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異飛
創(chuàng)造民主、輕松、和諧、濃郁的課堂氛圍,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煥發(fā)課堂活力的前提條件。新課標強調教師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設身處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一個接納性寬容性的課堂氣氛,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無拘無束地大膽質疑、發(fā)表見解、與教師爭論。只有這樣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
新課標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學生愿學、樂學,筆者在多年的課改實踐中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究:
一、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
語文課堂要體現(xiàn)人文性的特點。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fā)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語文學習,煥發(fā)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
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將在師生溝通時起到重要作用。在講授《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時,學生對文中寫托爾斯泰的眼睛“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元誤的頻波”無法理解,筆者就引用同學們正在看的《西游記》激起興趣:“難道托爾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寶葫蘆、像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金角一樣能把世界上的物質吸進去?”得到齊聲否定后,筆者又問:“我的眼睛能把語文書吸進去嗎?”學生答:“不能?!惫P者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說我能!我能通過眼睛把這本書的內容記到我的腦海中去?!蓖P者“抓起”“塞入”的手勢,同學們會心大笑。進而筆者一手指著自己的眼睛一手指著課代表:“我的眼睛能把盧婉敏吸進去嗎?”同學們開心答到:“能!”“對,通過眼睛我知道了她是個勤奮好學聰明負責的女孩子。”接著再以好差兩生的評價讓學生領會了什么是“放出準確無誤的頻波”,最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要學生自己概括對該句話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鈴聲響起還意猶未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chuàng)造力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敝挥性诿裰髌降葘捤珊椭C的氛圍中,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到開發(fā),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語文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語文的魅力在于此,語文課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問題,由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素養(yǎng)、心理狀況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這就是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也正是我們要悉心呵護和著意培養(yǎng)的。教師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多給學生展開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和自由;重視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營造方法
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特別是與老師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敢于不屈從于教師,不迷信于權威,不盲從于教材,敢說“我認為”。學生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盡情地自由參與自由表達,往往能產生一種寬松、新奇、愉悅的心理體驗,學習興趣高漲,從而誘發(fā)潛在的創(chuàng)造智能,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展現(xiàn)語文課堂的無限活力。
二、欣賞學生表現(xiàn),贊揚與激趣同行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清代學者顏元也說過:“數(shù)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都是講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筆者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每節(jié)課筆者盡量多贊賞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虛偽的應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這一“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梢哉f,贊賞出創(chuàng)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生。通過贊賞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yǎng)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及方法上的優(yōu)良行為,還要賞識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請記住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p>
三、細節(jié)處見真情,傾聽間融師生情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多是老師掌握著“話語霸權”,學生只能當作一個個容器,等著老師往里灌東西,可結果,園丁的辛勤,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天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使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變成了統(tǒng)一模式鑄造的標準件。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筆者認為,學生“講”教師‘聽”。有三大好處:一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筆者通過“聽”常常被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獨到深刻的見解、幽默睿智的語言所折服。二是通過“聽”可以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真諦。三是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生。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堂成了他們發(fā)揮的舞臺,這更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煥發(fā)出課堂的活力。譬如在教魯迅先生的《雪》時,筆者讓學生找出喜歡的句子,先在學習小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一學生說:“我喜歡‘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雷羅漢,這寫出了小孩天真活潑、充滿生機的情景,尤其是‘呵字非常的形象、傳神、有趣。還有那‘紫芽姜一般的小手,很好玩。”當筆者一問什么是“呵”時,大多數(shù)同學攏著兩手呵氣,一時課堂笑聲一片,活力迸發(fā)。又如《兩A,JL辯日》,幾乎都是學生在疏通文意在爭辯。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自主學習和協(xié)調學習”的教育觀,由傳授知識向學生終生發(fā)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而這種學生多講、老師多昕的教學模式正是“授之與漁”“操練捕魚”的有效途徑。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贊賞學生,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擯棄以往把語文課堂變成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施舍知識的場所,擯棄家長制、霸道者的教風,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去真誠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坝H其師,信其道?!睂W生才能喜歡語文,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