與方法。 只有這樣, 教師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達成預期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高永金.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教師;2011(11).
[2]陽建敏.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試談教師的溝通藝術[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10).
[3]張顯賓.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J].教育藝術;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