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武+伍愛萍
摘 要:本文圍繞運動型教育模式作為初中校園足球的訓練模式,通過與傳統訓練模式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在足球游戲中提升自己的足球技戰(zhàn)術水平,更加熱愛足球運動。同時對運動型教育模式的三種教學方法進行了介紹,并使運動型教育模式在初中足球教學中能夠得到更好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運動型教育模式;初中;足球運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4-0059-02
運動型教育模式是根據每個學生身體素質的不同,進行分組化的訓練模式,讓每個學生的特長都能得到更好的展示。在初中校園足球訓練中,通過運動型教育模式,根據不同年級對訓練情況進行劃分,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從而使得校園足球得到很好的開展。
一、運動型教育模式的相關概念
運動型教育模式根據學生對運動的不同愛好,對學生進行差異性的劃分,以小組教學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被分到適合自己的小組之中,不會因為性別、個體差異等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沒有興趣。運動型教育模式以游戲的方式,將體育運動融入到游戲中,其中主要采用了游戲比賽法、小組討論法等方法進行體育教學。在學校中,體育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運動需求,讓學生在游戲中接受不同的角色定位,感受不同角色帶給自己的體育樂趣。
二、運動型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運動教育模式是以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小組劃分教學,而在實際教學中是采取運動型教育模式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體育授課,能夠取得更好的上課效果。在體育課上,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跑步等運動方式難免會顯得枯燥,而且沒有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分別安排運動量,導致了學生會覺得體育課枯燥無味,慢慢就會沒了興趣。運動型教育模式則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fā),以小組化教學的方式,在游戲的帶動下讓學生不再覺得無聊,更有興趣參加體育運動。將運動型教育模式的樂趣與傳統教育模式的務實相結合,既能夠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體育鍛煉,也能夠使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
三、運動型教育模式在初中校園足球教學中的實踐
由于傳統教育模式中,對足球訓練沒有真正的規(guī)范化,學生往往忽視了跑位、帶球等技術的訓練,而僅是對射門更有興趣。因此,就形成了主要以定點射門為主的訓練方式。但是,在實際足球比賽中,由于比賽過程的多樣性,日常的定點射門方式只有在任意球、點球等情況下才會運用到,其他射門都會受到防守隊員的逼搶等干擾,最終導致了學生的射門技術沒有得到突飛猛進,跑位、帶球等技術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運動教育模式應該在足球教學中以比賽過程中的跑位、帶球等技術訓練以及跑動中射門訓練為主,更好地還原比賽場景,使學生體驗比賽的節(jié)奏,從而切實提高足球課的教學質量。
1.教學目標
在以運動型教育模式為準則的足球教學中,學校的教學目標是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足球的樂趣,從而更加喜歡足球運動。而且學生在實際訓練中,通過加強對抗、分組對抗等方式,能夠提高自身的訓練效果。在整個學期的足球訓練中,教學目標為:使學生能夠在多種情況下完成射門,諸如定位球射門、運動戰(zhàn)射門、被逼搶下射門等,并使學生在日常訓練中的射門技術能夠在實際比賽中得到運用,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射門成功率;通過對學生的性別、身體素質等進行分組,小組內的學生具有類似的身體狀況,能夠更好地在同一水平上進行足球訓練,這樣會使學生增加對足球的喜愛程度,不會因為個體差異而導致對足球運動的反感。在小組訓練中,學生之間互幫互助,能夠提升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對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大局觀、應急應變能力也有很好的幫助。在足球訓練中,從初一到初三年級每周保持兩節(jié)課的訓練強度,其中體育課上課時間為一節(jié),下午自由活動時間為一節(jié)(表1)。
2.教學程序
在足球訓練運動教育模式中,根據中學體育課特點和課時時間,將每學年定為一個運動季,細分為季前期、季中期和決賽期。
季前期主要是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足球水平進行摸底,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和場上位置分配。分組之后,對學生進行技術訓練,主要以無球跑動和帶球射門為主。體育教師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制訂了不同的訓練計劃,大致分為無球訓練和有球訓練。而在校隊中,則主要以有球訓練為主(表2)。
在運動季的季中期,足球訓練主要是對各種足球射門技術進行學習,通過分組訓練的方式,練習各種射門的技巧。為了增加實戰(zhàn)經驗,在小組內組織分組小場對抗,使學生能夠學習如何在身體對抗中高效地起腳射門。在整個訓練計劃中,主要以足球游戲為串聯,將各項足球訓練進行一體化的教學。在足球技戰(zhàn)術的訓練中,體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搶球游戲、打點游戲、三對三等小范圍對抗、半場攻防演練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足球技戰(zhàn)術水平。根據年級和學生能力的不同,其中初三和校隊的訓練中以游戲和比賽為主要組織形式的訓練部分占到總訓練內容的70%以上,初二占到50%~70%,初一低于50%,采取了較多的按部就班的分組重復訓練方式。
