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英可比語料庫的構建與陰陽理論跨文化傳播研究

      2017-05-09 15:53:58史鈺任榮政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7年5期
      關鍵詞:基礎理論語料英譯

      史鈺 任榮政

      ?

      ·中醫(yī)英譯·

      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英可比語料庫的構建與陰陽理論跨文化傳播研究

      史鈺 任榮政

      本文通過選取國內外代表性的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英文原創(chuàng)經典教材作為語料來源,探索構建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英文可比語料庫,為研究中醫(yī)基礎理論英譯與海外傳播的準確性、完整性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在此基礎上,以陰陽理論一章為例,從中醫(yī)專業(yè)術語、信息要素、概念定義和闡述方式四個方面對中英語料的異同進行比較和分析,研究中醫(yī)基礎理論在國外的傳播現狀,也為國內的中醫(yī)翻譯提供借鑒。同時,從跨文化傳播中接受美學理論的角度,對中英語料在闡述方式上的差異進行探析,以期提高中醫(yī)藥對外傳播效果,使中醫(yī)藥為更多國外受眾所接受。

      語料庫; 可比語料庫; 中醫(yī)基礎理論; 英譯; 跨文化傳播

      近年來,傳統中醫(yī)藥學以其自身優(yōu)勢被廣為接受,海外影響力日益增強。要從根本上推動中醫(yī)藥事業(yè)在海外的長期健康發(fā)展,關鍵在于實現中醫(yī)基礎理論在海外的準確、完整英譯及廣泛傳播。中醫(yī)基礎理論涉及的基本理論和思維方法,是學習和理解中醫(yī)藥其他各學科的基礎,正是這種學科特性決定了其在中醫(yī)理論學習與臨床應用、中醫(yī)藥對外傳播中的重要地位。正如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家、中醫(yī)基礎理論教授Manfred Porkert所說:“中醫(yī)藥的海外傳播應加強中醫(yī)基礎理論的對外交流和傳播?!盵1]

      中醫(yī)學所含的理論知識與文化內涵意味著中醫(yī)英譯與對外傳播不僅包括漢英語言轉化本身,也面臨著跨越中西方文化差異、溝通傳統與現代的嚴峻挑戰(zhàn)。如何運用英語準確、有效地對外傳播中醫(yī)學術思想和理論內涵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然而,當前中醫(yī)基礎理論的英譯實踐與對外傳播整體上并不理想:一方面,國內出版的英文版教材主要為國內的英語語言專業(yè)人員根據縮略版的相關教材翻譯而成,多采用中英文對照的形式出版,譯文質量往往受到譯者的專業(yè)知識背景、語言表達水平的影響,加之不熟悉國外受眾的基本情況,在內容編排與闡述方式上不夠本土化,導致海外市場認可度不高,影響力微弱[2];另一方面,國外出版的英文相關書籍主要由少數外國中醫(yī)學愛好者根據自身理解撰寫,雖然具有語言純正、編排符合讀者閱讀習慣等優(yōu)勢,但從中醫(yī)專業(yè)角度來看,常因為其整體內容平庸甚至有不少錯漏而為國內的中醫(yī)學者所詬病[3]。

      1 語料庫翻譯學為中醫(yī)英譯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語料庫翻譯學是基于語料庫的翻譯研究,能為翻譯研究提供大量真實語料及統計數據,增強結論的說服力,可應用于翻譯共性、譯者風格、翻譯實踐和教學等方面的研究[4]。近年來,隨著語料庫應用范圍的擴展,中醫(yī)英譯學者開始探索構建中醫(yī)英譯語料庫開展相關研究。整體而言,目前中醫(yī)英譯語料庫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理論學習與探索階段,具體實踐應用方面的研究較少,且主要集中于構建小型的中醫(yī)古籍雙語平行語料庫,如針對《黃帝內經》的部分章節(jié)構建中英平行語料庫開展英語語言和修辭等方面的翻譯研究[5-7]。

