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利++韓英琴
【內容提要】西藏電視臺有兩檔旅游欄目,即《西藏漫游》和《西藏旅游》。《西藏漫游》欄目的特點是注重挖掘旅游節(jié)目的文化意涵,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傳播西藏文化,優(yōu)美的畫面和解說詞給人以極大的視覺聽覺享受。該欄目存在的問題是有些節(jié)目的選題和欄目的宗旨相去甚遠,欄目背景音樂缺乏民族特色,節(jié)目選題和內容重復率高,主持人的素質有待提高。
【關鍵詞】旅游欄目 傳統(tǒng)文化 保護
西藏電視的旅游欄目主要有西藏衛(wèi)視的兩檔旅游欄目——《西藏漫游》和《西藏旅游》。
《西藏漫游》是西藏衛(wèi)視欄目《西藏誘惑》的子欄目,內容定位于西藏旅游名勝、旅游線路和旅游服務,制作樣式為主持人引導觀眾的層層深入。這個欄目2014年已經停播,本文著重分析2010~2013年的節(jié)目。
《西藏旅游》欄目是西藏電視臺一檔旅游服務類節(jié)目,以旅游資訊為欄目主要宗旨。該欄目由于和《西藏風情》《西藏漫游》在欄目宗旨和內容方面嚴重同質化,所以在2014年6月停播。本文以《西藏漫游》為例來分析西藏的旅游欄目是如何傳播西藏傳統(tǒng)文化的。
一、《西藏漫游》欄目的特點
(一)注重挖掘旅游節(jié)目的文化意涵
民族旅游最大的特點是其文化屬性,游客不辭辛苦,千里迢迢去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旅游,除了領略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瑰麗的自然美景外,最重要的是體驗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古樸的生產生活方式,奇特的民俗,神秘的宗教,對游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們的舉手投足都是文化,對遠道而來的游客來說,都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文化體驗。所以,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旅游,除了大自然賜予的自然美景外,就是要挖掘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民族文化,讓文化成為民族旅游的支撐。對于地方媒體來說,制作旅游節(jié)目除了關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自然美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挖掘旅游節(jié)目的文化意涵。民族旅游節(jié)目和一般旅游節(jié)目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淡化旅游的娛樂休閑本質,增強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體驗。
分析《西藏漫游》2010~2013年的節(jié)目,除了少數(shù)節(jié)目和西藏傳統(tǒng)文化沒有太大關系外,如《跟著足球玩轉拉薩》《西藏時尚夢》《高原游樂園》《因為愛情》等,其他節(jié)目都或多或少和西藏傳統(tǒng)文化有關。像《漫游尼洋閣》《山南歷史文化之旅》《千年水磨坊》《漫游千年古剎》《唐卡·藏文化》《藏源訪古》《拉薩民俗掠影》等節(jié)目,就是在介紹西藏的傳統(tǒng)文化;像《秋訪曲水》《魅力尼木》《暢游堆龍德慶》《暢游樟木》《拉孜游記》《慢行阿里》《走進謝通門》《漫游林芝》等節(jié)目,是一邊領略瑰麗的自然美景,一邊體驗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還有如《神湖之旅》《納木錯的顏色》《行走在拉薩河畔》等節(jié)目,雖然表面看是展示自然景觀,但正如《西藏漫游》宣傳片里所說,“在這里,每一塊山石都稱得上風景,每一條溪流都流淌著故事。”西藏幾乎所有的神山、圣湖都有美麗的傳說。在西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難以分開的,所以,這些以自然景觀為主體的節(jié)目,也會有很深的文化意涵。
(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傳播西藏文化
