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是人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是審美感受、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不竭動力。更重要的是,情感能驅動和激勵人們不斷地積極進取,在人的品德形成上起到巨大的作用。一位教育學家說過:“高尚的品德是在健康情感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痹谄返陆虒W中,只有啟動學生的情感,才能增強他們內在的動力,并進而運用這種動力,最有效去開發(fā)自身潛能。
關鍵詞:品德教學;情感體驗;實踐體驗
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豐富,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感情冷漠的人是不會也不可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品德課堂不是無情物,正所謂“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品德教育只有努力引發(fā)兒童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才能提高實效。我們只有通過親歷情境,回顧交流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才能撥動學生心弦,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品德知情意行和諧發(fā)展。
一、課前實踐,引發(fā)情感的導火線
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常常要進行調查實踐的活動。學生在課前進行調查并收集整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積累相關的素材。品德與生活課標指出:“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jù)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逼返屡c社會課標也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在調查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有了親身經(jīng)歷,他的情感也自始自終處于高漲的狀態(tài)。這樣的學習過程是無拘無束的,學生樂意去做,去實踐,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教學流程。調查實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情感醞釀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有感而發(fā)。
二、辯中知情,激發(fā)情感的催化劑
品德課首先講究以“理”服人,所謂以“理”服人,不是說在宣揚各種美德時,向學生們灌輸大道理;也不是利用教師的特殊地位,讓學生牽強附會,如你所愿式地接受教材所希望達到的目標?!肮噍斒健钡暮蠊麩o外乎明理而不利于行,就是所謂的“說一套,做一套”。而是應該允許學生在道理面前有自己真實想法的流露,允許他們做出大膽的質疑,隨時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在生生辯論、師生辯論的唇槍舌戰(zhàn)中,一步步靠近并得出正確的結論,而且最終是真正地信服。對學生來說,唯有對所學的內容深信不疑,才可能在實踐中鍥而不舍去實行,從而使認識轉化為行為,并形成永久的信念。
[案例]《做一個誠實的人》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怎樣做一個誠實的人)
生:(一個很輕的聲音)誠實要吃虧的。
師:你怎么會這樣想?告訴大家行嗎?
生:(仍舊很輕)那次我考試成績差,回家和父母說,被狠狠地打了一頓。
生:是的。有一次我家隔壁的小弟弟哭了,我去哄他,結果他媽媽來了,還把我罵了一通。
師:他們的想法和你們的想法一樣嗎?(學生開始爭辯起來)
(教室里6人小組非常激烈的爭辯。)
經(jīng)過討論,原先認為誠實要吃虧的同學也不住地點頭,逐漸明白只有人人講誠欣,生活才會美好,人與人之間才會和諧。
三、以惑引情,渲染情感的添加劑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知識的主動獲取當中,學生的學習歷程總存在困惑。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在學生真正出現(xiàn)困惑而又無計可施時,教師立即引導,學生定會如“久旱逢甘霖”,點點入土,情感也可以得到渲染加深。
[案例]《孝敬老人》課尾導情
師:同學們,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難或不明白的問題需要我們大家討論解決呢?
生:我知道我們做晚輩的都要孝敬老人,讓老人晚年幸福,可我媽媽叫我不用對奶奶好。因為媽媽說,我小時侯,奶奶從來沒有抱過我……我的媽媽總和奶奶吵架,有時我替奶奶說幾句話,媽媽就要說我、罵我,我不知道該用什么辦法讓媽媽也尊敬奶奶?
師: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有什么辦法讓他的媽媽也尊敬奶奶呢,你們能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嗎?同學們就此討論討論。(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師:誰把金點子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讓媽媽想想奶奶對這個家的貢獻,以此打動媽媽的心。
生:找外婆來幫忙,讓外婆從老人的角度跟媽媽談談心,從而讓媽媽體諒關心奶奶。
生:請爸爸做思想工作,讓媽媽知道總有一天他們也會老的,如果兒女將來也像她,將來怎么辦……
經(jīng)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交流,互相教育,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情感得以感染,熏陶。
四、課件引情,開啟情感的金鑰匙。
情感是聯(lián)結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列寧指出:“沒有情感,也就沒有人類對真理的追求?!卑殡S課程改革的腳步聲,現(xiàn)代教育技術悄然走進了品德課堂中,它以強大表現(xiàn)力、交互性、較好的受控性和直觀性吸引學生,開啟學生情感的大門。
[案例]《祖國媽媽的生日》
教師用大量反映奧運健兒在賽前刻苦訓練和奧運會上升起國旗的激動場面的圖片。第一組鏡頭:運動員們一個個魚躍撲救,一張張疲憊的臉,一次次受傷后的堅強,一回回在賽場上的不放棄……第二組鏡頭:劉翔高舉國旗躍上領獎臺,羅雪娟凝望國旗流淚,邢慧娜身披國旗在場上飛奔……這時,我不失時機地捧出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讓孩子們逐個傳遞,并再次奏響了背景音樂《為了誰》,孩子們小心地傳遞著國旗,內心經(jīng)歷著豐富的情感體驗:有的鄭重地將國旗傳遞給下一個同學,有的緊緊地把國旗摟在懷里,有的輕輕地撫摸國旗,有的深情地把小臉貼在國旗上,對祖國的愛盡在不言中。
總之,在品德教學中運用“情感”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的一個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品德課堂,只有注重發(fā)揮“情感”教育的教育功能,注重教學過程中“情”的滲透,學生才會在心靈的體驗中,思想的體悟中,情感的共鳴中,達理而通情,知理而通情,自覺長久地做到思想和行為的統(tǒng)一,形成高尚品格。
參考文獻
[1]胡土亮.思品課堂生成性資源涌動靈性,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3
[2]吳紅燕.情感體驗填平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鴻溝,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16.11.
[3]范桂珍.好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的常態(tài)教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1.
作者簡介
周春林,1979年3月,男,本科,浦江縣平安中心小學教師,主要從事小學品德教學。
(作者單位:浦江縣平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