      語料庫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平行語料庫是由原文文本和平行對應的譯語文本構成,可用于某種語言的原文文本與譯文文本的對比分析[8],因此在翻譯研究領域中應用最廣。然而,在中醫(yī)基礎理論英譯領域中,如前所述,國內出版的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英對照類書籍雖然在形式上符合構建中英平行語料庫的基本條件,但受文本篇幅與譯者語言水平的影響,無論是內容完整性還是語言本身都難以達到構建高水平語料庫對語料的要求;而國外出版的中醫(yī)基礎理論類書籍則主要為英語原創(chuàng)文本。因此,鑒于當前中醫(yī)基礎理論英譯的現狀,暫不具備構建平行語料庫的條件,而構建中英可比語料庫則是更為可行和理想的選擇。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關于可比語料庫的概念界定尚未統一。一些文獻中將由主題相似的同一語言的翻譯文本和原創(chuàng)文本所構成的語料庫稱作可比語料庫,而本文中所指的可比語料庫則是指由主題具有高度相似性的不同語言的原創(chuàng)文本所構成的語料庫,并將前者稱作類比語料庫以作區(qū)別。以翻譯為導向、能夠體現語篇宏觀結構和微觀語言特點的雙語可比語料庫,可更好地為翻譯實踐和教學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參照[9]。相對于平行語料庫,可比語料庫具有兩方面的優(yōu)勢:第一,不僅注重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地道表達,還可從篇章結構、銜接搭配等整體層面全面研究語料;第二,由于不受限于雙語之間一一對應的平行關系,在具有可比性的語料之間都可進行研究,拓寬了翻譯研究的范圍?;谥嗅t(yī)基礎理論英譯在中醫(yī)藥對外傳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英譯實踐的現狀,構建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英可比語料庫對開展中醫(yī)藥英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2 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英可比語料庫的構建與分析

      2.1 語料的選擇

      語料庫構建的基礎與重點是選擇高質量的語料。為了確保中醫(yī)基礎理論可比語料庫的中英語料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和語言水平,本研究分別選取了由孫廣仁主編的《中醫(yī)基礎理論》[10]和Giovanni Maciocia主編的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11]作為語料來源。前者是國內較為經典的中醫(yī)基礎理論教材之一,無論在學術水平還是文字表述方面均屬上乘之作;后者英語語言純正地道,編排符合外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已成為英、美等英語國家中醫(yī)教學的主要教科書及中醫(yī)師資格考試輔導用書之一,在海外中醫(yī)藥界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二者均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主要內容,且在時間跨度、語料類型和規(guī)模上接近,因此具有高度的可比性,滿足構建可比語料庫的要求。

      2.2 語料加工處理

      首先對上述兩部書籍的紙質印刷文本進行高清掃描,利用OCR識別軟件轉化為可編輯的電子文檔。對照紙質文本進行人工判讀、校對和整理,去除不必要的空格、空行、多余的語言符號和圖形等,補充、修改軟件識別時缺少或識別錯誤的內容,再以純文本格式保存。文本命名統一采用“X(章).X(節(jié)).名稱”的格式(X為阿拉伯數字):例如中文語料第一章第一節(jié)命名為“1.1 精氣學說”,英文語料第一章第一節(jié)命名為“1.1 YIN-YANG”,中英文語料分別存放于不同的文件夾內。

      2.3 語料對比分析

      通過初步閱讀目錄以及章節(jié)前言,判斷各章節(jié)的主題,將主題相同的中英文語料進行一一配對。在此基礎上,對相同主題的語料作進一步閱讀分析:(1)各專題專業(yè)信息要素的內容與編排順序;(2)抽取中醫(yī)術語構建中英對照詞表,考察中醫(yī)術語英語表達的現狀;(3)將專業(yè)概念的中英文表述進行抽取、對比,評估相關概念在對外傳播中的準確性與完整性;(4)比較中外教材在闡述方式上的異同及原因,探討中醫(yī)基礎理論跨文化傳播的策略。

      3 可比語料庫的概況與基本主題配對

      本研究所構建的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英可比語料庫,探索將可比語料庫和中醫(yī)英譯與對外傳播研究結合的新角度。通過對所選教材從信息要素、專業(yè)術語、概念定義、闡述方式四個層面分析對比,將微觀語言與宏觀結構結合,研究中醫(yī)英譯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接受性?;谇笆霾襟E和指導思想,構建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英可比語料庫,從語料的規(guī)模上看,中文語料庫的字符數約33萬,主體內容共包含9個章節(jié);英文語料形符數約45萬,主體內容分為8個章節(jié)。以中文語料各章節(jié)目錄為參照,將英文語料中主題相同的章節(jié)與之對齊、整理見圖1。