決賽期可劃分為經驗交流和最終比賽兩部分,經驗交流主要是小組之間的友誼比賽,各支球隊可以自由聯系熱身賽的對象。最終比賽是以現場抽簽的方式決定比賽對手進行比賽,通過獎勵與慶?;顒觼斫Y束整個教學,能夠創(chuàng)造良好的、輕松快樂的氣氛,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組織,并有錄像記錄提供回顧與評價。
3.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足球運動教育主要通過游戲帶動訓練,比賽檢驗訓練水平的方式進行教學方法的設計。主要包含了游戲比賽法、直接指導法和合作學習法三種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運動季的前期主要為教師注重對學生的指導,后期是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互相指正不足,在整個運動季中輔以游戲比賽法進行串聯。
(1)游戲比賽法
游戲比賽法是運動教育模式中自始至終的串聯部分,也是運動教育模式中的核心部分。這種教學方法是以游戲為基準,將日常訓練包含在游戲之中,諸如多人搶球游戲,瞄準游戲等多種趣味游戲。這種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對足球的樂趣,使足球不再是單純的速度與爆發(fā)力的身體對抗而是多人一起玩樂的游戲,從而可以逐漸培養(yǎng)出學生對足球的興趣。而且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游戲,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諸如傳接球訓練等多種足球技戰(zhàn)術的訓練,具有很好的以玩帶練的訓練效果。在時間分配上,根據年級的不同,低年級學生以打基礎為主要訓練目的,因此游戲時間可以占據整個足球訓練時間的60%左右。而到了高年級,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足球技戰(zhàn)術水平,可以將游戲時間縮短到30%左右。
(2)直接指導法
直接指導法是體育教師對學生在足球訓練中直接進行指導,及時發(fā)現學生在訓練中出現的缺點,比如傳接球容易失誤,跑位不靈活等問題,及時地停止訓練并進行直接指導。這種方法能夠使學生馬上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時地進行改進,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養(yǎng)成很好的訓練習慣。在這個階段中,體育教師對學生在場上的自我定位以及技戰(zhàn)術實際應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體育教師的指導,學生學會更好地調整場上的自我狀態(tài)以及更好的投入比賽,從而有利于自身足球技戰(zhàn)術水平的提高。
(3)合作學習法
運動型教育模式中的創(chuàng)意點就是合作學習法。根據每個學生身體素質的不同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成員內部在運動季的后期可以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進行自我指導,共同提高足球技戰(zhàn)術水平。在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權,不能出現一人獨大的情況,才能形成良好的共同學習氛圍,人人平等。小組成員根據每個人的時間,每周確定至少一次的集體訓練。小組之間每周末進行至少一次的足球比賽,這樣不僅可以檢驗每個小組的日常訓練情況,也為體育教師觀察學生的足球技戰(zhàn)術水平提供了機會。教師通過觀察小組對抗比賽,可以發(fā)現每名隊員的實際情況,從而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學生在場上的位置以及進行小組更換,從而實現了每個小組之間的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實現足球技戰(zhàn)術水平共同提高的愿望。
一方面運動型教育模式使學生對足球更感興趣,體驗到了團隊運動的樂趣,增強了個人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這種教育模式也是一種個性化、差異化的教育模式,每個學生都能夠有適合自己的位置并能在足球訓練中得到進步,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場上的表現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卜蘆笙.安徽省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的發(fā)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 2014.
[2]高佳.北京市部分初中校園足球開展情況調查及其教育影響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 2014.
[3]劉坤.“校園足球活動”背景下江蘇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足球專選學生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 2014.
[4]侯凱凱.北京市中小學校園足球課余訓練開展狀況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 2014.
[5]韓二衛(wèi).河南省足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途徑多元協調發(fā)展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