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教育變革視閾下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課程標準新形態(tài)

      2017-06-03 08:38周國海季瀏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體育課程高中香港

      周國?!〖緸g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最新修訂的2014年版《香港高中體育課程及評估指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香港課程改革在“終身學習,全人發(fā)展”的教育理念下,體育課程呈現出新形態(tài):采用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模式;體育課程目標的達成具有可操作性;課程指引注重學科水平整合和課程內容垂直銜接;課程指引強調學生共通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指引下的德育功能一以貫之。得出結論:強調體育課程內容的銜接;體育課程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體育課程應滿足特殊學生的學習需要。

      關鍵詞:香港;高中;體育課程;體育課程指引;體育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 807.2 文章編號:1009-783X(2017)01-0031-05 文獻標志碼:A

      進入21世紀,全球教育理念正發(fā)生著急劇的變化。歐盟(Eu)視教育為未來發(fā)展的核心,經合組織(OECD)則提出“終身學習”的理念,而歐洲與美洲、澳大利亞與新西蘭、日本與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qū)掀起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課程改革的浪潮。由此可見,基于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變革正成為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教育改革的熱點。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導思想及總體規(guī)劃往往會投射到其課程標準之中。它是指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想性、綱領性、規(guī)范性與范例性文本。為順應21世紀國際教育發(fā)展的趨勢,結合香港地區(qū)多元的基礎,鞏固至2002年以來小學和初中多年課程改革的經驗成果,同時更好地配合高中新學制(2年制改為3年制)的實施,我國香港地區(qū)于2007年頒布《高中課程及評估指引》及《高中體育課程及評估指引》,并于2009年正式開始實施。體育學習領域作為我國香港地區(qū)課程改革的8大學習領域之一,歷經多年新課程實施后的改進與總結,并結合國際體育教育改革的思潮,于2014年頒布最新一代《高中體育課程及評估指引》(以下簡稱《指引》)。

      解讀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體育課程標準,分析其特點,管窺其體育課程改革計劃、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標準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可以為我國體育課程標準修訂和體育課程改革所用,正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兩地同胞同根同源,有著相同課改背景和相似的課改議題,我國香港地區(qū)課程教育改革的經驗與成果,當給內地課程改革更多參考價值。

      1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必修科目體育課程指引的結構

      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課程指引主要由2部分組成,即必修科目(一般體育課)和選修科目。必修科目體育課程指非公開考試的體育課程,體現了香港教育對高中學生體育發(fā)展的共同的基本要求,體育必修科目課程計劃為135 h(不低于總課時5%)。

      1.1課程目標

      2001年6月,課程發(fā)展議會正式提出了“學會學習一課程發(fā)展路向”報告書,提出在基礎教育中建立一個靈活寬廣而均衡的課程架構,以“終身學習,全人發(fā)展”必不可少的5種基要的學習經歷(德育及公民教育、智能教育、社會服務、體藝發(fā)展、與工作有關的經驗)為建構課程的基礎,由知識、共通能力及價值觀與態(tài)度這3個互相關聯(lián)的部分,組成8大學習領域(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教育、體育),同時強調各學科的整合,并要求盡可能與課改總課程目標相銜接,依據學科特點制定各自課程標準,協(xié)同促進學生成長為具備良好素養(yǎng)的未來公民。為此,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課程指引要求學生在完成3學年每周2節(jié)必修課后,應達到如下課程目標:1)改善已學會的體育技能,學習一些新的體育活動,并積極及持恒地參與最少1項與體育有關的聯(lián)課活動。2)懂得分析身體動作,評估健康體適能計劃的成效。3)在體育學習的情境中,應用解決問題的技巧。3)在學校及社區(qū)中擔當體育領袖或小教練,服務社會,培養(yǎng)責任感和領導才能。5)把堅毅、勇于面對困難的體育精神及其他個人素質,轉移并應用于日常和社交生活中。

      1.2共通能力(有學者譯為“核心素養(yǎng)”)

