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銳
摘 要:保證期間與訴訟時效關系包括三個部分,一是保證期間與保證訴訟時效(下稱“保時效”)的關系,二是保證期間與主債務訴訟時效(下稱“主時效”)的關系,三是保時效與主時效的關系,且保證還要區(qū)分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保證期間和訴訟時效是擔保法中比較復雜也比較難的點,學理和實務中爭議頗多。
關鍵詞:保證期間;訴訟時效
一、保證期間與保時效
保證期間和保時效是銜接關系,二者不可并存。保證期間存續(xù)時,保時效尚未開始,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nèi)主張權利,保證期間作用消滅,保時效開始計算;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nèi)未主張權利,喪失保證債權,且今后不可要求保證人履行擔保義務。保證期間是保證人等待債權人主張權利的期限,也是保證作為一種權利的存續(xù)期間,保時效是保證債權受法律保護的時期,訴訟時效屆滿,債務人享有不履行債務的抗辯權。簡而言之,保證期間和保時效分別在債權人主張權利的兩個階段發(fā)揮作用,保證債權成立且可行使時,保證期間督促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權利,權利主張完畢,開始計算保時效,保時效督促債權人積極行使權利,否則喪失要求法律保護的權利,成為自然債務。
保證期間內(nèi)如何行權,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不同。一般保證中,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保時效計算的始期并非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權利時,而是債權人對債務人主張權利,且主張權利方式必須是訴諸有權機關,即提起訴訟或仲裁,并獲得有效裁判文書,保時效從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計算。連帶保證中,債權人只需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即可開始計算保時效。
二、主時效和保時效
1.主時效對保時效的影響(中斷方面)
(1)一般保證。一般保證中,主時效中斷,保時效中斷。主時效從主合同約定的義務履行期屆滿起算,保時效從主債務獲得生效裁決起算,這里面產(chǎn)生了一個矛盾,即開始計算保時效的時候,主時效的狀態(tài)是什么,中斷還是已經(jīng)滅失?理論與實務界都沒有給出答案。這里,需要討論兩個情況,一是一般保證先訴抗辯權無法行使時的中斷問題,另一種是主債務裁決生效后的中斷問題。
(2)連帶責任保證。對于連帶債務人中的一人發(fā)生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由,應當認定對其他連帶債務人也發(fā)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連帶責任保證中,保時效不受主時效中斷的影響,債權人如果要確保債權的完整,對于債務人和保證人,都需積極主張權利。
有一種觀點認為《訴訟時效若干規(guī)定》第十七條和《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三十六條是有沖突的,上述判決書的說理解決了這個問題,即連帶責任保證中,債務人與保證人并不屬于連帶債務人,保時效獨立于主時效。
2.主時效對保時效的影響(中止方面)
債權人因特殊原因不能主張主債務權利,主時效中止及于保證債務。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徐民終字第1067號沙俊洋與彭躍輝、沈玉龍民間借貸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中,法院認為因債務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公安局調(diào)查,導致債權人在2012年5月28日公安機關撤銷刑事立案之前,客觀上無法主張權利,從而導致訴訟時效中止。2012年6月10日沈玉龍就涉案借款再次提起訴訟,系在訴訟時效中止事由終結(jié)后六個月內(nèi)行使民事訴權,未超過訴訟時效的法律規(guī)定。因此,本案中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要求債務人承擔合同借款的還款責任,均未超過訴訟時效。
3.保時效對主時效的影響(中止和中斷)
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規(guī)定了主時效對保時效的影響,卻沒有闡明保時效對主時效的影響,《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稱“民通意見”)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權利人向債務保證人、債務人的代理人或者財產(chǎn)代管人主張權利的,可以認定訴訟時效中斷。
根據(jù)此條,保時效中斷,主時效隨之中斷。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2014)新審一民提字第103號褚興昌、趙桂榮與瑪納斯縣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張偉明、王成、王鋒借款合同糾紛再審民事判決書中,法院認為債權人向債務保證人主張權利的,其效力及于主債務人,信用社于2007年5月23日向本案債務保證人催收時,尚在主時效期間,因此,可以認定本案主時效中斷。檢察機關認為信用社將擔保人起訴至瑪納斯縣人民法院已超過訴訟時效及擔保人應自行承擔本案責任的理由屬于對法律理解有誤,本院對該理由不予采信。在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徐民終字第728號閆士剛與焦東陽、馬維俠民間借貸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中,法院認為通過三方陳述,可以認定債權人在訴訟時效內(nèi)向保證人主張過權利。根據(jù)民通意見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項可以認定債權人通過保證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向主債務人主張了權利,債權人的訴訟請求并未超過訴訟時效。無論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責任保證,保時效中斷均可引起主時效中斷。
三、保證期間與主時效
擔保法規(guī)定一般保證的保證期間在債權人提起訴訟或仲裁時,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guī)定,擔保法司法解釋規(guī)定保證期間是不變期間,不中斷、不中止、不延長。保證期間是否可變,爭議頗多。筆者以為,擔保法1995年10月1日施行,擔保法司法解釋2000年12月8日施行,后法優(yōu)于前法,應該認為擔保法司法解釋對擔保法中保證期間的期間性質(zhì)做了調(diào)整,即保證期間屬于不變期間。
連帶責任保證中,保證期間內(nèi),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權利,開始計算保時效,保證期間和主時效沒有關系;一般保證中,保證期間內(nèi),債權人向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保證期間不中斷,此時,保證期間也喪失意義,等判決生效后,開始計算保時效,保證期間和主時效同樣沒有關系。
四、結(jié)語
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對保證期間和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篇幅不多、較簡略,且法律條文之間銜接的不夠好,又保證期間的性質(zhì)在學理上存在爭議,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保證期間和訴訟時效呈現(xiàn)一種眾說紛紜,雜亂無邊的場景。無論如何,爭議問題的解決最終都應落到具體的法律條文及對條文的理解上,條文的理解首先應該以文本為基礎,任何罔顧文本,想當然的建構(gòu)在實務中都無法取得統(tǒng)一認識與遵照執(zhí)行。
參考文獻:
[1]劉俊海.現(xiàn)代公司法[M].法律出版社,2015.
[2]王利明.民法學[M].法律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