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
學校的辦學哲學,英文school philosophy,是指一所學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學校全體成員的教育信仰,主要體現為學校的辦學理念、愿景和育人目標。其中,辦學理念是辦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學校的靈魂,體現在學校的一草一木、師生的一言一行中。育人目標是指學校想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直接反映了學校的辦學追求。落實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主渠道在課程建設,課程在學校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集中體現了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是落實培養(yǎng)目標的有效載體,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最主要的依據。課程建設應該充分體現學校辦學的價值取向,而學校也必須確立課程的核心地位,充分發(fā)揮課程文化對學校文化的影響力,否則學校文化的建設將有名無實,辦學理念也會淪為一句空的口號。
廣州市番禺區(qū)教育局2009年提出“上品教化”區(qū)域教育理念,2015年又提出打造番禺教育的“升級版”,這意味著區(qū)中小學學校文化建設進入深化的階段?!吧壈妗钡淖ナ质鞘裁??北城小學立足“心智教育”的特色品牌,在“構建雅秀慧兼具的心智教育樂園”辦學理念的引領下開展課程創(chuàng)新,尋找、整合課程資源,設計、改造課程體系,開發(fā)出一系列具有校本特色、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有效地推進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一、明確辦學哲學,引領課程創(chuàng)新的方向
1.心智教育的提出
北城小學開展的心智教育,基于學校對珠心算教學近20年的研究積淀,并希望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架起教育神經科學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橋梁。根據目前教育神經科學領域對心智的研究,以及北城小學多年來心智教育的積淀與實踐,筆者將心智教育定義如下:心智教育,就是以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為理論依據,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探究和開發(fā)學生的心智,以提高學生道德認知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智力發(fā)育水平、社會協(xié)調能力的教育模式。
心智教育主要是針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而提出的,諸如以科學知識為核心,忽視對內心世界的關注;重單一知識的學習,輕注意力、意志力、推理能力等的培養(yǎng)與開發(fā);推崇“競爭”,輕人與人和諧關系的培養(yǎng);缺乏對兒童認知規(guī)律與心理世界的探究,因此多數教師把學習變成了一件晦澀難懂的事……教育要培養(yǎng)一種大寫的“人”,這種人應當具有健康完善的心智模式,既能遵從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維持社會的有序性,又能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促進社會的發(fā)展。人的培養(yǎng)與心智培育是密不可分的,完整的人的教育要為實現人的心智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作為。換言之,教育與生俱來所具有的一個使命就是為了培育完善的心智,并經由心智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2.明確學校的辦學理念
心智教育作為北城小學的教育思想,筆者認為,其關鍵在于提升師生的道德認知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智力發(fā)育水平、社會協(xié)調能力,其所呈現出來的精神面貌和外在形象應該是雅秀慧兼?zhèn)涞?,具體表現為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崇尚和追求慧、秀和雅,并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具備和豐富這樣的品質。與此同時,在小學階段,學校應該強調快樂學習、快樂成長,讓學生回歸本真,綻放童真之美。所以,在趨向雅、秀、慧的心智教育過程中,應該是充滿著快樂和愉悅的,也就是說,學校應該是一個學習成長的樂園。綜上,經過全校教師的集體討論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定位為“構建雅、秀、慧兼具的心智教育樂園”。