民族旅游雖然是一種文化體驗,但旅游本質上是一種娛樂休閑活動,人們旅游可以進行身心的放松。而《西藏漫游》欄目宗旨,就是把休閑娛樂和文化體驗很好地進行融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對西藏文化的傳播。該欄目采取的節(jié)目樣式是外景主持人帶領觀眾一起去體驗別樣的景色和文化,這些時尚靚麗的主持人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有的主持人還很有幽默感,讓觀眾在一種輕松歡快的氛圍中感受西藏的自然美景和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
比如《秋訪曲水》的外景主持人安曉,體驗收青稞和學跳牛皮船舞就很有娛樂性;還有《慢行阿里》的外景主持人楊娟啃風干牛肉的畫面都有很強的喜劇效果,讓人忍俊不禁;比如《林芝發(fā)現(xiàn)之旅》中的李川,體驗西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抱石頭”,可是怎么也抱不起來,旁白:“李川怎么趴在地上了,到底是你抱石頭,還是石頭抱你,這回李川可是連吃奶的勁都使上了?!绷硪惶?,李川體驗工布藏族的一種舞蹈,旁白:“李川,人家跳得像雄鷹,你怎么跳得像小雞呢?”這些幽默的話語再加上搞笑的畫面,給節(jié)目增添了幾分輕松愉快的氛圍。
《西藏漫游》是《西藏誘惑》的子欄目,它和其他子欄目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它能把旅游和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讓人們在游玩中輕松地感受西藏文化,傳播西藏文化。正如其宣傳片中所言:“從藏東門戶昌都到高原屋脊阿里,從雪域圣城拉薩,到邊境小鎮(zhèn)崗巴,《西藏漫游》欄目,時尚靚麗的外景主持人,深入雪域高原的角角落落,帶您欣賞每一處美景,體驗每一種風情,吃喝玩樂我們樣樣體驗,衣食住行,我們一一享受,《西藏漫游》讓您足不出戶,游遍西藏!如果你想知道西藏哪一個地方更有特色,如果你想知道西藏哪里的風俗更有趣味,那么,請您每周四晚上八點鐘,鎖定西藏衛(wèi)視,鎖定《西藏漫游》?!?/p>
對于那些想去西藏的旅游者來說,《西藏漫游》是很好的向導,它比那些導游的講解更專業(yè)。對于那些由于種種原因不能來西藏旅游的觀眾來說,《西藏漫游》使他們足不出戶,跟著節(jié)目的節(jié)奏就能完成他們去西藏旅游的夢想,就能完成他們對西藏文化的認知,雖然是虛幻的旅行,但是也能夠給心靈帶來一點慰藉。
(三)優(yōu)美的畫面和解說詞給人視覺和聽覺的極大享受
在電視專題片中,畫面是最具沖擊力的元素,優(yōu)美、壯麗的畫面能夠給人以震撼。解說詞是解釋說明畫面的輔助性文字,但解說詞絕不是畫面的附庸,它不但能夠對畫面進行解釋和說明,而且能夠挖掘畫面背后的意涵,能夠提升專題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它與畫面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該欄目由于是專業(yè)的電視公司拍攝,所以畫面的美感幾乎無可挑剔,而優(yōu)美的解說詞,也為這個欄目增色不少。這個欄目對沒有去過西藏的受眾的吸引力自不待言,即使對那些去過西藏的人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為它的畫面太美,語言太美,這種美感又是我們在現(xiàn)實中無法體會的??梢院敛豢鋸埖卣f,看這樣的節(jié)目是一種視覺和聽覺的享受。
首先是它的片頭:“這里是世上離天最近的土地,這里有人間最純潔無瑕的天空,珠穆朗瑪、雅魯藏布、布達拉宮、雍布拉康,一個一個神圣而又神秘的名字,令人充滿遐想,無比向往,這里就是讓無數(shù)旅游者魂牽夢繞的高原凈土——西藏。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像西藏這樣,每一塊山石都稱得上風景,每一條溪流都流淌著故事,每周四晚八點,西藏衛(wèi)視都會邀您一起踏上高原的土地,攜手進行西藏漫游?!奔で榕炫鹊慕庹f詞配上極富沖擊力的視覺畫面,把欄目的定位、宗旨、特點、播出時間進行了很好地詮釋,這樣的片頭對于那些沒有去過西藏的觀眾具有極大的誘惑力。
