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亞雯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因此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yǎng)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xiàn)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fā)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涉及的因素很多,如何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呢?下面將結合高中生物探討加強有效教學的策略。
1.處理好教材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教材內容是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媒介,是落實課程目標的載體。新教材的編寫內容為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新課標要求教師不要機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鉆研教材,不去把握教材意圖。事實是,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對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tǒng)的解讀。
1.1 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領域的編排線索,善于將某一知識點放置于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解讀、探討、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又怎樣為后面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1.2 細節(jié)上應學會推敲。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對教學活動所蘊含的啟示,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生物學思想、方法,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才能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教學。
正如專家所倡導的對教材要"深入淺出","深入"是"淺出"的前提,把教材鉆研得越深,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實現(xiàn)對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學也才不至于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2.教學活動的合理組織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
2.1 解讀學生,找到入課的切入點。課標中指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所以解讀教材固然重要,解讀學生同樣不容忽視。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首先考慮教什么?怎樣教?而對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卻缺乏必要的理解與關注。建構主義理論明確指出,學生的學習不是知識的簡單接受過程,而是學習主體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認識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已經(jīng)成為我們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把握較準,而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等認識模糊、把握不透,尤其對他們的學習心理、學習品質、認知風格等更是知之甚少,這些問題制約著教學的有效開展。所以,我們教師應主動走到學生中去做一些非教學性對話,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進教師對學生全方位的了解,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
2.2 進行有效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教師面臨著很大的教學責任,教師一直承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責。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化的今天,探討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工作的重點。教師在遵循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應注意轉變教學觀念,使用情景教學并注意其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生物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內容,注重教學的實際性。生物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自然科學和人類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高中生物教學的內容貼近生活,很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教學中難免存在制約教學的現(xiàn)象,如教師在授課時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的標準進行授課,導致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實踐內容較少。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較為廣泛和全面的知識點,但是教學的生動性欠缺,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和優(yōu)化,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積極利用各種渠道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將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進行融會貫通,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
3.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學的直觀性可以讓學生記憶、理解、思維更加有效,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應用多媒體課件,其圖文聲像并茂的動態(tài)傳播,把課本上過于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很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直觀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在講授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時,用課件演示整個過程就非常合適。同時,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容量也比較大,可一進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生物學知識。以表揚鼓勵為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F(xiàn)在教學都提倡激勵教學方法。所謂的激勵教學法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進行表揚和激勵,使他們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進一步推動學習。這同時也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建立一種自由、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與學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尤其是在面對學習缺乏動力和毅力的后進生的,教師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對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教師要用放大鏡觀察這些學生,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表揚,對于他們在學習上微小進步給予鼓勵。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和難易性,要設置一些簡單明了的問題讓后進生回答,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