      共通能力是人們得以生存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貫穿于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之中,各種能力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包括協(xié)作能力、溝通能力、創(chuàng)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研習能力。共通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能力,也是立足與未來社會的核心能力,這些能力都可以轉移到不同的學習情境中。不同學習領域所需共通能力有所側重,不盡相同。體育課程特別注重發(fā)展學生協(xié)作能力、溝通能力、創(chuàng)造力及批判性思考能力。而《指引》提出跨領域的學習,與其他學習領域的融合,能幫助學生不同能力得到拓展。2008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認為:21世紀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終身學習、團隊合作、自我管理和自學能力等。與世界上多數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一樣,我國香港地區(qū)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較早引入“共通能力”。

      1.3價值觀與態(tài)度

      大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只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盉ailey等在評述學校體育對學生道德和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時指出,體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公平競爭、個人責任、與他人合作和體育精神等道德理性的積極發(fā)展。我國香港地區(qū)的學校體育強調知識、技能等課程內容基礎地位的同時,十分重視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tài)度的養(yǎng)成,主要包括國民身份認同、責任感、承擔精神、尊重他人、堅毅、關愛和誠信?!吨敢芬哉w課程模式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涵蓋認知、情感和實踐3個層面的發(fā)展,全面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從而對學生情意態(tài)度、行為批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新的內涵。通過梳理經合組織、歐盟、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及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發(fā)現,盡管對“核心素養(yǎng)”的表述有差距,但其內涵的界定上有很多的共性。一致認為價值觀與態(tài)度對個人實現自我、終身發(fā)展、融入社會的積極作用。

      1.4課程內容endprint

      “教材是一定時空背景下,教育理論、課程目標、學科知識和科技發(fā)展水平的‘物化,是教育目標與教學活動的中介”。1998年我國香港地區(qū)《中學體育科課程綱要》將課程內容劃分為體育常識、田徑、游泳、球類、舞蹈、體適能活動等6大類。2014版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必修科目課程內容分為8大類,即田徑、球類、體操、游泳及水上運動、舞蹈、體適能活動、戶外活動及其他活動。

      對比發(fā)現,2014版高中必修科目體育課程的活動內容持續(xù)重視田徑及體適能活動基礎作用,突出身體活動對人類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另外,《指引》新增了富于探索、勇于挑戰(zhàn)和敢于冒險的戶外活動項目,以及貼近生活、關聯(lián)社會、展現民俗和充滿想象的其他活動。同時,其他活動也是對其他7大類體育活動項目的延續(xù)與拓展。

      1.5實施要點

      首先,《指引》對于教學的建議是:對于目標與內容的設置需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及能力的特點,在所設置學習目標多元的基礎上應有所側重。應照顧不同群體學習的多樣性,在同一課程架構下建構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不同學??山Y合實際條件,挖掘本地區(qū)或學校的傳統(tǒng)與特色,實行課程內容校本化改造,真正實現教師作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建設者、執(zhí)行者等效能,實現課程資源優(yōu)化配置。

      其次,《指引》對于評價的建議是:在教與學的實施環(huán)節(jié)評價上,教師要了解每位學生學習過程的狀況,通過觀察與分析他們對體適能、技能、知識與態(tài)度等的總體表現,掌握每位學生的優(yōu)點與不足,做出確當的評價,為制定下一步計劃做好準備。在評價的方法上,可采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進展性評價及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以保證評價的科學、公正、準確,保證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再次,《指引》對于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建議是:應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他們參與到課程建設,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來。為增加學生的學習機會,學??缮朴谩皩W校發(fā)展津貼”或其他資源,向外尋求專業(yè)支援和聘請教練,協(xié)助推動體育聯(lián)課活動,為課程提供額外的專業(yè)支援,以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要遵循科學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等原則,還要注意開發(fā)與利用內容一定要與身體練習相關,實施的重點強調校本化課程改造。

