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藝電視節(jié)目,是一種極富娛樂性的節(jié)目形式。近年來,它已經日漸成為吸引觀眾,提高收視率的主要節(jié)目形態(tài),引發(fā)了業(yè)界的效仿和受眾的持續(xù)關注。融綜藝電視節(jié)目形式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對創(chuàng)設語文課堂的情趣、觸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這種融入中不斷主動提升語文素養(yǎng)、讓教師備課的效能不斷提升的意義都值得思考。
【關鍵詞】教學;綜藝電視節(jié)目形式;語文素養(yǎng)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7-0029-03
【作者簡介】季鋒,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南京,210019)副校長,高級教師,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南京市“師德標兵”。
近年來,綜藝類節(jié)目的形式越來越豐富,日漸成為吸引受眾、提高電視收視率的主要節(jié)目形態(tài)。若將此類節(jié)目進行一番改編后引入小學語文課堂,那么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形式是否能為語文教學增值呢?經過幾年的嘗試和研究,筆者認為這種新興的形式使課堂有情趣,學生學習有效率,教師備課有動力,一舉多得,有利于實現師生共贏。
一、全面開花,綜藝節(jié)目融入課堂有方法
只有從兒童本身出發(fā),充分考慮“兒童如何學”,才是真正的教學之道。綜藝電視節(jié)目深得觀眾追捧的原因,就在于其給予每個觀眾的代入感。所以,將綜藝類的節(jié)目適當地在一些有需要的語文課上進行開發(fā)和利用,是順應兒童學習的一種模式,也是增強課堂吸引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1.“漢字聽寫賽”,夯實語文教學的基礎。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盡管教師將識字、寫字教學上得生動有趣,同時也強調每節(jié)課不少于10分鐘練字時間的教學理念,但仍需配合課后的練習,才能達到識字的效果。如果一味機械地訓練,必定讓低年段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無法達到教學最優(yōu)值。于是筆者借鑒“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形式,開設了一項學習展示活動:在每篇課文的寫字時間設置“漢字書寫評比”的時段,引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寫美觀。在獎項設計上也推陳出新,提出了“明星獎”“金星獎”“超星獎”三個獎勵模式,讓每一個學生都收獲學習和成功的快樂,讓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
2.“致遠好聲音”,培養(yǎng)課文朗讀的達人。
語文學習講究“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白x”在語文學習中既是識字的推進,也是表達的前提。筆者借鑒了“中國好聲音”的模式,在每一篇課文上課之前,請學生上交朗讀課文的錄音,然后根據學生的朗讀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播放,讓學生聆聽,并予以“轉身評價”,對于朗讀優(yōu)秀和有進步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由于錄音面向全班播放,而且“轉身人數”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學生往往會在預習時認真朗讀課文。多元的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備受鼓舞,不少學生也通過這樣的活動提升了自己的朗讀水平。
3.“創(chuàng)作要揭秘”,感悟作家創(chuàng)作的背景。
對課文作者情況及寫作背景的了解,有利于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加深學生對文本思想及內涵的理解。由于大部分學生搜集到的資料比較單一,多數是上網或翻閱教輔書做的簡單摘抄,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此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所以筆者和所在的語文教研團隊借鑒“檔案”“揭秘”這類充滿神奇色彩的綜藝節(jié)目,開發(fā)了一套關于作家創(chuàng)作背景的資源庫。這些資源庫有的通過PPT的方式進行呈現,有的是對了解相關知識的專業(yè)人士的采訪,有的是對家長和學生的互動訪問……依托節(jié)目豐富的形式和富有特色的介紹方式,學生對“創(chuàng)作要揭秘”好評如潮。該活動不僅消除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疲勞感,給學生的思維減壓,也有效地讓學生了解到一些他們并未參閱到的資料,強化了對文本的理解。
4.“校園我有約”,提升口語交際的效果。
蘇教版教材中的口語交際特別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和答。在蘇教版教材中有一則口語交際的內容為《采訪身邊的名人》,筆者為此在班級精心策劃了“校園有約”的活動。學生代表邀請到了校園的三位名人,分別是校合唱團的領唱、校足球隊超級射手、校英語口語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到班級參加名人訪談。由學生擔任的主持人按照“魯豫有約”的節(jié)目形式對三位“校園名人”進行訪問。訪問中,三位學生不但介紹了自己的成長經歷,還和全班同學分享了自己的專長。精心設計的互動和游戲環(huán)節(jié),讓整個訪談充滿情趣。筆者認為,可以借鑒引入語文課堂的還有“超級演講家”“王牌對王牌”“開講了”等綜藝節(jié)目形式,這些富有語文味道的節(jié)目形式能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
5.“奔跑吧,同學”,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