      從上表可以看出,中英語料的主體內容體現出較高的對應性關系,其中中文教材的哲學基礎、藏象、病因、病機以及防治原則與英語教材的相應章節(jié)均有比較明顯的對應(見圖中實線連接符),而其余章節(jié)在英文教材中的對應關系則不是非常明顯(見圖中虛線連接符)。其中,中文教材中的精氣血津液神章節(jié)與英文教材GENERAL THEORY中的相應部分對應。經絡與英文教材的ACUPUNCTURE POINT相對應,但又有很大不同。中文教材側重的是經絡的整體介紹、各條經脈的循行路線以及生理功能和應用的概述等,并未涉及具體的穴位,相關內容放在專門的《針灸學》教材中。

      圖1 中英可比語料庫章節(jié)主題配對表

      而英文教材則以穴位作為主題進行切入,與臨床應用密切相關,如穴位分類,十四經的循行及穴位的具體功用。對奇經八脈除了概述,還單獨成章,詳細介紹與各經相關的常用藥物及中醫(yī)古籍中與之相關的臨床癥狀。體質一章是近年來國內中基教材新增加的內容,反映出相關理論越來越受重視;英語教材中雖無獨立章節(jié),但在病因一章中也討論了體質因素在發(fā)病中的作用。發(fā)病一章中的部分內容與英語教材中的病機部分相對應,如中文教材在發(fā)病原理部分指出發(fā)病與否在于邪正雙方的強弱對比與相搏勝負,并詳述各種致病因素;英文教材在虛實病機一節(jié)指出機體出現虛證還是實證,主要在于病邪與正氣之間的勝負關系,同時探討了常見內外因及虛實結合病證中正邪強弱差異。英文教材中的診斷和辨證章節(jié)則在中文教材中并未涉及,而是安排在《中醫(yī)診斷學》的相關章節(jié)中。除了章節(jié)內容上對應的差異,在章節(jié)的編排順序上,中英文教材又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中文教材的基本邏輯思路為:哲學基礎—生理學知識—病理學知識—防治原則,體現了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英文教材在一般性的理論介紹后,主要圍繞疾病的認識和防治展開,更加突出臨床應用。

      4 以陰陽理論為例的中英語料對比分析

      陰陽理論是中醫(yī)學哲學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鮮明的中醫(yī)學特色以及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以下以陰陽理論為例,從信息要素對比、術語中英對照、概念表達對比等角度對中英語料開展相關的英譯研究。

      4.1 信息要素比較

      同一主題的信息要素多寡、排列順序與結構層次等能反映出作者對同一理論的認識與理解的角度、深度和廣度。對各個信息要點作進一步的分析和對應,有利于貫徹可比語料庫研究中“相似內容進行對比”的語料對齊原則。對陰陽主題的中英語料的信息要點和框架結構進行對比,二者基本一致,主要涵蓋了3個方面:(1)陰陽的概念與歷史發(fā)展(中文)-Nature of the Yin-Yang concept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英文);(2)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中文)- Four aspects of Yin-Yang relationship(英文);(3)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中文)- Application of Yin-Yang to medicine(英文)。但在各方面的具體內容闡述及側重點上仍存在一定差異,如關于事物的陰陽屬性闡述,中文教材重點論述了陰陽屬性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其中重點論述相對性主要包括陰陽屬性互相轉化、陰陽之中復有陰陽以及隨比較對象不同而變化三個方面;外文教材則主要從“陰陽是物質循環(huán)運動的兩個階段(Yin-Yang as two phases of a cyclical movement)”和“陰陽是物質密度的兩種狀態(tài)(Yin-Yang as two states of density of matter)”兩個角度進行闡釋,二者在中文教材中均不是重點內容。在陰陽關系方面,中文語料將其歸納為六個方面,而英文語料則缺少“交感互藏”和“陰陽自合”兩個方面。4.2 術語中英表達對照研究

      中醫(yī)術語是中醫(yī)理論的核心單位,也是中醫(yī)對外傳播的重中之重。與以往基于詞典或翻譯標準之間的對比研究不同,基于可比語料庫的術語研究,可依據真實語料的具體語境為術語翻譯提供借鑒,保證了地道的翻譯方式和使用語境。鑒于英文語料在西方中醫(yī)教育中的經典教科書地位,其中醫(yī)術語的英語表達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可以說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中醫(yī)術語英語表達的實際使用情況。通過對比中英語料的術語中英對照詞表,可為國內的術語翻譯提供借鑒。為了對中醫(yī)術語英譯作進一步比較,本研究還列出了中文教材附錄的術語英譯詞表進行對比。見表1。