      2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選修科目體育課程指引的結構

      選修科目是基于必修科目之上,采用真實性及跨學科的課程設計,課程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學習興趣、運動能力等自由地選擇適合的體育課程。體育選修科目課時安排為,每周3節(jié),其中2節(jié)為理論課,1節(jié)為技術課,課程計劃為270 h(不低于總課時的10%)。體育選修課是我國香港地區(qū)中學文憑考試科目(相當于內地高考)。

      2.1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課程中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是課程開發(fā)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因此,課程目標應具有前瞻性,指向預期的學習結果。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選修科目體育課程指引確立了6條課程目標:1)認清并滿足自己在強身健體方面的需要,經常參與體育活動,保持體適能在滿意的水平,養(yǎng)成健康飲食的習慣,并且不濫用藥物;2)認清并滿足自己在提升自我方面的需要,在一般體育課最少2項活動中展示相當的知識和技能;3)認清并滿足推廣健康生活模式和建設健康社區(qū)的需要;4)具備探究精神,可以進行實證探究和運用探究結果討論課題或時事;5)展示反思能力,既充分理解體育、運動及康樂的價值觀和文化,又能多角度和批判性地討論課題或時事;6)在體育、運動及康樂方面展示共通能力,特別是溝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協(xié)作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能力,并應用至生活其他方面。課程目標包括知識、技能及情感3大方面,三者彼此滲透,相互融合,統(tǒng)一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中。

      2.2課程內容

      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選修科目體育課程學習目標可分成4類:1)科學基礎;2)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基礎;3)共通能力;4)價值觀及態(tài)度。

      課程目標通過學習9個理論部分和參與體驗部分而達成。9個理論學習部分分屬3個主題,主題一:強身健體(占總課時30%);主題二:提升自我(占總課時30%);主題三:關心社群(占總課時24%)。9個理論學習部分涉及不同學科,包括生理學、營養(yǎng)學、物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管理等學科,學科之間的融合與滲透能幫助學生在科學領域和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打好基礎。體驗部分(占總課時16%),體驗部分重視9個理論學習部分與體育必修科目聯(lián)系,強調理論結合實踐,能夠學以致用,達到學生“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

      2.3實施要點

      首先,《指引》對于教學的建議是: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選修科目體育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俺猩稀憋@示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選修科目體育課程強調與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皢⑾隆斌w現選修科目體育課程與大學課程及畢業(yè)后出路的銜接。為落實課程總綱綱要的時代性,選修科目體育課程設計與教學內容必須融入多學科的理論學習部分,通過與必修科目結合,要求學生在體驗活動中,設計、實施、評價及調整關于強身健體、提升自我和管理社群的計劃。以期使學生在學習中思考這些課題,反思社會現象,以達到相互啟發(fā)整合的效果。

      其次,《指引》對于教學方法的建議是:應根據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及課程資源等,正確選擇與合理運用教學方法。要求體育教師熟練運用直接傳授法、探究式教學法和共同建構式教學法等。同時,要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從而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教學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學生活動情形,隨時制止危險舉動,以防意外事故的發(fā)生,例如有突發(fā)事件,應依程序緊急妥善處理。

      最后,《指引》對于在教學評價的建議是:評價范圍包括行為、態(tài)度、知識與技能,評價兼顧形成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課業(yè)成績通過校內評估活動和公開評核2部分表現獲得。校內評估活動可采用課后作業(yè)、口頭問答及反饋、短測驗、筆試、觀察查核表、專題研習、學生學習過程檔案等。公開評核采用水平參照模式反映評核結果,包括多項選擇題、短答題、長答題及實習考試,不同等級水平反映出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水平。endprint

