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瑤
摘要:在小組討論和分組表演時,我發(fā)現(xiàn)有時有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同學不參與討論或有的同學一定要大家按他的想法做。他們懂得團隊合作的道理,但對如何合作還需進一步完善。在集體活動中也有類似情況。因此我設定了“我為團隊獻力量”的主題,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團隊合作意識,成為在團隊中既積極參與又會聽取意見的陽光少年。
關鍵詞:學生;團隊;愉快;力量;分工
一、教學理念
(一)指導思想
2012修訂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小學低年級心理健康主要內容包含人際交往,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于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希望通過本課的教學活動,營造樂于、善于與同學交往合作的班級環(huán)境,增加學生們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二)理論依據(jù)
1.塞爾曼的小學生友誼發(fā)展階段
塞爾曼(Selman)曾提出小學生友誼發(fā)展有五個階段,其中二年級學生處于第三階段:第三階段(6-12歲),雙向幫助,但不能共患難的合作階段。對友誼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
2.集體主義的內涵
集體主義包括個人對集體的認識、情感、態(tài)度及其行為方式。其核心是集體意識,所謂集體意識,是指在一定的集體中,關于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關系和態(tài)度的認識和情感表現(xiàn),它決定著人在集體中的行為方式。有強烈集體意識的人,往往把自己的言行與集體的利益聯(lián)系起來,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對自己所在的集體有強烈的依賴感和歸屬感,并產(chǎn)生強烈的責任感、榮譽感和自豪感。
3.社會團結理論
社會團結理論是由法國第一位社會學教授涂爾干提出的。迪爾凱姆對把社會團結區(qū)分為機械團結和有機團結兩種類型,其中有機團結是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它是建立在社會分工和個人異質性基礎上的一種社會聯(lián)系。由于分工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導致個人之間的差異性不斷擴大,同時也使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性越來越強。迪爾克姆認為,分工越細,個性越鮮明,每個人對社會和其他人的依賴性越深,因而社會整體的統(tǒng)一性也就越大。
因此而設定了“目標、分工、聽取他人意見”的團隊合作要點。
(三)背景分析
心理觀察員登記表是由我校二年級班主任老師填寫,共發(fā)放18份,其中有效問卷18份,有11份問卷中提到了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不足,需要積極引導。例如:以自我為中心,心中沒有他人,沒有集體責任感,集體活動中不能做到理解、互助、團結等等。二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一年級時期一個學年的學習和引導,對班集體的認識已經(jīng)逐步形成,從一開始認為班集體只是人為編湊的、松散的集合,到形成真正的集體關系和集體生活。但二年級學生突出強調自我,凡事以自我為出發(fā)點沒,因此這個階段十分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使學生能明確自己在集體活動中的位置和責任,從而能更好的做到團結合作。
在陽光講堂的教學活動中,經(jīng)常有小組討論和分組表演的活動。我發(fā)現(xiàn)在活動中,有時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同學不參與討論或者有的同學一定要大家按照他的想法做。他們懂得團隊、懂得合作的道理,可是對于如何合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與老師們溝通后發(fā)現(xiàn),其實問題不僅僅存在于我的課堂上,在其他集體活動中也會有類似情況發(fā)生,因此我設定了“我為團隊獻力量”的主題,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團隊合作意識,學會如何與其他同學合作,成為在團隊中既能積極參與又能聽取別人意見的陽光少年。
二、教學對象
小學二年級學生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在團隊中,每個人都要需要貢獻自己的力量。
過程與方法:發(fā)現(xiàn)團隊合作的要點:目標、分工、聽取他人意見;體驗運用要點合作的過程;學會正確的處理合作中出現(xiàn)的矛盾。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團隊合作的快樂。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發(fā)現(xiàn)團隊合作的要點:目標、分工、聽取他人意見。
教學難點:體驗運用要點合作的過程,學會正確的處理合作中出現(xiàn)的矛盾。
五、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塑料小球,DI團隊采訪視頻(3分35秒),綁腿(短/長),田字格教具。
學生準備:數(shù)學書
六、教學流程示意
七、教學過程
(一)小球快跑
1.活動過程: 每一列為一個團隊,一個接一個合作完成用書傳遞小球,不能用手接觸小球,保證小球不掉落。最快完成的一個隊伍分享經(jīng)驗。
提問:在團隊中,是不是每個人都要需要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結:在團隊中,每個人都要需要貢獻自己的力量。
2.活動目的:引入主題,體會在團隊中,每個人都要需要貢獻自己的力量。感受團隊合作的快樂。
3.活動準備:PPT,數(shù)學書,塑料小球。
(二)DI冠軍有妙招
1.活動過程:DI團隊是獲得了北京市冠軍、全國冠軍、最后走上世界冠軍領獎臺的高水平隊伍。這么一支優(yōu)秀的團隊,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有關團隊合作的秘訣是什么?老師已經(jīng)提前幫你們采訪了他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通過視頻,師生共同總結出團隊合作的要點:目標、分工、聽取他人意見。
總結:團隊合作的要點:目標、分工、聽取他人意見。
2.活動目的:通過觀看身邊的榜樣“DI冠軍隊”的采訪視頻,發(fā)現(xiàn)團隊合作的要點:目標、分工、聽取他人意見。
3.活動準備:DI團隊采訪視頻(3分35秒)。
(三)田字搬家
1.活動過程:四人一組,站成正方形,內側的四條腿綁在一起,形成四個人五條腿的田字隊形,保持隊形走路,從第一排走到最后一排,行走過程中保證每名隊員除腳以外的其他身體部位不能接觸地面,否則要從起點開始。討論時間2min。游戲結束后按照下面的提示,交流分享。
你聽取了別人提出的什么建議?
