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摘要】基本樂理課程是音樂教育專業(yè)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從事其他實踐性課程以及與音樂理論研究所必須具備的專業(yè)奠基石。本文將從課程的定位、課程設計思路、學生基礎和智能特點分析 、課程內容的選取和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手段等五部分對幼專學生學習《基本樂理》課程的重要性進行闡述。
【關鍵詞】基本樂理 幼兒方向 后續(xù)課程 定位 目標學生特點分析 課程內容選取 教學模式 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0-0234-01
基本樂理課程是音樂教育專業(yè)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從事聲樂課程,鋼琴課程,以及與音樂相關的其他課程的學習和理論研究所必須具備的專業(yè)奠基石,在整個音樂教育課程體系中最為主要的基礎性課程之一。
在學生學習基本樂理課程之前教師要先對學生進行前期的課程介紹,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并且為學生進行后續(xù)的課程目標,包括:聲樂的演唱與教學,鋼琴彈唱和舞蹈表演等課程。
一、課程的定位
基本樂理課程是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基礎課和必修課,通過對學生進行視唱技能、音樂聽覺技能以及音樂素質技能的全面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語言要素,提高音樂的表現力、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基本樂理課程也是學生在學習聲樂,鋼琴和舞蹈課程的之前的基礎課程,基本樂理知識的掌握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這些課程的最終學習效果。
(一)課程實施過程要求
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將帶領學生課前做好基本樂理課程的前期介紹,課中一方面進行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通過進行課堂模擬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課后真正深入到幼兒園中去加強幼兒園實踐教學能力,真正做到“工學結合”。
(二)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一方面要求學生懂得基本樂理的理論知識結構,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幼兒教師;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具備能夠將基本樂理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貼近幼兒音樂課程能力的高素質幼兒教師。
(三)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對于基礎的內容,要求學生完全及時的掌握,并記憶理解到位;對于重點難點內容要求學生深刻理會,熟練掌握且要進一步弄清楚他們與基礎內容的在概念上的內在聯系;達到各章節(jié)知識的融會貫通,靈活掌握和運用的目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學過程采取講解與運用實踐練習相結合、講解與鞏固記憶相結合、重點內容的理論引申等的教學理念,精講多練,使學生通過學習樂理知識達到了解、掌握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所學的知識,達到明確學習樂理課的目的、作用。如:相關練習題在練習什么、做此類題的目的、視唱練習、鍵盤課上的運用等。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這門課程,使學生在今后的教師崗位上能夠擁有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協作精神,具備優(yōu)秀的心理素質以及高尚的誠信品格;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
對于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基本樂理課程的學習是今后從事幼兒音樂教學以及幼兒特長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且基本技能。
二、課程設計思路
緊密聯系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實際需要,對音樂教育學科進行重新定位,從知識技能的訓練轉向對學生音樂素質、創(chuàng)造力、個性化培養(yǎng)上來。形成課堂教學、游戲教學、奧爾夫和柯達伊教學方法與幼兒園實踐教學,四位一體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并且在課堂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為今后能從事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學生基礎和智能特點分析
(一)學生基礎情況分析
做為幼專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大多數參加過省級藝術聯考的測試,具有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各校通過自主招生來學習的學生幼兒教育專業(yè)方向意識非常明確,但音樂基礎薄弱。
(二)智能特點
學生們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渴望成才,但是責任意識和團結合作意識有待加強社會實踐能力相對匱乏。
(三)解決措施與對策
首先,針對以上所存在的問題,需要讓師生之間的課堂活動形式更加多樣化,更好的發(fā)揮自身的潛能。
其次,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學生對行業(yè)的正確認知和理解,確定幼兒教師的職業(yè)目標。
最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適度加強監(jiān)督。
四、課程內容的選取
基本樂理教材的選用必須以系統性、科學性、適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為原則,簡譜、五線譜并進,理論結合實訓,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采用技術實訓教學和任務導向教學方式,教學中增加了有助于我們高專學生職業(yè)實踐能力的唱、彈、實踐知識等的理論聯系實踐的學習實訓內容,加深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融入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學內容及幼兒園音樂知識的教學活動,要旨在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及幼兒園的音樂教學能力。
教學內容的選取方面,教師需要對每一講都進行詳細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與方法等詳細的教學計劃,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五、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手段
《基本樂理》教學是以講授、討論和練習的教學方法為主,以游戲和實踐的教學方法為輔。
由于幼兒教育專業(yè)方向明確,所以在加強基礎訓練的同時,教學中既需要采用講授、討論和練習的傳統理論教學方法,課堂上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效果。并且還需要與幼兒園的音樂教學相結合,借助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科達伊音樂教學法等世界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編排出適合幼兒園教學運用的音樂游戲教學,最大限度的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教學手段方面,一方面校方需要引進幼兒園一線教師教學豐富學生的課堂知識,通過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促使學生得到“工學結合”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還需借助信息化教學,游戲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余時間還需要組織學生深入到幼兒園中去進行實踐活動從而達到“學做統一”的教學特點。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策略、方式與手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
《基本樂理》課程是幼專學生音樂教育專業(yè)重要的基礎課程,也是學好其他音樂實踐課程的理論基礎。所以,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并且學好這門課程是每個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所必須完成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