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杰
隨著中考制度的不斷改革,現(xiàn)代文閱讀已經(jīng)成為中學語文學習的核心。閱讀是理解、吸收,是表達的基礎,沒有較好的讀的能力,就很難具有較好的口語交際和寫作能力。所以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成績的當務之急。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閱讀是這樣要求的: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并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作出評價。一般以啟示感悟和對作者感情、觀點進行評價為??碱}型。
批閱初中低年級學生語文試卷發(fā)現(xiàn),課外閱讀題失分較為嚴重。很多學生做題答非所問,或者以點概面,或者干脆放棄。學生可以讀不懂英文,日文,但中國學生絕對不會讀不懂中文。只會存在理解得深奧與膚淺的區(qū)別。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從主觀上講,第一,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還不能自覺地專心致志地閱讀。學生閱讀沉不下心,心情浮躁,急于求成。有的孩子在閱讀時常常用手指、鉛筆、尺子等在卷子上指指點點,或者用食指和中指夾著筆飛速擺動。這樣不僅會減慢閱讀速度,而且會分散注意力。第二,從知識結構上講,不能主動地進行系統(tǒng)知識的的建構。即使小學教師講答題技巧,他們的閱讀常常還是被動的,往往受情緒左右,很少進行方法的探究。沒掌握答題技巧,屢次失敗造成自信心不足,最終厭惡語文學科。改卷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鎖定的關鍵詞還是比較準確的,卻不知閱讀能力的考查是要通過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來體現(xiàn)的。從客觀上講,小學閱讀的文章相對短一些,內容淺,需要解答的題量也少,而面對初中語文試卷的量和題型的確不太適應。
學生處于小學與初中的過渡時期,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掌握現(xiàn)代文的閱讀技巧呢?筆者以為:
一、要想提高閱讀質量,首先要提高閱讀速度。
這就如同跑步、開車一樣,經(jīng)過訓練一定能提高速度。閱讀不只是眼睛的工作,更需要手、心、眼睛的協(xié)作。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主觀上的不良習慣,杜絕不良動作,全身心投入閱讀。其次,教育學生重視課內閱讀,形成能力。中考時選入的現(xiàn)代文閱讀全部來自于課外,但設計題目的依據(jù)都在課內,答題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在課內。
二、抓題眼。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外閱讀材料拿到手中,頓感生疏,更要反復讀、讀懂、讀透。具體地說,一要讀懂標題。題目是文章的窗口,透過它,可以窺見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題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如《背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透過它,不難探尋其中心思想;有的題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如《驛路梨花》,分析其喻意,便可歸納出中心;有的題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生命意義》、《同志的信任》等等。通過抓題眼,學生在閱讀文章前就能幫助自己了解文章的內容,為學生全面理解全文打下良好基礎。建議先順讀,了解標題的表層含義,再采用逆推法讀,即讀完原文后再細細品位標題,其深層含義大致可迎刃而解。二要讀懂題干,注意讀懂題干中出現(xiàn)的限制性詞語,以便尋找答題方向。否則欲速則不達。
看清楚題干,怎樣才能保證答題方向的正確呢?
三、教給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文中的信息”指文章中所含有的知識、消息、情報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詞語、符號、數(shù)據(jù)、圖形,也指文章傳達給讀者的新概念、新知識、新思想新經(jīng)驗以及有關對它們的解釋與闡述,可以是事實、理論,也可以是觀點設想等,重要的信息包括:全篇文章的中心,每段文字的主旨;文中的基本概念,新的知識;對概念的闡釋或對知識的解釋等。一般而言,信息可分為明示信息和暗示信息兩種。所謂明示信息是指文中明白直露地告知讀者的內容;所謂暗示信息是指作者運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告知讀者的話中話、言外意、弦外音。由于暗示信息含而不露,會給讀者造成一定的閱讀障礙,需要探索一些規(guī)律和方法。“篩選”是根據(jù)閱讀要求搜尋、辨別、提取文中的有關信息,根據(jù)題目要求,區(qū)分信息的主次、輕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去次存主,挑選出符合考題要求的語言材料。
如何在閱讀中準確地篩選信息呢?無論是明示信息還是暗示信息,都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找準了突破口,很多題都可迎韌而解。
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快速抓住全文的“綱”(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和主要內容)。因為只有抓住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緊緊扣住要點答題,才不至于答案偏離“軌道”,也不會造成答非所問。那么,怎樣才能抓住全文的“綱”呢?要抓體現(xiàn)作者思想或作品主旨的句子。文章的語言材料中往往蘊含著作者的思想傾向和觀點態(tài)度,在作者的評說中一般蘊含著文章的主旨,對事物的評價中體現(xiàn)出作者的觀點。仔細讀文不難發(fā)現(xiàn),初中低年級接觸到的文章一般都是記敘文。而記敘文中插入議論抒情是為了更鮮明地表現(xiàn)中心思想,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畫龍點睛的議論、抒情句,可以很順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這些是文章的點睛之筆,這些點睛之筆有的就是中心句,有的為我們把握主旨提供了關鍵詞。例如《荔枝蜜》中:①“多可愛的小生靈?。θ藷o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 ”②“他們(農民)正用勞動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比绻覀冋页鑫闹腥康淖h論抒情句,也就理清了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也就明白地顯示出來了,特別是上引的兩句已經(jīng)很清楚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檢索相關信息區(qū)時,抓住關鍵性詞語,如關聯(lián)詞詞語、指代詞語、、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呼應句、設問句、反問句等等。要借助這些語言標志,篩選信息。把握住這一點,就有利于確定正確的答題方向。
要寫出準確率高的答案,還要認真歸納。有的答案隱含在其中某處,提煉出來即可;有的答案分散在文段各處,需要按一定的順序重新組合。所以還要對篩選后的信息進行整合、歸納和概括。歸納是指把一系列具體的語言材料總結成一定條理的符合題干要求的簡介語句;概括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所謂“整合”,就是對篩選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確的認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間的關系,并能歸納綜合,或者按照命題要求進行信息重組。學生在整合、歸納和概括信息時要力求做到三要:一要語言簡潔;二要句子通順,符合邏輯;三要圍繞要點,突出重點。
為學生揭開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神秘面紗,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幫助剛進入初中的學生走出閱讀的困惑是當務之急。即使目前學生的閱讀題得分率低,在學生入路之后,學生也會主動地尋找閱讀捷徑,最終達到用不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