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團結
摘要: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不斷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所形成的獨具個性的、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區(qū)別于其他學校的辦學模式。它涵蓋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價值取向、辦學風格、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是學校辦學目標、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一所學校辦學逐漸走向成熟的表現(xiàn)。
關鍵詞:特色辦學;品質
20世紀90年代初期,櫛改革開放東風,沐科教興國春雨,我們學校應運而生。學校創(chuàng)辦至今,在歷屆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全體教職工圍繞“品質教育”這一辦學理念,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立足校情,挖掘潛力,注重個性發(fā)展,走出了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特色辦學之路。如今,“學校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已成為水中人理想的辦學境界和教育追求。
一、學校的校情奠定特色辦學的基礎
所謂學校辦學特色是指學校在現(xiàn)代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不斷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所形成的獨具個性的、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區(qū)別于其他學校的辦學模式。它涵蓋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價值取向、辦學風格、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是學校辦學目標、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一所學校辦學逐漸走向成熟的表現(xiàn)。它不只表現(xiàn)為學校具有個性化的外顯環(huán)境、校本化的課程體系、獨特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明顯優(yōu)于同類學校的特色項目,更是表現(xiàn)為凝聚在學校每一個成員身上的一種精神品質。
我校是一所農村初中校,學校占地面積小,學生人數多,尤其外來工隨遷子女占比率幾近半壁江山。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學生基本行為習慣不好?;诖?,水中人強烈意識到,作為一所年輕的初中校,沒有師資和生源的優(yōu)勢,如果一味走常規(guī)辦學路子,“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學校終將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失去社會和家長的認可,黯然失色。近年來,學校領導班子經過反復研究論證,結合學校自身的校情和發(fā)展歷程,果斷決策,以創(chuàng)新特色發(fā)展,打造品質教育作為學校進一步發(fā)展的辦學理念,為學校新一輪的發(fā)展科學定位,從而推動了學校的良性發(fā)展。
二、學校的發(fā)展增強特色辦學的信心
特色是學校發(fā)展的抓手,特色促進學校的發(fā)展。反之,學校的發(fā)展也促進學校特色的提升。兩者相輔相成并互為補充。特色是要面向全體師生的,也是要服務全體師生的。幾年來,學校在特色辦學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實施精細管理,打造有效高效的管理特色。幾年來,我校恪守“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管理理念,一直立足于一種模式(精細化管理),發(fā)揮兩個作用(導向、制度),突出三個過程(全員、全程、全域),以精細管理為抓手,構建品質化校園,推動學校和諧發(fā)展。不斷優(yōu)化管理模式,力求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藝術化。
學校領導班子把精細化管理作為工作研究、工作決策的重要方式。以扁平化管理為保證,班子成員分工明確、團結協(xié)作。我們要求行政人員做到“四個一”,即除了教好一門課外,還要蹲好一個點、帶好一個段、管好一條線,切實做到行政工作分工不分家。如今,學校已構建成了德育創(chuàng)安、教學教研、后勤服務三套完整的管理網絡,加上工會、教代會的紐帶作用,使每一項決議、指令、舉措都能貫徹、落實到底。保持行政班子同師生的密切聯(lián)系,最大限度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學校管理運行順暢。
學校重視制度建設,以制度強化管理,以管理提高效益。特別是隨著新形勢的發(fā)展,我們都盡可能讓制度及時跟進。當前,在不斷完善系列規(guī)章制度的基礎上,我們已將學校規(guī)章制度匯編成冊,保證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考核有據可依。
“細節(jié)成就完美”,在學校管理上,我校摒棄了“粗放”,走向了“精致”,切實做到布置工作細致,了解情況細致,跟蹤檢查細致,量化操作細致,總結評比細致,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
2、創(chuàng)新德育模式,打造主題鮮明的德育特色。“學校協(xié)同管理模式,是追求管理最高境界,并使人性得到最大限度地‘解放”。育人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任何搞“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做法勢必事倍功半?;谶@一認識,長期以來,我校從宏觀上確立“協(xié)同教育”理念,微觀上踐行“協(xié)同教育”方針,夯實立體育人的基石。
(1)上下協(xié)同,落實“三全”育人。在學校里,每一個教職員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全校構建了“一主四師”全員參與的德育網絡。從校長到中層干部,從班科教師到工勤人員,人人都納入了“一主四師”的德育管理網絡,圍繞共同目標,立足不同崗位,參與協(xié)同管理。“一主四師”德育管理模式反映為:“一主”,即班主任;“四師”,即思品、學習、心理和生活四個方面的指導老師,分別由班科任教師及后勤人員結合自身專業(yè)特長分別擔任,共同承擔育人責任。我校的“一主”與“四師”之間既分工又合作,把全員育人、全域育人、全程育人真正落到了實處。
(2)德智協(xié)同,實施多元評價?!白x好書,做好人,走好路”,“比志氣,比進步,比勤奮”,樸素的幾句話彰顯了水頭中學學生評價體系的多元關注。在以往的“三好學生”、“學習優(yōu)勝者”、“優(yōu)秀學生干部”等評價模式之外,學校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體現(xiàn)多元化特征?!傲鶎W會小標兵”- - - - -發(fā)掘學生潛能,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綜合素質報告冊”- - - -與家長溝通,實現(xiàn)家校協(xié)同,既有分數的展示,又有綜合素質的評定,引領家長掌握正確的育人方式;“成長記錄袋”- - - -記錄成長點滴,見證成長過程;“德育作業(yè)”- - -別樣的作業(yè),考量為人品質,堅持“做人第一”。多元評價體系相互協(xié)同,很好地發(fā)揮了“引領學生天天向上,激勵學生人人進步”的評價導向功能,校園里呈現(xiàn)出一派“比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大好景象,涌現(xiàn)了一批批先進個人和一個個先進班集體。
