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瑤
同學(xué)們好,歡迎來到“國學(xué)講堂”!夏天快要到了,知了們又要飛上枝頭鳴叫了。大家有沒有捉過知了呢?本期我為大家?guī)硪粋€捉知了的故事,一起來讀一讀原文吧。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佝僂(gōu lóu)者承蜩(tiáo),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jué zhū jū);吾執(zhí)臂也,若槁(gāo)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cè),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1.適:去,到。
2.出:經(jīng)過。
3.佝僂:脊背彎曲,“佝僂者”即駝背的人。
4.蜩:知了(蟬)。
5.錙銖(zī zhū):錙和銖都是古代重量單位,錙是一兩的四分之一,銖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這里比喻極少的數(shù)量或極小的可能。
6.橛:斷掉的樹木。
7.株拘:枯樹根。
孔子來到楚國,路過一片樹林,看到一個駝背老人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術(shù)非常嫻熟,就好像信手拈來一樣輕而易舉??鬃芋@奇地說:“您的技術(shù)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駝背老人說:“我的確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時候,如果能夠在竹竿的頂上放兩枚球而不讓球掉下來,粘的時候知了就很少能夠逃脫;如果放三枚不掉下來,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脫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來,粘知了就像用手拾東西一樣容易了。你看我站在這里,就如木樁一樣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我舉起手臂,就跟枯樹枝一樣紋絲不動;盡管身邊天地廣闊無邊,世間萬物五光十色,但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東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怎么會粘不到知了呢?”孔子聽了,回頭對弟子說:“專心致志,本領(lǐng)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
同學(xué)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們心無旁騖地去做,把別的誘惑、愛好暫時收斂和壓抑一下,養(yǎng)成不被外界打擾的習(xí)慣,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的。佝僂老人的體質(zhì)沒有辦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蟬這件事情上卻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專一和刻苦。
前面捕蟬老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地反復(fù)練習(xí),都能做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下面我再為大家?guī)韮蓚€小故事,看一看古人們是如何將一件微小的事做到極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