      3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課程指引的特點

      3.1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的課程模式

      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課程由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2部分組成,必修課程主要通過田徑、球類、體操、游泳及水上運動等8大類身體活動可讓學生獲得6個學習范疇相關技能、體適能及共通能力,并培養(yǎng)正面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選修科目采用真實性和跨學科的課程設計,由理論部分和體驗部分組成,9個理論學習部分涉及不同學科,能幫助學生在科學領域和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打好基礎。體驗部分則實現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融合,做到知行合一。同時,體育選修科目作為我國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科目,許多大學的入學條件需要學生高中階段修讀體育選修科目。而鑒于體育選修科目的趣味性、開放性等特點,吸引眾多有運動特長或是對體育有興趣的學生,從而為學生入學或深造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擴大了體育學科影響力。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課程全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及學生多元發(fā)展路徑必將引起我國內地專家學者的關注。

      3.2課程目標達成具有可操作性

      課程指引處于整個課程體系的上層,有時難免顯得宏觀抽象,為有效實現課程目標,彰顯課程教育功能,香港課程研制組精心構思、合理設計,逐步實現體育課程目標達成的可操作性。首先,從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到實施要點,從而達成學生共通能力的培養(yǎng)、價值觀與態(tài)度的養(yǎng)成等,課程脈絡清晰,一以貫之地體現在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課程指引之中。其次,以人類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及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為選擇課程內容的立足點,建構課程內容體系,更多地要求學生能在與各項能力相匹配的具體身體活動中達成學習目標。再者,課程指引遵循“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學生發(fā)展觀,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興趣設計和選擇教學內容,教材的內容選擇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使得學生從直接經驗向間接經驗轉變,促進學生真正全面理解和深刻體驗體育課程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最后,在《課程指引》附錄部分,提煉匯總了《指引》中關鍵詞匯,并進行了“詞匯釋義”,例如“我國香港地區(qū)中學文憑考試、聯(lián)課、學習領域”等,使得課程指引易懂易學,更具操作性。

      3.3注重學科整合和課程內容銜接

      我國香港地區(qū)課程改革8大學習領域課程總目標是促進學生“終身學習,全人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共通能力,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tài)度的社會公民;因此,課程研制組強調8大學習領域的課程進行水平整合、協(xié)同發(fā)展。課程的設計及思路可以規(guī)避課程過于分化所導致的學科本位現象,有利于實現課程功能的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體育課程通過“專題研習”讓學生有機會跨學科學習,從中建構或共建知識,通過“聯(lián)課活動”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學習和應用相類似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為配合《指引》實施,2013年香港頒布實施《體育學習領域6大學習范疇課題概覽》指出,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必修科目體育課程與中小學9年一貫制體育課程建構于同一課程體系,并依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及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在課程內容選擇與動作技能難易程度上,構建垂直銜接且層階遞進的課程內容體系,從而保持教學活動連貫性,培養(yǎng)目標的一致性。從單個運動技能學習來看,例如在游泳不同學習階段的手臂與腿的動作教學上,運動技術側重點不同,由易到難,由單一運動技能到整體技能的過渡,體現運動技能學習有較為明顯的前后相繼,層階遞進的關聯(lián)。

      3.4課程指引突出學生共通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國香港地區(qū)課程目標的擬定,基于其課程理念,同時又與能力指標遙相呼應。課程目標所應達成的9種共通能力是社會生活必須養(yǎng)成的基本能力,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共通能力既是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基點,又是課程設計的依據,評核的準則?!吨敢诽貏e指出不同學習領域對學生共同能力的培養(yǎng)側重,有主有次。例如體育學習領域,特別強調包括協(xié)作能力、溝通能力、創(chuàng)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等4項共同能力的發(fā)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香港地區(qū)課程改革不僅只是注意到不同學習領域中發(fā)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性,更關注把體育課程與其他學習領域課程相互滲透與融合,提供一個復合、交叉、靈活、多元的跨學科的學習背景,進而達到學生共通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與“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融合,要求學生透過不用運動科學的科目,例如解剖學及生物力學了解身體的功能及協(xié)調性。從科學的觀點了解運動服飾及裝備對體育活動安全的重要。至此,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能力指標,三者一以貫之,形成有機的邏輯聯(lián)系,層層落實。

