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愛賢
有一個詞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愛最為神圣,那就是師愛。做春蠶,用無私的愛,為學(xué)生編織五彩的未來;做蠟燭,用忠誠的心,燃燒自己給學(xué)生帶來光明;做人梯,用堅韌的意志,托起祖國燦爛的明天。
曾經(jīng)我以為這些溢美之詞過于夸張,可當我走出孩提的懵懂,退去年少的輕狂,跨進人民教師的行列,我才知道,這些贊譽是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仰。
我讀過譚千秋老師的故事。我無法想象,在2008年那場慘烈的災(zāi)難中,他是怎樣張開雙臂,像天使一樣護住他的學(xué)生;我不能理解,他那弱小的身軀,怎么能有如此的能量!
我一直在想,2012年5月8日晚,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學(xué)門前,當一輛失控的客車突然沖向正在過馬路的學(xué)生,張麗莉老師一把推開學(xué)生,而自己卻被卷入車下,是什么使她沒有一絲的猶豫,是什么讓她沒有半點的彷徨?
后來,當我走進校園,三尺講臺變成我演繹人生的舞臺,我漸漸開始明白;當我成為班主任,看到那些早已被貼上“差生”標簽的孩子重新仰起自信的笑臉,我似乎已經(jīng)理解;而有一次,當我?guī)W(xué)生出游,面對一群滋事的小青年,一向膽小柔弱的我奮勇地擋在學(xué)生面前時,我徹底明白了。我知道了,在危難關(guān)頭,促使他們挺身而出的原因,是責任,更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愛。譚千秋,用他張開的雙臂,定格了一個教師的光輝形象,用他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責任與愛;張麗莉,她那奮不顧身的一推,凝固的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柔情,她用無私的愛譜寫了一首師愛的贊歌。
于是,我崇拜這些英雄的老師,我渴望成為老師中的英雄,我甚至盼望著某時某刻的天賜良機??僧斘铱吹胶幽献蠲澜處煹氖论E,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王西梅,她用無私的愛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成長的藍天,成就了讓人仰視的師愛之美。白冰,身殘志堅,為夢而戰(zhàn),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誠實守信的敬業(yè)精神,成為立德樹人的楷模。還有王建平、劉文婷……他們來自開封、來自鄭州、來自周口、來自洛陽……他們都是英雄,他們就在我的身邊。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愛他的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孜孜以求,是大家公認的教學(xué)楷模;他愛他的學(xué)生,關(guān)心他們的點點滴滴,被學(xué)生稱為“爸爸式的老師”;他關(guān)愛同事,樂觀幽默,渾身洋溢著滿滿的正能量??捎幸惶?,我卻無意中看到了這樣的畫面:他并不高大的身軀佝僂著,背上是一個十來歲、體型還略大于他的少年。他一只手用力地拉著樓梯扶手,一只手緊緊地護著孩子,脖子上蕩來蕩去的,是一只并不算輕的書包。他就這樣攀登著,一步,兩步……我呆住了,一任淚水肆意流淌。這,還是那個意氣風發(fā)、活力四射的李老師嗎?這,還是那個樂觀風趣、笑口常開的李老師嗎?是的,但他還是一個有擔當?shù)暮酶赣H。原來,他的兒子五歲就患上了“肌無力”的疾病。是他,用頑強的意志幫助兒子活了下來;是他,用男人的毅力陪伴著兒子成長!可這么多年了,生活的艱辛卻沒有磨掉他作為一個人民教師的光芒。
如醍醐灌頂,我茅塞頓開。為人師者,也許與豐功偉績擦肩,幾乎與轟轟烈烈無緣,他們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卻書寫著不平凡的教育情懷,讓每一朵理想的小花都能燦爛地綻放。“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他們的真實寫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他們的人生境界!這一切,都源于責任,源于愛。
讓我們在平凡的三尺講臺,用責任與愛托起祖國的未來!
(責編 周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