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心理語境在文學作品中的使用,能有效地體現(xiàn)原作者的思維、性格以及心理特征,其還對文章中的語言交際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從語境以及心理語境的基本概念出發(fā),對其在文學作品中的使用狀況進行分析,并以錢鐘書《圍城》中方、唐二人的交際過程為例,深入地探析心理語境在文學作品中的藝術表現(xiàn)力。
文學作品主要是通過對某一特定的背景的描述,進行一定的表達以及創(chuàng)作,這個背景也就是文學作品當中使用的語境。心理語境作為心理學和語言學的交叉,其目前也是文學領域研究的重點。而《圍城》是我國當代的著名小說,其中所含的文化知識非常豐富,因此,探析《圍城》當中所使用的心理語境,能深刻地體會其在文學作品當中的藝術表現(xiàn)力。
一、語境以及心理語境的基本概念
(一)語境的基本概念
語境主要指的是運用語言的具體環(huán)境。狹義的語境主要指的是在同一個語言活動現(xiàn)場下的語言環(huán)境,其對語言的表述以及理解有著重要的意義。同一句話在不同的場合,由不同的對象說出,都有著不同的涵義。而廣義的語境主要指的是語言使用的一整個時代,以及以整個社會的特點為背景的語言環(huán)境。通常來說,語境主要有兩個作用,即限制作用以及補充作用,限制作用主要指的是語境限制語言的使用,例如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下,其表達出的含義不同。同時,語境對句子的理解也有著一定的限制作用,有些句子一旦脫離語境就很難理解。而語境的補充作用,可能賦予一個句子更深層次的意義。例如,在理解一個句子時,很容易會理解其字面意思,而語境會補充這個句子的含義。在理解句子深層次含義時,要注意聯(lián)合上下語境。
(二)心理語境的基本概念
與語境不同,心理語境主要包含了人物在某個場景中的心理過程,其主要是將主體的內在心理通過外界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因此,也可以稱為心理背景。心理語境覆蓋面非常廣,其包含了主要人物的身份年齡,甚至還包含了其主要的性格、情感以及意圖等。由此可以看出,心理語境中主要包含了認知因素以及感情因素。心理語境同樣包括狹義以及廣義兩個方面。狹義上的心理語境,主要針對的是個人的主觀概念,其主要存在于交際語境當中,而人物的心理世界就包含于交際語境當中,通過心理世界,讀者可以感知到人物的情感以及意圖,人物通過對話的方式,將自己的內心過程表述出來。由此可見在研究心理描寫時,要將其與語言描寫相結合。而廣義的心理語境主要包含整個社會的心理以及個人主觀上的心理,其具有同一性以及多樣性兩個特點,其中,同一性主要體現(xiàn)了整個社會的影響因素,而多樣性則體現(xiàn)了人物個體的內心因素。此外,個人的心理環(huán)境也會隨著場景及語境的交替而產生變化。由此可見在研究心理環(huán)境時,還應考慮文化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
二、心理語境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
心理語境在各學科之中都應用廣泛,而在文學作品中,其最常用的就是矛盾修飾法心理語境。在描寫矛盾修飾法心理語境時,主要是通過對話雙方在對話時,由于心靈上的默契而理解對話中的深層次含義。這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文學作品中朦朧的美感,使讀者在讀到這段對話時感同身受。在描寫矛盾修飾法心理語境時,說話者需首先營造周圍的語言環(huán)境,而說話者所說的話語與內心真實的想法是相矛盾的。因此,聽話者在聽話時要根據(jù)說話者所發(fā)出的明示動作以及已知信息,來推測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圖。而在這個推測的過程中,正是利用了矛盾心理語境來對其進行協(xié)調,而在通常情況下,讀者在讀到作者所刻畫的矛盾推理時,正是由于心理語境的協(xié)調作用,使讀者真正地感受到了文學作品表達的強烈的藝術效果。
三、心理語境在《圍城》中的應用
錢鐘書在日常生活中對心理學十分感興趣,而且其閱讀了大量的心理學著作,因此,其在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之中,常常把心理描寫應用到人物的刻畫當中,更是運用了諷刺的手法刻畫出了一個個生動形象或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秶恰纷鳛殄X鐘書所著的優(yōu)秀作品,其中所應用的心理描寫被大眾所稱頌,并且對我國現(xiàn)代小說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以《圍城》中方、唐二人的交際過程為例,著重探討心理語境在文學作品中的藝術表現(xiàn)力。文章的主人公方鴻漸更像是俄羅斯文學中的多余人形象,其缺乏一定的熱情,并且意志不堅定,但其始終還是想保留最后的尊嚴。而唐曉芙作為方鴻漸的摯愛,他與她之間的愛情是十分可悲的,唐曉芙始終期盼著女性的徹底解放,希望占有愛人的全部身心,但是方鴻漸顯然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唐曉芙在錢鐘書的描寫中,是一個非常立體的形象。其深深愛著方鴻漸,但是在眾人揭穿方鴻漸時,其內心感受到了深深的欺騙感,但是在看到愛人的懺悔并且數(shù)度哽咽之后,其內心怒氣與疼惜之情交錯,只能通過強烈指責方鴻漸來掩飾內心的尷尬,但是當方鴻漸不再辯解并放棄時,她內心驟然一轉。她心里著實盼望著對方不斷辯護求得原諒,但是口中說出來的話卻是未來再會,之后,在她送方鴻漸到門口之時,雨下得正大,心里著實想挽留住對方,希望他雨勢小點時再走,最終只是道了一句一路平安,借以隱晦地挽留對方。但是,在她送走方鴻漸回到屋中聽到女傭說方鴻漸正在馬路上凝視著她家的窗子時,她馬上希望將他再請回來,但是一切都遲了,方鴻漸最終還是轉身離去了。
在這段描寫中,足以看到唐曉芙的心理與其實際發(fā)出的話語之間的矛盾性,作者將唐曉芙的內心所想直接地表達出來,但是男主人公卻沒有讀懂其言外之意。由此可見,雖然說話人對語境進行一定的鋪墊,并且對話語的言外之意進行一定的暗示,但是聽話者卻不一定能真正地根據(jù)語境去了解其言外之意。由此可見,此時矛盾心理語境并沒有在二人之間起到協(xié)調作用,也就是說,如果矛盾心理語境能夠被對話雙方認知,那么對話雙方在交談過程中,便能解讀其引申含義,反之,雙方在對話時將對內在含義理解發(fā)生偏差,產生歧義。
四、結論
綜上所述,心理語境是在語言背景下所產生的一種心理行為和現(xiàn)象,其不僅對語言環(huán)境的塑造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加深了讀者對于作品中人物行為的理解和解讀。通過針對《圍城》中的心理語境進行探析,發(fā)現(xiàn)其作為語言學以及心理學中的核心,應當引起更多研究人員的重視和關注,而《圍城》的作者錢鐘書本人,也將心理語境的藝術表現(xiàn)力展示在了作品中,并進一步體現(xiàn)出了心理語境的藝術表達效果,從而為日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法庫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