      3.5課程指引下的德育功能一以貫之

      對于德育的重要性,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曾說過:只培養(yǎng)一個人的心智,而不培養(yǎng)一個人的道德,就是給社會培養(yǎng)危害。我國香港地區(qū)課程改革專家們認為價值觀和態(tài)度影響學生行為及生活方式,是全人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終身學習的基石,培養(yǎng)正面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是學校課程的主要元素。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德育課程內容主要呈現如下特點:1)將價值觀及態(tài)度等觀念操作化,明確其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建立體育道德、體育精神內涵和行為規(guī)范的對應體系,以便于學生理解和實踐。2)身體活動、技能習得及價值觀與態(tài)度養(yǎng)成緊密結合,相互整合,從中凸顯了學校體育課程中人從身體到心智進行整體性塑造的功能和責任。3)德育具有生活化、多元化等特點。要求學生能在具體生活情境、特定的社會背景中運用學習過的知識與技能,在相關的人際語境中,形成正面的價值觀與態(tài)度。

      4結論

      1)強調體育課程內容的銜接。Oliva認為銜接是指課程不同層級之間的連續(xù)性,例如小學課程與初中課程、初中課程與高中課程的連續(xù)性,其重要之處在于減少不同學習層次之間的縫隙,讓學習者順利地從一個學習階梯過渡到另一學習階梯。我國香港地區(qū)體育課程內容垂直銜接且層階遞進的課程內容體系,保持了教學活動的連貫性,培養(yǎng)目標的一致性。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沒有站在系統(tǒng)論的高度對體育課程內容進行一體化設計,中小學各學段的體育課程內容并未形成有效銜接、梯次遞進。未來應基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及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等視角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從而建構內容豐富多樣,層次分明,結構完備的課程內容體系。

      2)體育課程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從人的全面發(fā)展角度出發(fā),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規(guī)定一定教育經歷后其必須擁有的基本素養(yǎng)和能力,解決的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教育問題,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課程指引將課程目標轉化為9種共通能力,實現從“課程理念一課程目標一共通能力”,三者一以貫之,層層之間相互轉化,形成有機的邏輯聯(lián)系,這是最新一代我國香港地區(qū)高中體育課程標準設計的主軸,也是香港進行新一輪“基于共通能力”的課程改革的重要模式?!吨敢窂娬{通過身體活動、專題研習及多學科整合知識,培養(yǎng)學生實用的共通能力。

      3)體育課程應滿足特殊學生的學習需要。我國香港地區(qū)課程指引修訂專家組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接受高質量的體育課程,其核心目標是滿足學生身體、社會、認知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涉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課程指引特別強調,在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下,提供一個彈性、連貫及多元的課程體系,以便照顧不同興趣、需要和能力的學生學習的多樣性。2009年頒布為智障學生而設定了《體育課程及評估補充指引》。指引強調要按照學生的特性、能力、興趣和實際需要在內容、學習進度及預期學習成果方面作出調適,而且要求不同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彈性的能適切智障學生發(fā)展的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評價,逐步漸進達成預期學習目標。這些理念和要求在我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也有提及,但在學習目標及評價方面未能對特殊需求的學生有針對性的要求。endprint

      猜你喜歡
      體育課程高中香港
      拓展訓練納入中學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對高職護理專業(yè)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高中學校“三心素養(yǎng)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香港ifc商場
      香港
      涡阳县| 抚松县| 门头沟区| 陵川县| 巴彦县| 和顺县| 化德县| 滕州市| 武汉市| 塔城市| 大冶市| 西平县| 周口市| 吉安县| 北川| 克山县| 观塘区| 乌什县| 弥渡县| 惠州市| 灵山县| 朔州市| 收藏| 苏尼特左旗| 宜城市| 宜兴市| 衡南县| 上饶县| 博罗县| 宣恩县| 仙居县| 宁远县| 鱼台县| 兴义市| 林周县| 东莞市| 敦化市| 页游| 澜沧| 彰化市|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