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錢鐘書先生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圍城》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諷刺小說,這部作品在國內(nèi)外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作品中引用了很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故,錢鐘書先生以幽默的語言將其結(jié)合在一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但是在這部小說的翻譯過程當中卻面對著如何更好地將這些語言的幽默性傳遞給譯文讀者這一難題。本文試圖用關聯(lián)理論作為幽默語言的翻譯基礎,結(jié)合實例,闡述關聯(lián)理論下的幽默語言翻譯技巧,以保證在跨語言、跨文化的翻譯中能讓讀者準確理解作者的寫作語境與意圖,使得文中的幽默語言起到等同的幽默效應。
關鍵詞:幽默翻譯;關聯(lián)理論;圍城;語境
作者簡介:任俊超(1985-),三亞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4-0-02
《圍城》是錢鐘書先生所著作的一部具有悲劇意義的諷刺小說,此書的出版對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作者在此書的語言描述幽默,思維跳躍,使人讀之捧腹而又深深的折射出對現(xiàn)實的無奈與惆悵。此書不但在中國文壇影響巨大,外國讀者也對《圍城》有著濃厚的興趣,基于此,本文作者針對認知環(huán)境和加工努力的側(cè)重協(xié)調(diào),對本書的幽默語言翻譯做深入思考,以圖總結(jié)關聯(lián)理論下文學作品的幽默語言翻譯的方法與價值。
一、關聯(lián)理論與幽默的關系
何為關聯(lián)理論,它是從認知學作為出發(fā)點對Grice的會話理論做了理論的闡述,同時也做了一些修正,對語言交際做了進一步解答,認為是要依靠推理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語言運用學的過程。通過關聯(lián)原則,試圖解釋人們在正常的交流中對語言的運用,他突破了以往語言學的過于籠統(tǒng)、過于含糊的桎梏,使之趨于完整。簡言之,就是對語言學倡導運用理性的方式作為研究之根本,但是,也需要充分考慮情感方面的思維方式。從關聯(lián)的角度來分析,關聯(lián)的最佳性是研究的重點,在文學翻譯中來講,要保證三個層面(源語、譯者、譯文)中幽默語言保持一致,使人們讀之能盡量身臨其境,避免失真。
何為幽默,幽默是一種獨特的交際方式,在人們的正常的交際過程中起著重要的緩沖和舒緩作用。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全球化的趨勢正在不斷地加強,各國的文化交流也日趨頻繁。但是由于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他們對幽默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鑒于此,文學作品的幽默語言的翻譯也顯得更加的重要。
關聯(lián)理論的提出,為如何解決不同文化背景的幽默語言翻譯提供了系統(tǒng)的,充分的理論依據(jù)。
二、從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分析《圍城》的幽默語言翻譯
從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來分析交際過程,即說話者通過語言刺激和語境刺激使聽話者能通過正常的推理過程和意識反應準確獲取到說話者索要表達的意圖,在整個交際過程當中,說話者和聽話者都能夠認為這些刺激意圖是對自己想要表達的和對自己是有一定關聯(lián)的,所以任何交際過程都不能避免關聯(lián)理論的定律。在假設所有條件相等的情況下,如果交際過程的語境效果愈大,則刺激努力愈小,反之亦然,可以看為是呈正或者反比例的一個活動。本文就基于《圍城》的語言幽默翻譯為基本,通過語境效果和處理努力這兩個方面來做具體分析。
(一)語境效果
語境在幽默語言的翻譯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通過兩個過程來體現(xiàn):
過程一:翻譯者對原作的理解,翻譯者對原作的準確理解是做好翻譯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這一過程當中,翻譯者可以借助上下文,粗略的了解作者需要表達的意圖,在這一過程中,對作者意圖的理解要盡量到位。
過程二:翻譯者在進行具體的翻譯時候,要充分考慮原作中讀者所處的語境,根據(jù)語境結(jié)合上下文作者的意圖進行翻譯,除此之外,還要充分考慮讀者所處的文化背景、時代背景和環(huán)境等其他因素,所以對某一特定語句的理解可能會有所偏差,而在某些時候,稍微的偏差可能會造成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變異,舉例說明語境的重要性,《圍城》中有這樣一段:
鴻漸道:“因為我不能干, 所以娶你這一位賢內(nèi)助呀!”柔嘉眼瞟他道:“內(nèi)助沒有朋友好?!?鴻漸道:“啊喲,你又來了!朋友只好絕交。你既然不肯結(jié)婚,連內(nèi)助也沒有,真是‘賠了夫人又折朋。”(錢鐘書,2004: 439)。
“Since Im so incompetent, Im marrying a worthy wife like you!” She shot him a glance and said, “A wifes not as good as a friend.” “Ai yo! There you again. I might as well cut off my friends. Since you refuse to get married,Idont even have a wife. Its a true case of ‘Losing a wife and having ones friendship destroyed” (Kelly and K.Mao, 2003:289)
Annotation: Losing at both end, from a story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Kelly and K.Mao, 2003: 372)
