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中幫
一、問題的提出
反思我們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學生之間很少相互交流、共同切磋,學生多以“個體學習”為主,主要強調(diào)競爭,合作的意識淡薄,偶爾合作也只是“好幫差”,是一種帶有“扶貧”性質(zhì)的合作。這與 現(xiàn)代學習觀強調(diào)的“學習方式要多樣化,學習方式應以主動探索為主,同時要充分重視學生之間經(jīng)驗的共享與小組成員的合作”相距甚遠。于是 ,我們以“ 合作學習教學法在我校 初、高中中長跑教學中的實踐 ” 作為研究課題,研究合作學習教學法指引下的中學生的體育學習,探索能夠使得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和提升的教學,探求強調(diào)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追求體育教學目標的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模式。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實驗對象
1. 實驗班級, 2005 年入學我校初二年級 1 、 4 班,高二年級 1 、 3 班共計 152 人。
2. 對照班級, 2005 年入學我校初二年級 2 、 5 班,高二年級 2 、 4 班共計 152 人
(二)研究方法
1. 測試法
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身體基本指數(shù)采集( UOSIM 健康標準測試儀器采集),中長跑第一次成績(教學前),中長跑的第二次成績(教學后)。
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利用 SPSS (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 11.5 對測試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通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身體基本指數(shù)做 T 檢驗,進行差異檢驗。通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兩次測得中長跑成績做 T 檢驗,進行差異比較。
3. 調(diào)查法
發(fā)放群體意識與體育學習觀念問卷
4. 分析法
對數(shù)理統(tǒng)計及調(diào)查問卷統(tǒng)計結(jié)果進行分析比較,檢驗結(jié)果。
三、實驗過程
(一) 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理論 的培養(yǎng)
通過主體意識、情感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的灌輸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合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
(二)對實驗班學生進行隨機分組
采取隨機報數(shù),把學生 3 ~ 4 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分配各組學生學習任務:如,什么是中長跑?中長跑的特點是什么?練習中長跑有什么鍛煉價值?我國著名的中長跑運動員有哪些?他(她)們的特點有哪些?在練習中長跑的過程中曾有過的體驗?中長跑練習中的困難點有哪些?并讓學生在課上把各組所分配和所收集到的信息綜合起,篩選后,互相交流。
(三) 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同質(zhì)分組
所謂同質(zhì)分組,是指分組后同一個小組內(nèi)的學生在體能和運動技能上大致相同。組內(nèi)同學練習提高,交流練習心得,探索練習方法,互相激勵,共同進步,為達到各自或小組的任務盡每個人的職責。
(四)對實驗班學生進行異質(zhì)分組
所謂異質(zhì)分組,是指分組后同一小組內(nèi)的學生在體能和運動技能方面均存在差異。即人為地將不同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的學生分成一組,根據(jù)某種特別的需要對 “ 異質(zhì) ” 進行分組,從而縮小各小組之間的差距。讓好的同學帶一下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進而使得全體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共同學習,學會體驗學習,學會指導學習。
(五)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友伴型分組
指在教學中讓學生自愿結(jié)合,這樣大多數(shù)學生會選擇與自己關(guān)系密切的同學在一起進行學習,這就是友伴型分組。這樣的分組學生學習熱情更高,心理壓力自然減小,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
(六)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合作型分組
合作的目的是取得成功的體驗,是去充分發(fā)掘各團體內(nèi)學生間的最大能量,讓每一個成員都為這個團體作出貢獻。所需要的人員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而去更好的學習。分配每位學生的職責,如資源型的同學,領(lǐng)導型的同學,協(xié)調(diào)型的同學等。
四、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實驗班學生與對照班學生在身高、體重、肺活量、血紅蛋白含量這幾個基本身體形態(tài)、運動能力指標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 p>0.05 ) ,即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基礎(chǔ)指標中有一定的可比性。
教學實驗后,初二學生的 800 米成績產(chǎn)生了如下的變化,實驗教學前對照班學生平均成績與實驗班的平均成績基本相等 ( p>0.05 )。實驗教學后,實驗班學生的平均成績由原先的慢 0.5 秒,實驗后在共同提高的情況下,變成了快了 36.6 秒。經(jīng) T 檢驗可知實驗后兩個班的成績有顯著差異( p < 0.05 ),即,合作教學實驗班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班成績。
實驗班學生與對照班學生在身高、體重、肺活量、血紅蛋白含量這幾個基本身體形態(tài)、運動能力指標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 p>0.05 ) ,即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基礎(chǔ)指標中有一定的可比性。
實驗教學前對照班學生平均成績與實驗班的平均成績基本相等 ( p>0.05 )。教學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平均成績由原先的慢 1.63 秒,實驗后在共同提高的情況下,變成了快了 40.57 秒。經(jīng) T 檢驗可知實驗后兩個班的成績有顯著差異( p < 0.05 ),即,合作教學實驗班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班成績。
實驗班學生在合作學習實踐進行前后的調(diào)查量表分析可知,學生的人生觀念,學習觀念,社會觀念等在實踐后有了明顯改善。這表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學生的學習適應性的提高和積極、健康個性的養(yǎng)成有較大促進。
五、建議
(1)教育工作應致力于多種協(xié)作的整體發(fā)展,區(qū)別對待。
(2)教育是個高度個別化的工作,必須配合每位學生所具有的獨特心理組合,以不同的方法來組織,因此不應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要求來教育所有的學生,教師應配合學生的不同需要。
(3)教育應盡可能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習方案,教師應給予學生機會去管理自己的學習,并鼓勵學生負責任地去計劃并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工作。
(4)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shè),體育教師要把握正確的學校體育教育觀念,下功夫、肯投入,切實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工作,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參考文獻:
[1] 王坦.合作學習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6.
[2] 梅汝莉.多元智能與教學策略 [M].開明出版社,2003.
[3] 李祥.學校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