      從表1可見中文語料中的陰陽理論相關術語在英語語料中基本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表達,且與中文教材附錄的術語英譯較為接近,表明陰陽理論的海外傳播整體上較為成熟和完善。其中,“陰陽消長”一詞在英語語料中表達為“mutual consuming of Yin and Yang”,而術語英譯為“wane and wax between yin and yang”,有較大差異。后者來源于英語短語“wax and wane”,其本意為月圓月缺,英譯借月亮的盈虧變化單純反映了陰陽整體狀態(tài)的消長變化,而英語語料中所使用的“consume”一詞意為“消耗”,“mutual consuming”則更好地突出了陰陽之間此消彼長,相互制約的關系?!瓣庩柣ジ币辉~的英語語料與英譯均采用“interdependence”一詞,較選擇。陰陽交感、陰陽互藏和陰陽自和三個中文術語,因為在英語語料中未涉及相關的內容,所以缺少對應的英語表達,提示對外傳播的空白,值得進一步研究。

      表1 陰陽理論術語中英對照表

      4.3 概念的中英表達比較

      除了對中英語料中的中醫(yī)術語表達進行配對分析外,對術語所代表的中醫(yī)概念的中英文表述作進一步對比分析,也有助于深入研究中醫(yī)理論的英譯與對外傳播。該部分研究的重點是將英語語料中的概念表述回譯為漢語,并與中文語料進行比對。若回譯性較好則反映出對理論本身認識上的一致性,并且可以作為中醫(yī)英譯的借鑒與參考,而對于回譯性較差的表述則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原因,是否由二者對中醫(yī)概念闡述的角度不同乃至理解不同所致。以陰陽理論中最為核心的“陰陽”概念為例,中文語料的定義為“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英文語料中的定義為“Yin and Yang represent opposite but complementary qualities”(陰陽代表了相互間既對立又互補的屬性)。在中英兩組定義中出現了三對核心詞“關聯-complementary”“對立-opposite”和“屬性-qualities”,其中除了“關聯-complementary”在意義上略有出入外(前者比后者的涵蓋性更大),其他兩組基本完全吻合,表明了對陰陽理論的認識基本一致。同樣,在有關陰陽四種關系(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與陰陽轉換)的中英語料對比上,兩者也顯示出了較好的回譯性,說明中英語料間具有較好的可比性,完全可以為陰陽理論的英譯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5 以陰陽理論為例的跨文化傳播研究

      推動中醫(yī)基礎理論的海外傳播,除了應關注語言轉換因素以外,還需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進行研究。對中醫(yī)基礎理論中外經典教材進行比較,不僅能了解中醫(yī)理論海外傳播的真實狀態(tài),還可從中借鑒對外傳播的策略與技巧,分析何種闡述方式更符合海外受眾的文化背景與接受習慣,從而提高中醫(yī)藥理論和文化對外傳播的效果和效率,從“水土不服”變?yōu)椤叭豚l(xiāng)隨俗”。在陰陽理論一章中,中文教材偏向全面而深入的理論闡述,而英文教材的行文邏輯更偏重臨床應用,具體闡述手段上又綜合運用了漢字拆解、形象舉例、中西比照等方式,以迎合讀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以下分別進行探討。5.1 闡述邏輯比較

      對語料的配對分析結果表明,中外教材在陰陽理論的基本信息要素與框架上顯示出較高的一致性,但在具體的論述中,由于中外作者對同一理論的認知與理解不同,行文邏輯也有所不同。如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部分,中文教材以陰陽學說為整體,依次按照人體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四診和辨證、養(yǎng)生與治則以及中藥的四氣、五味與升降沉浮等角度進行論述,幾乎涵蓋了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并按理法方藥的順序排列,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而英文教材則在介紹人體結構的陰陽劃分的基礎上,主要依據陰陽間四種關系分別闡述理論的應用情況,雖然也涉及了癥狀、病性等的陰陽劃分,但是在條理和完整性上有所欠缺。

