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龍
摘 要:本文針對農(nóng)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教學不被重視的現(xiàn)狀,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并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進行了研究,認為綜合性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有三個方法:一是教師首先要有“探究”意識,在教學設計中有“探究的內容;二是引導學生學會多種方法進行探究;三是以“課例研究”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探究;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65-1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的一項綜合性學習訓練活動,課程編排的主旨就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在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體驗、交流,自主獲得知識。改變教師傳統(tǒng)的“教”和學生傳統(tǒng)的“學”,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筆者針對農(nóng)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情況,進行訪談交流、座談、問卷調查,了解當前該內容教學的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只注重課文的教學,忽視“綜合性學習”的教學。主要表現(xiàn)在:(1)課文教學認真?zhèn)湔n,“綜合性學習”可備可不備,即使備了,也是敷衍了事。(2)教學過程不認真。有的教師把簡單的內容上一上,對簡單的問題講一講,對讓學生動手探究的內容不作要求。有的教師干脆將“綜合性學習”不備課,不上課,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墒聦嵣蠈W生課后不會去完成的。這些問題最終導致課程標準和要求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不能得到提高。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教師首先要有“探究”意識,在教學設計中設計出好的“探究性內容”
縱觀每個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幾乎都有關于探究學習的要求,教師應考慮的是如何將這項要求落實到位,而不是敷衍走過場。我的做法是:認真研讀每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課程,了解與這一單元教學的關系,同時也了解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根據(jù)每一項“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制定“綜合性學習”教學計劃,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在備課中,將研究意識設計到教案中,并做到突出教學重點,突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重在備“學法”。而在“學法”中又突出“探究性學習”主線,備好“探究的問題”與“探究的方法”。
二、引導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有方法的,而且根據(jù)探究問題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探究之法。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多種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這樣能力才能提高。其做法有:
1.網(wǎng)上搜索探究。網(wǎng)絡普及的時代,給學習方式帶來了轉變,讓網(wǎng)絡資源成為學習的資源,關鍵是教師要合理引導。如八(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走上辯論臺”,為激發(fā)學生的科學熱情,了解科學技術的兩面性,我要求學生進行網(wǎng)上搜索:克隆是怎么一回事?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歷史、國內國外克隆技術的進展如何,有哪些成果?上課的時候進行小組交流展示。課上兩組進行辯論,因為大家事前都對克隆技術進行了探究,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所以辯論雙方比較激烈,理由比較充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調查訪問。調查訪問是學生將語文融于生活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調查訪問讓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學生才會有真情實感,才會有學習語文的樂趣。如八(下)綜合性學習“到民間采風去”目的是了解家鄉(xiāng)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挖掘豐富的地方文化特色與內涵,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事先我布置了一系列探究任務:(1)走訪調查家鄉(xiāng)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的特色,加以整理,寫成500字短文交流。(2)走訪搜集家鄉(xiāng)方言,仿照《現(xiàn)代漢語詞典》注釋的體例,編寫幾個方言詞條交流。(3)走訪調查家鄉(xiāng)“春節(jié)”、“端午”、“中秋節(jié)”的風俗,以“家鄉(xiāng)節(jié)日的風俗”為題寫600字的文章。這種設計目的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又鍛煉了學生與別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和動手能力,一舉兩得。
3.小組合作。有的探究內容比較多,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一人難以完成,就以小組為單位,明確分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八(上)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培養(yǎng)學生調查研究能力,由于家鄉(xiāng)橋比較多,而且比價分散,事前我布置了合作要求:以6人一組,自由組合,走訪調查家鄉(xiāng)橋梁的名稱、位置、修建時間、結構特點、建筑材料。以《家鄉(xiāng)的橋》為題,寫600字的作文,一周以后小組交流展示,然后對小組整體評價。這類的問題范圍比較大,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才能完成,教師不要急著趕進度。另外,教師隨時了解小組的探究過程,關注他們探究的方法和熱情以及小組團隊的合作精神,并對小組合作探究情況進行評價,提高他們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三、以“課例研究”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課例研究”是現(xiàn)階段比較熱衷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帶著“問題”,側重“研”,是對傳統(tǒng)教研方式的一次變革,比傳統(tǒng)教研更具科學性、更具效果性。開設研究課,或一課重上,或同課異構,在比較中改進教法、學法,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主線。
探究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求是:(1)課前請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日寇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背景、參戰(zhàn)國家、兵力、持續(xù)時間、損失等情況。(2)對問題作一分析:試從社會、環(huán)境、統(tǒng)治者等要素方面思考探究三次戰(zhàn)爭的原因是什么。(3)你對戰(zhàn)爭有什么看法,說一說。
我采用小組交流方式,讓成員在組內交流,共享學習成果,讓成員在比較中取長補短。由于事先準備充分,學生交流討論積極,氛圍良好。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應不斷思考,不斷優(yōu)化學習的方法和形式,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