(3)身心協(xié)同,滋潤綠色心田。多年來,我校每年都有兩個傳統(tǒng)的保留“節(jié)目”,那就是一年一度的“陽光體育節(jié)”和“‘紅五月風采藝術節(jié)”。在“陽光體育節(jié)”里,我們讓學生帶著青春奔向操場,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踢毽子比賽、跳繩比賽、籃球比賽、田徑比賽等,鍛煉體魄,學會合作;在“風采藝術節(jié)”中,我們讓學生帶著激情奔向舞臺:小組唱、集體舞、樂器演奏、小品等,陶冶情操,展示自我。在這“兩節(jié)”活動的引領下,我們力求讓學生身心協(xié)同發(fā)展,既要“健康第一”,又要“快樂第一”。與此同時,為適應中學生心理成長特征,我校還開通“心海導航”熱線,成立心理咨詢室,讓學生傾述心聲,排解煩惱,以一個健康、輕松的心態(tài)去迎接學習與生活,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心靈小屋”。
(4)內外協(xié)同,構建育人網絡。在不斷完善學校黨支部、分管副校長、政教處、團總支、年級、班主任德育層級管理工作機制和“一主四師”校園德育網絡的同時,我校還充分發(fā)揮關工委、家長學校橋梁、紐帶作用。家長學校每個學期都通過舉行家長會,分發(fā)告家長一封信、利用“校訊通”、微信群平臺向家長群發(fā)信息等形式,不斷提高家長們的家教水平,密切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構建起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思想道德教育網絡,形成推進素質教育的強大合力。設立校長信箱,民主評議行風意見箱,校務公開點題意見箱,實施“校長接待日”制度,多渠道、全方位加強與師生、家長的溝通,廣泛聽取各種聲音。重視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之間信息互動,注重社會輿論反映,認真傾聽、及時梳理、虛心采納有益于育人的意見和建議。
3、改革課堂結構,打造減負增效的教學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我校堅持“轉變教學方式、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切實把“向45分鐘課堂要質量”的要求落到實處。為積極推進有效教學,我校全面實施“540”教學模式,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即:每節(jié)課老師圍繞上節(jié)課教學內容安排5分鐘左右的教學檢測,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他們重視課后鞏固,另一方面也便于老師了解學情,對癥下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當前,這項改革已在全校推廣,并根據不同學科特點,衍生出一些更加科學可行的做法,如30+15,10+30+5等。此外,為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學習效果,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我校還推行有效作業(yè)制度,同時著手校本作業(yè)的研究與探索。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課堂,增強了教與學的積極性,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4、整合優(yōu)質資源,打造內涵豐厚的課程特色。幾年來,我校一直把校本課程作為推進課改工作的一個切入點。經過多年的探索,如今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校本課程建設的實施機制、實施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豐富了學習內容。校本課程的開設,豐富了學生學習內容,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角。比如我校開設了極有地方特色的“探尋五里橋”這門課,在探尋“五里橋水域污染緣由”這一課題中,同學們通過實地走訪、取水樣化驗等形式,圍繞五里橋水域的污染及對近海居民生活、環(huán)境保護、周邊人文景觀所帶來的影響,撰寫了分析報告,提高了學生對五里橋水域污染原因的理性認識。
(2)豐富了學習途徑。水頭鎮(zhèn)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淀深厚,是著名僑鄉(xiāng),是經濟強鎮(zhèn),也是文化名鎮(zhèn),各類學習資源極其豐富。通過開設校本課程,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積極利用如工廠企業(y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勝古跡等校外各類資源,通過參觀、調查、采訪等形式來作為自己的學習途徑。每個學年,我校也都安排較為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拓展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增長見識的途徑和渠道。
(3)豐富了學習方式。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在課堂教學中,往往缺少合作探究學習的載體。校本課程正好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平臺,從而豐富了學習方式,即不僅局限于個人學習,也包括學習小組的合作;不僅局限于被動接受,也包括主動探究。
(4)豐富了工作方式。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也促進了教師的發(fā)展。尤其表現(xiàn)在教師教學觀念轉變上。校本課程實施初期,很多老師抱著“趕鴨子上架”的被動、消極情緒,在課程建設上,或東拼西湊,或“拿來主義”,應付了事。但隨著課改不斷向縱深推進,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教材絕大多數是老師們自己寫、自己編的,門類齊全,內容豐富,極具“校本”特色。
我校的辦學特色不僅涉及課堂教學,也包括德育活動,不僅涉及學校管理,也涵蓋課程設置。既有學生主體參與,又有學校規(guī)范引領;既有短期安排,又有長遠規(guī)劃。此外,從資源開發(fā)角度來看,即整合了校內資源,又積極利用了校外各類資源??梢哉f,我校的特色辦學實踐充分體現(xiàn)了多主體、多層次、多領域的鮮明特點。特色辦學助推了學校的發(fā)展,學校的發(fā)展增強了特色辦學的信心。
年輕的水頭中學在摸索中前行廿四載,校園文化的積淀,特色辦學的探索,一代代水中人的堅持不懈,讓這樣一所平凡的農村初中校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成功,“特色”、“品質”這兩個時代的主旋律,為它點上了精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 學校經營理念與特色學校品牌發(fā)展的策略選擇——以廣州市第109中學為例[J].張仲慶.教育導刊.2010(10).
[2] 論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J].李清季.當代教育科學.2010(12).
[3] 英、美二國特色學校初探[J].曹大輝,周誼.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04).
[4] 特色學?!逃母锏男屡e措[J].安方明.全球教育展望.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