3.定位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依據辦學理念,北城小學提出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培養(yǎng)秀外慧中的大雅君子”。一個合格的人應該是心智健全的人。人的心智世界是一個異常復雜的精神宇宙,主導著人的言行舉止,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和人生。一個人經過后天的各種社會化教育和特別訓練后而表現出來的較高的綜合心理素質和智力水平,就是比較健全的心智世界。心智的健全應該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智力水平。
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有敏銳的感受力、認知力和判斷力,擁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協(xié)調能力和處世能力,懂得創(chuàng)造和體驗愉悅,具備這三種品質的人就是一個聰慧的人。欣賞生活與世界的美,懂得經營生活,具備這兩種品質的人自然有精粗的判斷、美丑的判斷、雅俗的判斷、臟凈的判斷,也就自然能夠追求正面價值,崇尚外秀,成為外秀之人。有一定的意志力;有起碼的原則和操守,懂得自我反省和批評;充滿愛心,懂得感恩;敢于并能夠承擔責任;勤奮努力地去對待每一件事,具備這五種品質的就是一個內心雅正的人。
這一育人目標的提出,既傳承了學校的文化傳統(tǒng),又符合當今國家提出的關于“立德樹人”“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等的要求,并為學校的課程建設指明了方向。
二、“心智教育”特色課程的基礎保障
北城小學實施“心智教育”特色課程既符合當今腦神經科學發(fā)展的趨勢,也是落實學校辦學哲學,深化學校特色項目的重要途徑。
1.符合腦神經科學的發(fā)展趨勢
心智、腦與教育的結合,創(chuàng)建教育的科學基礎,走向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是當今國際教育的發(fā)展趨勢。過去幾個世紀,尤其是從文藝復興時期至今,科學的迅猛發(fā)展并沒有給教育體系帶來本質上的改變,教育體系亟須完善。過去的幾百年中,我們對腦結構和功能的認識過于貧乏,而腦的結構和功能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認知能力,因此這種缺失阻礙了我們建立更好的教育實踐體系。20世紀90年代后期,心智、腦與教育運動同時在許多地方興起。巴黎、東京、布宜諾斯艾利斯同時開展這類運動。這場運動旨在將生物學、認知科學與教育聯(lián)結起來,進而加深我們對教與學的理解。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大學都開設了許多專業(yè)培養(yǎng)項目,如美國達特茅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中國華東師范大學等知名大學率先啟動了“心智、腦與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項目,這些專業(yè)培養(yǎng)項目的培訓者、研究者和教育者將生物學和教育學聯(lián)系起來,打開學習的黑匣子。國內近年來教育投入不斷增長,教育改革的呼聲也持續(xù)走高。教育研究在從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的研究轉向以教與學并重的研究的同時,關于腦科學、學習風格、心智、行為與外界交互機理的一些國際研究成果,也正在被逐步運用到基礎教育中,架起創(chuàng)建學習通路的橋梁。因此,將腦科學研究的一些成果與現代教育結合,使我們的教與學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建構更加科學的學習模式,已經是一大趨勢。
2.學校具有開展心智教育的基礎
建校以來,學校一直秉持“全面育人,辦出特色”的宗旨,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能力。在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著力突出足球、英語、珠心算三項教學優(yōu)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足球方面,20多年來,培養(yǎng)了中國巴甲(巴甲豪門科林蒂安隊)第一人、現中超北京國安隊陳志釗,貴州人和足球隊員蔡子立,恒大足球隊員梁學銘、劉倩文、萬鵬,富力足球隊員葉俊文等。相比而言,珠心算取得的成績更為突出,學校從1999年起連續(xù)榮獲廣州市珠心算比賽團體第一名;2002年、2009年、2011年,參加世界城市杯珠心算數學全能競賽,共奪得“十四金十二銀”的好成績;2004年、2007年參加廣東省第二、三屆珠心算大賽獲團體冠軍。多次承辦廣東省、廣州市教學觀摩現場會;被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教育局指定為珠心算教學研究基地。經科學研究證實,經過珠心算訓練的兒童可以更早地理解數字和空間的線性關系,會普遍在學校的算術學習中持久受益。此外,學校的六心教育、小組合作學習等都對促進兒童的心智發(fā)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3.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作為一所以珠心算和足球為特色的學校,北城小學師資力量雄厚。學校有持珠心算上崗證的珠心算教師40名,專業(yè)訓練隊教練5名,全國珠心算教練師1名,廣州市優(yōu)秀教練員5名,廣州市珠算心算協(xié)會理事3名,副會長1名;有足球專職教練1人,兼職教練4人,其中有C級教練員崗位資格證書1人。