習作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們結合“交換空間”和“奔跑吧,兄弟”等節(jié)目形式,開展了“跑班作文”這一充分考慮學生選擇的自主習作課程方式。如在蘇教版教材里有一篇關于“情緒”的自主命題的習作,該年級的六位教師分別在“喜”“怒”“哀”“愁”“怕”“驚”等情緒中任選一個進行備課,然后提前一周向全年級的學生提供“跑班”的方案,學生可根據自己感興趣的習作內容選擇教師和授課班級。在更換了授課教師和教室環(huán)境后,學生的習作心態(tài)變得更為放松和積極。在陌生的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習作往往能突破自己以往的寫作水平。與此同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精力更為集中,不會顧此失彼。需要強調的是,這樣的課程要根據習作內容來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負責某主題的教師不但要上指導課,還要在一天之后上好習作評講課,以確保本次習作的完整性和效能性。
6.“老師去哪兒”,構建校本課程的框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語文課程中的資源非常豐富,……社會實踐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等都是語文課程的資源。”學校語文教研組認真梳理了蘇教版的十二冊教材,從一年級的《春到梅花山》到二年級的《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再到五年級的《陶校長的演講》,還有六年級的《長江之歌》……每個年段都有和南京這一歷史文化名城有關的課文篇目。于是,我們邀請了課程改革專家與我們一起成立了《跟著教材去旅行》的課程設計小組,對蘇教版的教材進行了精心的課程規(guī)劃,開發(fā)了《跟著教材去旅行》之“老師去哪兒”的校本課程。
隨著課程的推廣,各個年級的學生不但擁有了屬于本年級的“必修項目”,還在寒暑假里有了“建議項目”。如根據蘇教版二年級教材中的課文《歡樂的潑水節(jié)》,我們提倡學生去云南感受少數民族的風情,對于其他年級的教材《廬山的云霧》《天安門廣場》《二泉映月》《記金華的雙龍洞》等等,教師緊緊圍繞教材的內容,號召學生利用假期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在實際體驗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合理有度,綜藝節(jié)目要為語文服務
我們發(fā)現在一些綜藝節(jié)目中存在著一些僅僅為了“奪人眼球”而設計出的低級趣味的環(huán)節(jié)或者內容,讓綜藝節(jié)目變得不倫不類。這樣的內容和形式是絕對不能出現在語文課堂上的。教師也不能僅僅為了讓語文課堂變得活躍,而大刮形式主義之風,淹沒了語文的本體。課堂上“語文”不能少,“關于語文”的內容不能多。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發(fā)展的道路不是直線式,而是波浪或螺旋式的,有曲折、有起伏。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精確地體會,適度地把控,有效地引導,才能避免形而上學和片面性,從而在新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平衡。
1.圍繞“兒童”來組織。
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耙詫W生為本”這句話講了很多年,這需要教師從學生的生命成長出發(fā),從學生的生命發(fā)展考量,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立場、需要和權利。教育如此,語文課程亦如此。我們的課堂設計、活動組織和評價實施都要盡量尊重每一名學生,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兒童有兒童的需要,但不是所有的綜藝節(jié)目形式都可以拿來用于語文課。兒童有屬于自己的初步形成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他們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收獲。教師所引導的方向,是真正對他們成長有利的方向。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讓教育的“陽光雨露”有效地播撒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這才是最重要的。
2.圍繞“語文”來建設。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融進了語文課堂?!半娮訒薄敖换ナ秸n堂”“白板教學”“立體式語文教學模式”等新手段、新方式不勝枚舉。有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處理好多媒體與語文學科的關系,一味強調信息技術的功能,而脫離了語文課堂的本質。
因此,在將綜藝節(jié)目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不能牽強地為了融而融,語文課的“根”絕對不能丟。盡管綜藝電視節(jié)目形式能為語文學科的教學、教師的授課、學生的學習帶來一些積極的效應,但是“語文”不見了,綜藝在又有何用?
3.圍繞“素養(yǎng)”來推進。
“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做最好的自己?!弊鳛榻處煴仨毝?,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擁有不同的遺傳基因和家庭生活環(huán)境,學習基礎也不一致。后天的學習雖然能彌補一些先天的差異,但差異仍會存在。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的課程創(chuàng)新舉措一定要圍繞“素養(yǎng)提升”,尤其是要以“每一個學生素養(yǎng)提升”為核心進行推進。
綜藝節(jié)目的情趣性和互動性,會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和活動的熱情,同時,教師作為教學的設計者,也要充分把握好開發(fā)綜藝節(jié)目融入語文課堂的度,強調語文學科的特征——“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實踐起來,這樣才能讓綜藝節(jié)目為提升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服務?!?/p>
注:本文獲2016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一等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