《西藏漫游》的解說詞顯出撰稿者堅實的語言文字功底,除卻畫面,單單把這些文字抽出來都是一篇篇優(yōu)美的散文。比如《手信拉薩》這期節(jié)目的旁白就很有文學韻味。首先,作者沒有用《淘寶拉薩》或《拉薩購物》之類的口語,而是用了一個非常書面化的詞匯“手信”,而這個詞語用在這里又非常貼切。因為手信并非指貴重的禮品禮物,而是突出當?shù)氐膫鹘y(tǒng)人文價值,講究攜帶方便、輕巧,具有當?shù)匚幕厣帜苡懙糜H人朋友歡心;手信不在于貴,而在于心,一份情意,一份真誠。也許,在其他地方,我們叫旅游紀念品,但是,在西藏用“手信”就能體現(xiàn)出西藏濃厚的文化意涵。
買旅游紀念品本來是一件很簡單平常的事情,但是,這期節(jié)目卻把購買旅游紀念品這個行為做得非常具有詩情畫意。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做出新意,功力全在旁白,全在語言的功力,因為這樣的題材畫面不可能出彩。如“每一樣精心挑選的手信,背后都寫滿了西藏的文化和歷史,也鐫刻著旅途中的發(fā)現(xiàn)和感動,希望你來拉薩老城的時候,也能買到心儀的手信。當行囊漸滿,你將擁有自己的拉薩,也請用手信,把拉薩的情,把拉薩的美,傳遞給更多渴望遠行的心”。
二、《西藏漫游》欄目存在的問題
《西藏漫游》欄目作為一個旅游欄目,整體上做得還是不錯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有的選題和欄目的宗旨相去甚遠
《西藏漫游》的欄目宗旨應該是讓觀眾通過欄目領略西藏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加深對西藏的了解。但是,該欄目的一些節(jié)目和欄目的宗旨相去甚遠。
比如《跟著足球玩轉拉薩》,這期節(jié)目是由央視體育頻道著名主持人賀煒主持的。足球和旅游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這期節(jié)目卻把兩個完全不同的事物牽強地扭在一起。這期節(jié)目主要介紹了拉薩的青少年足球,節(jié)目拍攝了拉薩某中學的足球比賽、堆龍德慶縣一所中學的孩子們課后在野外踢球以及西藏大學的一場足球比賽,通過這些場景來表現(xiàn)拉薩的青少年對足球的熱愛。其實,這些東西和旅游根本不沾邊,可能考慮到欄目的特色,所以,又有賀煒在八廓街的一些鏡頭,由他來給觀眾介紹八廓街,介紹拉薩的傳統(tǒng)游戲吉乍以及甜茶館、酒吧,還有一個鏡頭是賀煒拿著足球在布達拉宮廣場。賀煒是體育節(jié)目主持人,但他對西藏文化未必有很深的理解,由他來給大家介紹西藏的文化實屬牽強。布達拉宮是最能體現(xiàn)西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賀煒在布達拉宮廣場擺出踢球的造型看起來非?;?。
《高原游樂園》這期節(jié)目是安曉“帶領觀眾”體驗去德吉羅布兒童樂園游玩,這個游樂園除了是海拔最高的游樂園,實在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所以,這期節(jié)目毫無新意,給人的感覺像是在給游樂園做廣告。最重要的是游樂園充其量只符合旅游休閑娛樂的特征,和民族旅游文化屬性相去甚遠。
《戀曲2013》和《因為愛情》兩期節(jié)目做的是由西藏旅游局舉辦的內地來西藏的集體婚禮,兩期節(jié)目內容基本相同,只是婚禮舉行的地方不同。這兩期節(jié)目主要介紹集體婚禮的狀況,其中穿插一些新人所到地方的簡單介紹。西藏的集體婚禮民族特色濃郁,也是這兩期節(jié)目的看點。但總體來看,又像是替旅游局在做廣告。
(二)背景音樂缺乏民族特色
電視專題片是運用電視藝術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意識,由圖像鮮明的畫面,精煉悅耳的解說,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真實可信的效果等基本元素共同組成,著重體現(xiàn)屏幕美的電視藝術作品。它作為視聽藝術的體現(xiàn),是在視覺與聽覺的共同感知中展開的。音樂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在視聽藝術中有著積極的、多層次的表現(xiàn)作用,恰當?shù)倪x配會對畫面產生補充、深化、烘托和渲染的效果,是電視片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西藏漫游》精美的畫面和優(yōu)美的解說詞是其吸引眼球的重要方面,但是,其主題音樂和背景音樂卻是節(jié)目美中不足的地方?!段鞑芈巍肥且粰n介紹西藏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的欄目,欄目的最大看點是民族特色。民族特色除了用畫面和解說詞來體現(xiàn)外,主題音樂盒背景音樂也是民族音樂的重要體現(xiàn)。但是,遺憾的是,《西藏漫游》從2010年至2013年的150期節(jié)目中,很少有節(jié)目用富有藏族特色的主題音樂和背景音樂,這對表現(xiàn)民族特色是非常不利的。