在這一段當中,語句的重點在于“賠了夫人又折朋”。錢鐘書先生是引用了《三國》當中的“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一句話。這句話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雖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這句話的出處,但是其用意和潛在含義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是表明處心積慮想占便宜,卻最終損失慘重,一般用在貶義的語境當中,當然,調(diào)侃中也偶有引用,根據(jù)不同的語境與不同的解釋。在下面的英文翻譯當中,明顯可以看到譯者采用了直譯: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一個朋友。雖然意思是正確的,但是原文中的那種語句的幽默感卻完全沒有表達出來。
我個人認為,這是翻譯者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語境含義認識不到位,但是下面的翻譯者加了一個注釋,對這句話做了詳細的解答,這樣即使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國朋友也能夠很好地理解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同時,也對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很好地詮釋了錢鐘書先生的這句話的幽默語境,使三方達到了極佳的關聯(lián)。
(二)處理努力
語境效果和處理努力其實是呈反方向增長的一個關系,語境效果表現(xiàn)的越好,越大,處理努力就會越小。所有的一切努力,其本質(zhì)就是為了溝通的暢通性和準確性,關聯(lián)理論本質(zhì)亦是如此,讓譯文的讀者能夠以最小的處理努力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
例如:他給高松年三百瓦脫的眼光射得不安,覺得這封信不收到是自己的過失,這次來的太冒昧了。(錢鐘書, 2004 : 208)
Kao Sung-niens three hundred-watt glare made Fang so uncomfortable that Fang began to feel as though not having received the letter was his own fault and that he had been too presumptuous in coming here (Kelly and K.Mao, 2003:194).
這段話的重點在于“三百瓦脫”,眾所周知,瓦托是一般用來形容燈的,錢鐘書先生卻把用來形容燈的詞語放在文章中形容高松年,使人讀起來不禁覺得捧腹,但是呢,就整體來講,這種借用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不但表現(xiàn)了作者的幽默,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高松年目光的強烈的感覺,屬于無形中的形容。在譯文當中,假設把“三百瓦托”翻譯為“sharp glare”,雖然也正確,但是從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來分析,卻失去了原文應有的寓意,讀起來也會索然無味。
基于前文所講,翻譯中要盡量做到譯文讀者可以最小的努力來理解原文幽默語境的效果,作者的翻譯文中將其譯為“three-hundred-watt glare”。這樣的話,三方語境都得到了完美的詮釋,關聯(lián)理論也得到了完美的運用。
三、結(jié)語
通過關聯(lián)理論的理論理解和現(xiàn)實運用可以明確的得知,人們在交際的過程當中,如何尋求一種有效的方式使得能以最小的推理努力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仍然是關聯(lián)理論的基本和核心所在。在文學作品的翻譯過程當中,特別是面對幽默的語句翻譯,可以以關聯(lián)理論作為翻譯指導,以尋得語境的對等。但是,不可辯駁的是,關聯(lián)理論目前仍不夠成熟,在很多語境中的運用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就其對文化作品的幽默語言翻譯這方面來講,還是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的。
以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來分析翻譯的過程,是一種互相轉(zhuǎn)化使其守恒的一種翻譯行為,在整個的翻譯過程當中,翻譯者應該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不能單純地為翻譯而翻譯,也要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首先明白了原作者的寫作意圖,自己心里需要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把這個標準以及原作者的寫作意圖以譯語的形式,可以側(cè)面翻譯或者加注的形式轉(zhuǎn)達給翻譯后文本的讀者?!秶恰肥且徊績?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諷刺小說,錢鐘書先生淵博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以及對社會現(xiàn)實鞭辟入里的語言描述,都使得這本小說具有極強的語言幽默性,在針對這本小說的翻譯過程當中,要充分發(fā)揮關聯(lián)理論的指導意義,把握好針對文學作品幽默語言的翻譯技巧與方法,找準其中的關聯(lián)性,以期翻譯出更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參考文獻:
[1]Sperber,Dan & Deiidre Wilson.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劉海林.從順應論看《圍城》英譯本的幽默翻譯[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1):102-103.
[3]孟建鋼.關聯(lián)理論對翻譯標準的解釋力[J].中國科技翻 譯,2001(1):9-11.
[4]彭曉娟.目的論對幽默翻譯的指導[J].科教文匯,2009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