此外,學校還聘請了腦力小超人國際少兒教育中心、番禺區(qū)天丞足球俱樂部等校外優(yōu)秀專業(yè)人士為指導教師。這些名師的加入,使我校在專業(yè)教學和理論研究方面都得到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學校經常與周邊學校舉行聯(lián)誼活動。珠心算方面:2012年11月與腦力小超人國際少兒教育中心進行交流活動,2013年4月到花都四小進行珠心算異地教學,2015年5月與南陽里、腦力小超人國際少兒教育中心、新星幼兒園進行珠心算競賽。足球方面:2013年11月11日對香港優(yōu)才小學足球隊、2014年4月16日香港南華會青少年俱樂部到我校舉行友誼賽,2014年5月2日到深圳園嶺小學、2014年10月3日到順德對杏壇小學與該校足球隊舉行友誼賽。學校還與江門農林小學、中山大學附屬小學以及深圳、珠海等周邊城市的學校足球隊舉行聯(lián)誼活動。2011年被邀請參加廣西梧州參加“二省五地動向杯城市賽”,獲第一名。多年來我校也向國家、省、市等高一級運動隊輸送多名較高水平的足球運動員。
三、“心智教育”特色課程的實施
課程是育人的載體,學校是課程實施的基本單位。在國家教育制度、課程政策,相關課程價值觀念、理論基礎、指導思想的引領下,開展特色課程建設,依托課程改革推動學校發(fā)展和育人模式的轉型,凸顯多元化的課程目標價值取向,以課程特色彰顯學校特色,彰顯學校教育多樣化,滿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的學習需要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對多樣化人才的需要,是現代學校的基本追求。
1.課程目標
小學是學生整個人生發(fā)展道路上的奠基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直接關系到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潛能的充分發(fā)揮。北城小學“心智教育”特色課程從育心出發(fā),關注人的內在關系、內在秩序、內在空間,指向每一個生命實現自我創(chuàng)造的密碼,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追尋內心的喜悅、幸福與和諧,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2.課程結構及內容
(1)六心教育課程,關注言行與內心世界的和諧。
學校以“六心教育”(即感恩心、融入心、責任心、欣賞心、謙卑心、寬容心)為切入點,通過主題班會、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使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悅納他人,為人生歷程抹上自信、自愛、勇于創(chuàng)造的和諧底色,在活動中感知幸福。
(2)認識大腦課程,教會孩子正確的用腦方法。
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腦能力可以通過神經可塑性得到改變,這個觀念可以成為構建兒童積極態(tài)度的有用工具。當他們知道腦能夠通過他們的行動形成更加牢固、有效、通達、持久的神經網絡,他們就有了努力形成實現目標所需的技能、知識和智力的積極性、可塑性與主動性。北城小學的教師組成微課題研究小組,編制《認識我的腦》一書,并通過宣傳欄、家長會、班會等途徑幫助學生認識到努力和聯(lián)系如何改變他們的腦,并促進記憶的改善、信息的提取和知識的遷移,這樣,在一種情境下習得的知識就能輕而易舉地應用于新的情境中。
(3)思維導圖課程,開啟兒童的想象之門。
科學研究表明,與那些需要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任務相比,創(chuàng)造性思維任務似乎要使用更復雜的神經網絡。最新的一些研究也證實,藝術具有促進認知和學習發(fā)展的力量。教育者把藝術作為一種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成為有創(chuàng)造力的思想者和適應21世紀的要求做準備。思維導圖就是一種把對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腦開發(fā)很好的引入課堂的授課工具。
北城小學目前還在不斷完善中的思維導圖課程,主要包括“認識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基本應用”“思維導圖在學科中的應用”三大板塊,幫助學生了解人腦具有的無限能量和潛力,掌握記憶的技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技巧、快速有效閱讀的技巧、運用思維導圖做課堂記錄的技巧等。北城小學的教師在實踐中,將思維導圖引入預習、板書、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學生們的作業(yè)也變成了畫一幅有趣的思維導圖,這種新穎的思維工具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理順知識脈絡結構,培養(yǎng)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
(4)四大文化節(jié)日課程,展示心智教育的文化建設成果。