      5.2 闡述方式比較

      5.2.1 漢字拆解 在對陰陽原始涵義的闡述中,中文語料采用直截下定義的方法:“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則為陽,背向日光則為陰”。并引用《說文》中“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陽,高明也”作為佐證。相比之下,英語語料則從對繁體的“陰”“陽”二字的拆解入手,從這兩個字的構成來解釋其所蘊含的“山的向陽面與背陽面”的涵義,就如同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圖畫 (“The Chinese characters for 'Yin' and 'Yang' are related to the image of a hill with one side dark and the other sunlit.”)。同樣,在有關方位“左”“右”的陰陽屬性分析中,外文語料也采用了漢字拆分法進行解釋說明[“The characters for 'left' and 'right' clearly show their relation with Yin and Yang as that for left includes the symbol for work (activity = Yang), and that for right includes a mouth (which eats products of the Earth which is Yin).”]。這種分析方式既生動形象、淺顯易懂,又能激發(fā)國外讀者對中國漢字及文化的興趣。

      5.2.2 形象舉例 在有關陰陽理論的闡釋說明中,中文語料在對陰陽理論的歷史發(fā)展進行系統回顧和梳理的基礎上,對于核心概念更傾向于引經據典進行理論論證。英語語料對陰陽理論的發(fā)展歷史僅作了十分概括性的介紹,而對于核心概念往往是用寥寥數語簡要解釋其基本意思后,其后便更多采用形象、具體的例子來進行說明。如在論證事物陰陽屬性隨比較對象不同而發(fā)生變化時,舉例“巴塞羅那的氣候與斯德哥爾摩相比屬陽,但與阿爾及爾相比則為陰 (For example, hot pertains to Yang and cold pertains to Yin, so we might say that the climate in Barcelona is Yang in relation to that in Stockholm, but it is Yin in relation to that in Algiers.)?!痹俦热鐚﹃庩栟D換理論的解釋中,列舉了飲酒狂歡與宿醉過后的情緒低落的變化過程作為例子(For example, the great euphoria of a drinking spree is quickly followed the next morning by the depression of a hang-over.)。這些例子或許不如中文教材的論證邏輯縝密,也不如中文教材所舉的例子更契合理論本身,但其優(yōu)勢在于貼近國外讀者的生活場景和文化背景,因此更有助于理解,從而避免了文化差異及純粹說理帶來的陌生、枯燥和抽象難懂。

      5.2.3 中西比照 英文語料所面向的對象是西方民眾,中醫(yī)傳統理論和哲學思想對其而言屬于異域文化。國外受眾的既往教育經歷、思維和認知特點、自身文化背景與中國本土人士存在很大差異。對文化差異處理不當,必然會影響對外傳播的效果,因此必須努力消除由文化差異過大導致的理解障礙乃至排斥心理。英語語料在介紹陰陽理論所蘊含的獨特哲學思想時,與西方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矛盾對立說進行對比,揭示其不同于西方的“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The concept of Yin-Yang……is radically different from any Western philosophical idea……)。而在有關陰陽理論發(fā)展歷史的介紹中,還提到了陰陽學派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指出其與現代西方科學的控制、臣服自然的理念不同[……interpret Nature in a positive way and to use natural laws to man's advantage, not through attempting to control and subdue Nature (as in modern Western science), but by acting in harmony with its laws……]。通過這樣的比照,在合理解釋中醫(yī)哲學思想與西方哲學、現代科學理論間的差異乃至沖突的同時,彰顯了中醫(yī)理論的特點與優(yōu)勢,既消除了讀者對中醫(yī)學的陌生、懷疑甚至抵觸,也能更好地喚起讀者對中醫(yī)的新奇與好感。

      中英語料存在以上差異的原因在于兩者目標受眾不同,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和認知習慣等層面存在差異。國外人士了解和學習中醫(yī)主要是源于中醫(yī)藥自然、安全、有效的臨床特點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但由于相關知識、文化背景的限制,英語語料較少采用大段的理論論證,而更多用舉例、圖表等具體形象、通俗易懂的形式代替純粹說理,減少因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不同帶來的交流障礙,從而更好的適應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接受能力。這種以“讀者可接受”為原則,充分考慮受眾的學習目的、思維和認知特點的闡釋方式,正是20世紀60年代后期興起的“接受美學”理論的主要觀點。以Robert Jauss和Wolfgang Iser為代表的接受美學學派認為,每個讀者在閱讀之前,會因自身既往教育、閱讀體驗、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對作品產生“期待視野”[13]。這種“期待視野”反應了讀者預設的閱讀需求和目的。只有當這種需求得到滿足,信息才能得到有效傳播。因此,中醫(yī)藥海外傳播過程中,在確保中醫(yī)理論的準確、完整闡述的同時,還應充分借鑒國外教材的編寫與闡述方式,分析、了解和滿足國外讀者預設的期待視野和學習需求,以提升對外傳播的效果和影響力。