(三)節(jié)目選題和內容的重復率較高
《西藏漫游》選題和內容的重復率較高,隨意拼接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如2013年1月3日的《林芝發(fā)現(xiàn)之旅》(上)、1月10日的《林芝發(fā)現(xiàn)之旅》(下)和4月4日《漫游林芝》(上)、4月11日《漫游林芝》(下),應該是在林芝拍攝的同一個內容,但是卻換了名字放在兩個時間段播放。本來在間隔很短的時間里播同一題材的內容就容易引起視覺疲勞,何況還是同一內容經過組合放在兩個時間段播出,畫面和結束詞重復率非常高,讓人頓生厭惡之情。另外,《漫游西藏》又加進了2012年4月12日的《探險閻王洞》和2012年5月24日的《魅力直白》的一些內容,讓人感覺突兀生硬,和節(jié)目銜接非常差。如果觀眾看一期節(jié)目,當然看不出任何問題,但是,如果觀眾是這個欄目的忠實觀眾,持續(xù)地收看該節(jié)目,那么,這些重復的鏡頭不就露餡了嗎?而且觀眾看到這些重復的鏡頭肯定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由此,這個節(jié)目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品牌知名度可能就毀于一旦了。其實,做節(jié)目和找對象是一樣的,寧缺毋濫。
類似的問題還存在于2013年的幾期節(jié)目中,如4月到6月播出的《印象拉薩》《拉薩全攻略》《品味拉薩》《慢游拉薩》,也應該是在拉薩拍攝的同一個內容,換了不同的名字在不同的時間段播出。光明甜茶館、宗教祿宗公園、大昭寺、布達拉宮、布達拉宮音樂噴泉、瑪吉阿米酒吧、瘋牛臟餐館、藏香和唐卡的介紹、拉薩文化藝術宮、朗瑪廳,在這 4期節(jié)目中重復穿插,混亂至極。
本來在4月到6月如此短的時間內安排同一內容就是大忌,而且,這些內容和畫面相互拼接,互相重復,就更讓人生厭。與其制作冗長重復的四期節(jié)目,不如簡單精煉地制作兩期不重復的節(jié)目。觀眾看名牌欄目有一定的持續(xù)性,如果總有重復的內容,對觀眾是極大的不尊重。
4月25日《拉薩全攻略》外景主持人丹丹的開場白,完全就是重復《西藏漫游》節(jié)目的片首語,這樣的重復太低級了。人們剛剛在片頭聽到的話語,片子開始時主持人再重復一遍,看了會是什么感覺。
(四)主持人的素質有待提升
《西藏漫游》的外景主持人雖然時尚靚麗,但是對西藏的文化了解不夠深入,所以,整個主持流于表面。
《漫游尼洋閣》這期節(jié)目,主持人在節(jié)目將要結束的時候說了這樣一段話:“尼洋閣是美的,站在尼洋閣的頂層,還可以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這應該算是‘美美與共了吧?!?/p>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費孝通老先生在80壽辰聚會上對人類學的前途提出的愿景?!案髅榔涿馈本褪且鹬匚幕鄻有裕紫纫鹬刈约好褡宓奈幕?,培育好、發(fā)展好本民族文化?!懊廊酥馈本褪且鹬仄渌褡逦幕!懊烂琅c共,天下大同”,是說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xiàn)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美美與共”有特定的意涵,和“美景”實在沒有多大關系。
另外,該欄目的一些節(jié)目中有說錯別字的現(xiàn)象,如《清系漂流》的主持人把“徜徉”讀成了cháng xiáng;《走在拉薩河畔》的主持人把“徜徉”讀成了táng yáng;《走進堆龍德慶》的主持人把“古剎”讀成了gǔ shà,把呱呱墜地的“呱呱”讀成了guā gu?。弧肚镌L曲水》中,旁白把粗獷讀成了cū kuàng。
【本文系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大眾傳媒與西藏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1XXW009】
作者簡介:劉新利,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少數(shù)民族文化、新聞史論;韓英琴,拉薩晚報社主任編輯
編輯: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