一個有意義的文化節(jié)日,不僅會成為學生童年最珍貴的記憶,也會讓他們在生命中有一次記憶深刻的愛的體驗與感受,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北城小學每年固定的四個文化節(jié)日,力求讓節(jié)日成為培養(yǎng)和展示學生多方面能力的一場精神盛宴。
①悅讀書香節(jié)。研究表明,暑假期間書都不曾打開的學生,上學后會在閱讀上嚴重滯后——這也就是廣為人知的“暑假滑坡”(summer slide),這些學生,會被暑假期間保持甚至增加閱讀量、改進閱讀技能的學生拉到后面。因此,學校于每年7~9月份開展“悅讀書香節(jié)”,利用兩個月的暑期開展閱讀活動,將閱讀延伸到課外,節(jié)后通過開展讀書筆記的展示交流、某某人物大家評、走進某某作家、讀書知識競賽、手抄報比賽、辯論賽等內容,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思緒穿越時空,對話先賢大師,做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是一場思想交流的盛會。
②創(chuàng)意科技節(jié)。為了倡導學生主動探究身邊的科學現象,研究身邊的熱點問題,發(fā)掘學生質樸的原創(chuàng)意識,努力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學校于每年的3~4月份都會舉辦“創(chuàng)意科技節(jié)”,小創(chuàng)意,大科技,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
③陽光體育節(jié)。每年11~12月份舉辦的“陽光體育節(jié)”,除了跑步、跳遠等常規(guī)項目,足球比賽是最受歡迎的項目,“飛鷹足球社”的成員們所展示出來的激情與速度、團結與拼搏成為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
④共美藝術節(jié)。每年結合六一兒童節(jié)舉辦的“共美藝術節(jié)”,本著“接受優(yōu)秀文化,豐富審美體驗,提升精神境界”的理想,每年都圍繞不同主題開展系列書畫訓練與比賽、“童心傳唱、幸福北城”歌唱比賽、北城達人秀、親子攝影展等,學生們在高雅的藝術中感受美的熏陶與精神上的洗禮。
3.課程實施
課程的設置分6年,每周2課時,每學年共80課時。
五年級和六年級每學期各有一周足球集訓時間。
4.課程評價
在評價內容上,改單一評價為綜合評價,即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突出評價學生的行為習慣、心智成長、學理發(fā)展水平等;在評價方法上,采取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發(fā)揮多方面的評價作用;在評價標準上,靈活使用百分制和等級制。
四、“心智教育”特色課程的明天
北城小學在未來擬對心智教育踐行的兩大主要群體——教師和家長開展系列培訓,提高教師和家長對“心智教育”認識的深刻度,以保證“心智教育”特色課程的不斷優(yōu)化和扎實落地。
目前,為加強教師隊伍在心智教育方面的學習,北城小學正在籌備“心智教育大講壇”,研究心智-腦-行為之間的關聯(lián)性,了解高校、科研機構的最新成果,結合工作實際開展行動研究。學校也在嘗試和華東師范大學或北京師范大學建立合作關系,華東師范大學在國內率先啟動“心智、腦與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項目,這些專業(yè)培養(yǎng)項目的培訓者、研究者和教育者將生物學和教育學聯(lián)系起來。北京師范大學也成立了認知神經科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了一系列的前沿研究。通過與有相關研究的大學或者科研機構合作,邀請相關領域的教授或科研人員到校為全校教師做專題報告、指導相關的課題研究,同時輸送一批優(yōu)秀教師去高校學習,與高校共同創(chuàng)建科學的學習和教育的基礎,將研究與實踐結合起來。實踐為研究提供基地,研究為實踐提供理論支持、找準方向。
學生良好心智的培養(yǎng)離不開家庭這片沃土。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傳遞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識,培養(yǎng)健康的家庭氛圍,對于學生心智的發(fā)育至關重要。經過多年的積累,家長共同參與,北城小學已經匯編了四本家庭教育讀本,低年級的《良好習慣,成就一生》,三、四年級的《良好學習方法助孩子事半功倍》,五年級的《播下愛的種子——讓孩子關愛他人》,六年級的《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中小銜接期》,這些書籍成為協(xié)助家長開啟孩子心智的重要助手。接下來北城小學將充分利用優(yōu)秀的家長資源,發(fā)揮他們的專業(yè)優(yōu)秀,開發(fā)一系列短小精悍、靈活多樣的微型課程,為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提供更多選擇的空間。相信通過學校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全校師生中形成穩(wěn)定的“心智教育”文化氛圍,最終創(chuàng)設一個幸福、積極、科學的“心智教育”學習與生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