與同學共同合作完成這項任務時,你是什么心情?
當你遇到困難時,你接受了誰的幫助?
當發(fā)現(xiàn)別人快要摔倒時,你做了什么?
團隊在游戲過程中,是否經(jīng)歷了情緒低谷?
當有人喊出堅持和鼓勵的語言時,你的感受如何?
這些語言對于你們取得最終的結果有什么影響?
總結:團隊合作中會遇到很多突發(fā)情況,學會合理化解。
2.活動目的:體驗團隊合作并運用要點與成員合作,學會在目標、分工明確的前提下,正確的處理矛盾。感受團隊合作的快樂。
3.活動準備:PPT,綁腿(短/長),田字格教具。
(四)總結內化
1.活動過程:總結:擁有團隊的力量,才能完成更了不起的事。
在團隊中要有大局意識、協(xié)作精神和服務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團結協(xié)作,需要將個體利益和團隊利益協(xié)調好,才能保證團隊合作能高效率運轉。但團隊精神也并不要求每個人在團隊中壓抑自我,相反,需要我們去揮灑個性、表達特長,為團隊貢獻自己的力量!使團隊的力量更強大!
2.活動目的:總結團隊合作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內化于心。
3.活動準備:PPT。
(五)數(shù)蘋果(可選)
1.活動過程:數(shù)蘋果,自查下列行為,能得到幾個蘋果?
同學們喜歡和我做游戲。
我能耐心地聽取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
看到別人有優(yōu)點,我能向他學習。
與同學共同合作完成一項任務時,我感到高興。
我喜歡幫助別人,并努力完成別人委托我的事。
當我遇到困難時,我能及時向朋友求助。
與人交往時,我能面帶微笑,態(tài)度很和藹。
得到蘋果的是哪幾條?沒有得到蘋果的是哪幾條?相信通過你的努力一定可以得到七個蘋果。
3.活動目的:通過正面行為自檢自查自己的日常行為。
4.活動準備:PPT。
八、效果分析
(一)形成性評價
1.教師自評: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校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選擇了本節(jié)課的主題。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能夠了解學生的喜好并選擇貼近學生的素材,比如對DI冠軍隊成員的采訪,把為學生們所熟知的、離他們很近的、令他們十分崇拜的大哥哥大姐姐的“拉入”課堂,把理論性的內容通過“冠軍們”的經(jīng)驗傳授展現(xiàn)出來,直擊本課重點,比老師的直接講授更讓他們感興趣,更易于接受,讓他們更加信服。在細節(jié)處理方面,PPT背景顏色為紫色,這是因為我校校歌中有一句歌詞“紫色是凝聚,相伴共成長”,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共鳴感;“田字搬家”游戲中綁帶準備了長和短兩種尺寸,滿足不同身材的學生們的需求。
2.學生反饋評價(課后采訪)
師:你最喜歡課堂中的哪個活動?為什么?
生1:喜歡“田字搬家”游戲,我們小組特別棒, **同學安排好我們的位置,還有給我們綁腿的同學,我們最后一起喊口號走了好多步。
生2:傳遞小球的游戲讓我印象深刻,我把書窩好等著小球來,小球在我書上的時候我都不敢喘氣了,就怕它掉下去。
生3:DI冠軍隊的大哥哥大姐姐太厲害了!我要向他們學習!
3.總評價
課堂上師生交流互動,課堂氣氛寬松融洽,學生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在一次次活動后調動學生們思考的積極性,課堂實效性基本得以落實。如果時間更充分,讓學生們體驗的更深入更完全,他們的體會以及表達出的內容會更多。
九、板書設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3(1).
[2]劉曉燕. 集體主義與團隊精神——中美集體意識之比較[J]. 探索與求是, 2001(9):45-46.
[3]張衛(wèi)平.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J]. 內蒙古電大學刊, 2005(1):85-86.
[4]衛(wèi)松, 楊昌儒. 論涂爾干社會團結理論視閾下的我國民族團結[J]. 民族論壇, 2016(9):4-8.
[5]教育部關工委 課堂內外雜志社. 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J]. 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