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秋煥+閆艷
摘要: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能力,小學階段,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計算無處不在,因此,本文將深入探究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教學,希望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低年級;計算能力;教學
引言
小學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教師的重要責任。尤其是新課改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要求,數(shù)學教師需要準確把握課程目標,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開拓思路,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當前低年級學生在計算中存在的問題
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需要教師找到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再對癥下藥。目前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偏低,尤其是隨著各種電子產(chǎn)品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學生養(yǎng)成依賴習慣,涉及到計算便直接用計算機,學生自身的計算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還有的學生缺乏計算的技巧、粗心大意、馬馬虎虎,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此外,數(shù)學教師教學存在的種種問題,教學有效性較低,課堂缺乏趣味性、針對性,學生對計算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很多學生感到計算比較枯燥乏味,因此學習興趣不足。教師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落后,缺乏創(chuàng)造性、個性以及技巧性,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至關(guān)重要。
二、低年級學生的特點
低年級學生通常喜歡新奇有趣的事情,他們很難長時間的從事一項枯燥乏味的活動,在學習的時候很容易轉(zhuǎn)移注意力。低年級學生吸收新鮮事物的能力也很強,他們愛思考、愛提問,這個階段的學生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低年級學生的情緒波動大,情緒豐富,他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對事物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想法,經(jīng)常有一些奇思妙想。他們更加關(guān)注自己在學習中的感受和體驗,對于學習的意義等缺乏認識,能夠為孩子帶來愉悅體驗的教學方式往往更受低年級學生的歡迎。
三、提高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開展游戲教學,寓教于樂
沒有學生不喜歡游戲,將游戲與教學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體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理念,低年級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把握學生的關(guān)注點,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來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的興趣,進而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小學的計算都相對比較簡單,教師可以開展搶答、說反話、接龍等游戲活動,這些活動簡單且易于操作,學生一邊玩兒游戲一邊進行計算活動,學生的反應能力、計算能力會得到增強。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說搶答游戲,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課室布置為一個圍繞式,中間空間留出來作為最后一名的小組懲罰之用。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把提前準備好的課件用多媒體的形式播放出來,課件的內(nèi)容涉及所學的各類型計算題,學生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搶答,累計分數(shù)最多的獲得文具、零食等獎勵,最后一名的小組則以小組的形式到課室中間為大家表演以示懲罰,而其他名詞的小組則根據(jù)名次獲得相應的獎勵。在這個游戲活動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協(xié)調(diào)能力,贏得勝利的獎勵對低年級學生起到了激勵作用,學生的參與計算活動的興趣被大大激發(fā),教學質(zhì)量提高。
(二)善用教具教學
計算如果僅僅停留在書本或者練習題上很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對計算的厭倦之情,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學會利用教具進行教學。在低年級,數(shù)學教師可以利用卡片、玩具、掛圖等輔助教學。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教具是教師需要掌握的一種基本能力,平時教師可以自制一些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具,又或者是和學生一起制作教具。低年級學生是慢慢從加減法開始接觸計算的,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帶著學生們一起制作一個簡單的綠色的青蛙折紙,做完之后,對著青蛙吹一下, 青蛙就可以跳動幾下,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會很快被教師抓住,此時教師再拿出已經(jīng)準備好的一只紅色的青蛙,對著紅色青蛙吹,紅色青蛙和綠色青蛙靠在了一起,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本堂學生所要學的知識了。
教師:“同學們,剛剛我們親手制作了這個小青蛙,這只綠色青蛙很孤單,他需要8個青蛙同伴,剛剛老師已經(jīng)為他找到了一只紅色青蛙伙伴,現(xiàn)在這只綠色青蛙是不是還差幾個伙伴呀,那接著,我們再幫綠青蛙找?guī)讉€伙伴好嗎?”接著,教師就讓學生一人做一個顏色不一樣的青蛙,教師從中選取一個做的比較漂亮的粉色青蛙同樣用吹的形式讓粉色青蛙與綠青蛙、紅青蛙成為一伙,此時教師再問:“你們知道現(xiàn)在這里一共了多少只青蛙了嗎?”講臺下的學生紛紛說:“兩個!”接著,教師再從學生那里分別拿一只藍色青蛙和黑色青蛙加入綠青蛙組,又問學生:“原先綠青蛙有兩個伙伴,現(xiàn)在又加入了新的伙伴,那么綠青蛙一共有了多少伙伴了呀?它還需要幾個伙伴呀?”學生就開始在下面計算,對加減法這個知識點的映象大大加深。利用教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興趣和計算的能力,教學效果較好。隨著計算難度的加大,教師還要多開發(fā)其他適合的教學教具,通過更加復雜的教學來反復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低年級學生掌握良好的計算習慣尤為重要,這會為學生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增加,成就感和自豪感得到滿足。在教學中,教師要多提醒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無論是課堂練習、課后作業(yè)還是小測試,學生都要認真對待,不能有一絲馬虎敷衍,計算之后,學生要不要只重視結(jié)果,而應多思考自己的計算方式對不對,自己的計算方式是不是最簡便快捷的。平時學生在練習計算題的時候盡量在一定的時間之內(nèi)進行,通過限時來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度,讓學生算得快又算得好。平時計算錯了的題目,教師要著重講解,告訴學生怎樣的計算更加高效簡便。另外,對于錯題,教師要引起重視,教師要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了解學生是因為不會還是馬虎才算錯的,再根據(jù)學生的錯誤來糾正學生的錯誤。例如,有的學生計算方式正確,但是計算習慣不好,為了快速完成計算題就只算一次,不再進行計算的二次檢測,導致總是出錯。又或者是有的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會依賴計算器,算了一遍之后為了確保準確性就會用計算機核對一下,這樣的過于看重結(jié)果選擇了快捷的途徑導致學生的計算能力無法得到充分鍛煉。學生應當自己筆算或者是心算來進行結(jié)果的檢測,而不應該養(yǎng)成依賴計算機的習慣,這樣學生會在心理上認為反正最后有計算機可以核對答案,現(xiàn)在可以算快點,算錯了不大礙,這樣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可能就會忽視怎樣結(jié)算步驟最好,計算也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錯。
結(jié)束語
計算占據(jù)了小學教材的大部分內(nèi)容,掌握較強的計算能力有有利于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打基礎,低年級學生比較特殊,他們又處于小學的關(guān)鍵階段,因此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意義重大。教師要多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探究教學的方法,為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張文濤. 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現(xiàn)狀及對策[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06, 22(10):40-41.
[2]田瑩瑩. 培養(yǎng)小學生計算能力[J]. 黑龍江史志, 2008(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