      6 結語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醫(yī)傳播,需要選擇恰當的內容和形式,從而實現有效的國際傳播和受眾接受[14]。本研究從中醫(yī)基礎理論入手,探索構建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英可比語料庫,為開展中醫(yī)英譯研究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徑。由于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的差異以及中醫(yī)的學科特性,中醫(yī)藥尤其是中醫(yī)基礎理論的對外傳播不僅是語言轉換過程,更是跨文化傳播過程。這一過程需要綜合分析傳播意圖和媒介、文本類型、讀者對象、社會環(huán)境、時代背景等各種因素[15]。課題組對中外教材中關于陰陽理論的闡述方式進行比較,并從接受美學的角度進行解讀,為探索中醫(yī)藥翻譯和對外傳播策略提供了新的視角。

      [1] 王銀泉,周義斌,周冬梅. 中醫(yī)英譯研究回顧與思考(1981—2010)[J]. 西安外國語大學報, 2014,22(4):105-112.

      [2] 夏澤民,劉水. 面向海外的中醫(yī)藥出版戰(zhàn)略與編輯出版對策[J]. 科技與出版,2010,(1):21-24.

      [3] 周春桃,鄭俏游. 中醫(yī)對外出版: 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J]. 出版廣角, 2010,3:38-39.

      [4] 胡開寶. 語料庫翻譯學概論[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

      [5] 劉獻鵬. 關聯順應論視閾下《黃帝內經》模糊修辭英譯研究[D]. 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5.

      [6] 葉曉,董敏華. 中醫(yī)“脈象”名稱英譯探討——基于兩個《黃帝內經》英譯本中的脈象英譯比較[J].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5,21(1):94-96.

      [7] 吉哲. 《黃帝內經·素問》四字詞組英譯研究——基于語料庫的研究[D]. 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07.

      [8] McEnery, T., Xiao, R. & Tono Y. Corpus-Based Language Studies: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M].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2006.

      [9] 龍明慧. 小型可比語料庫的研制及其在翻譯中的應用[J]. 四川教學學院學報, 2012,28(8):81-84.

      [10] 孫廣仁. 中醫(yī)基礎理論[M].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2.

      [11] Giovanni Maciocia. 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M]. Elsevier Science Health Science div, 2005.

      [12] Nigel Wiseman. 英漢、漢英中醫(yī)詞典[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382.

      [13] 丁雪光. 中醫(yī)核心詞匯和經典語句翻譯策略分析[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06,21(8):500-501.

      [14] 錢敏娟,張宗明. 基于“他者”的敘事策略探求中醫(yī)對外傳播有效路徑[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6,31(8):2946-2950.

      [15] 李婷. 淺析跨文化視野中的中醫(yī)術語翻譯策略[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5,30(11):4149-4151.

      (本文編輯: 王馨瑤)

      上海市教委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14YS028);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建設項目(Z10102);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藥國際化課題(A1-163010137);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國際合作專項(GJZX2016029)

      201203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外語教學中心[史鈺(碩士研究生)、任榮政]

      作者信息: 史鈺(1991- ),女,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yī)英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E-mail:shiyuforword@126.com

      任榮政(1978- ),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醫(yī)英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E-mail: shzyyzz007@126.com

      H315.9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5.023

      2016-11-22)

      猜你喜歡
      基礎理論語料英譯
      李達與黨的基礎理論建設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要目英譯
      社會科學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譯
      基于語料調查的“連……都(也)……”出現的語義背景分析
      華語電影作為真實語料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中醫(yī)基礎理論設計性實驗的探索與實踐
      《苗防備覽》中的湘西語料
      中醫(yī)基礎理論說課設計體會
      罗江县| 瑞金市| 禹城市| 肥西县| 普陀区| 闽侯县| 阿巴嘎旗| 寿阳县| 张掖市| 建平县| 香格里拉县| 横山县| 临漳县| 常山县| 鹿邑县| 微山县| 上思县| 斗六市| 辽源市| 博兴县| 融水| 榆中县| 河北区| 鄂尔多斯市| 安国市| 麻阳| 固镇县| 渑池县| 双峰县| 佳木斯市| 武邑县| 定边县| 巴楚县| 名山县| 陈巴尔虎旗| 关岭| 九江县| 石楼县| 张掖市| 民勤县|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