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妹
[摘要]初中的語文是我們學習階段的一個積累的重要過程,對于學好語文來說,初中階段的語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yīng)該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素質(zhì),加強對教學的研究探討。高素質(zhì)文化的教師往往能深深地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態(tài)度。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知識內(nèi)涵 幽默詼諧 學習興趣 情感
我們都知道,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教育,是一門較固定的教育學科,從一出生起我們就已經(jīng)開始接觸語文了。老師要在新課標的教育新模式下,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變長期的你教我學、“滿堂灌”等等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采用新模式開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學生轉(zhuǎn)變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一、語文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知i,q內(nèi)涵和文化底蘊
“語文即生活,是生活的濃縮精華史。”語文教師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傳承者,飽受詩書的熏陶,教師應(yīng)多從語文學科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狀出發(fā),深入了解學科的研究成果,了解更多的相關(guān)知識。語文教師要注重對生活的感悟和人文知識的補充。語文教師既要通曉語文學科的發(fā)展現(xiàn)狀,了解學科的研究成果,也要了解如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的一般知識,這樣在新課程背景下才能夠游刃有余地進行教學。特別是初中的語文教學,初中生知識面相對還不是很廣,生活閱歷也較少,很多知識還是從教師身上學習了解到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疑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初中語文《三峽》就涉及一些地理學和歷史學的知識問題,而《蘇州園林》則涉及建筑學和美學的知識問題,這時教師如果沒有對這些相關(guān)知識的了解,必然回答不了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感到失落,從而失去深入了解、學習的興趣。所以語文教師只有熟悉相關(guān)的知識,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才能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知識。
二、語文教學中語言幽默詼iw是課!it教學必不可少的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營造一個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一直以來都提倡快樂教學,但是真正做到快樂教學的又有幾個人呢?一堂課下來,整個課堂都處于一種沉悶的氛圍中,那么這節(jié)課,即使教師講的知識有多全面,教學多么認真,也絕對不能稱之為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比如,教師在教學“病句修改”這一專題時,可以運用擬人的手法把“病句”比喻為“病人”,把學生當作“醫(yī)生”,那么教師就可以說“治病救人”是我們應(yīng)盡的職責。有時特別難的題目可以稱之為“疑難雜癥”,這樣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征服欲,更能引起學生研究學習的興趣,然后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這樣課堂的氣氛才會熱烈,一堂課下來笑聲不斷,學生學得開心,所學知識也會更深刻,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也會有所提高。
三、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興趣
語文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語文課堂上不僅僅教師要保持相當高的熱情,學生同樣要有興趣,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展示語文在生活中的美,學生才能真正學到知識。比如在學習《三峽》這一篇文章時,只是簡單地感嘆一句“真美”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教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穿插更多真誠的贊嘆;而在教學《我愛這土地》時,我們更加不必要去掩飾自己的情感,大可深沉地感慨,深情地讀出:“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樣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感情的宣泄,從而使學生愛上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并對其充滿熱情,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才會被調(diào)動起來,才能與教師在課堂學習中達成共鳴,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識,更有效地運用知識,才能敞開心扉,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來。
四、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情操和美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初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不強,但他們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他們正處在青春期的一個朦朧階段,情感也比較細膩,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可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創(chuàng)造出環(huán)境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問題、討論問題,把學生引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更多的時候,在語文的殿堂里,我們都只是被感動的人。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我們教師有時候不必太拘泥于教師的身份,太過于一本正經(jīng),太過于掩藏自己的情感,而更應(yīng)該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帶動學生勇于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比如學習詩歌《春江花月夜》時,教師不妨對作者描寫的澄澈清明的美景表露出自己的向往之情,對作者的思念等待表現(xiàn)出自己的遐想,對作者所描寫的永恒表露出自己的思索。這樣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跟著你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會因為你的投入而更加全神貫注地去聽課,從而在你的引領(lǐng)下無形地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情操和美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表露,而且更加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語文課是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神圣殿堂,它融于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如何教好語文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好語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因而,在課堂中可通過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課堂中來等途徑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動學生,讓學生真正學得到、感受得到、用得到、喜歡學、愿意學,然后向著更高層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