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
摘 要:教育深化改革中的新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要忘記自己的角色,上好一堂課固為重要,但是讓學生更為高效地獲取知識才是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生成性教學模式先后“推翻”了接受性教學模式與預設性教學模式,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并被廣泛運用于教學實踐中。本文首先簡述生成性教學的基本概念、優(yōu)勢以及運用誤區(qū),并提出相應的改進與完善策略,強調合理運用生成性資源,發(fā)揮生成性教學模式最大的潛能,以期為高中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中學科教學;生成性教學資源;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10-2
引言:
生成性教學是指教師根據(jù)課堂中的互動狀態(tài)及時地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的教學形態(tài)。在生成性教學中,老師與學生圍繞課本內容展開情景的自主構建,讓學生通過與教師、課本的充分對話與交流,達到一種主動性的動態(tài)知識獲取。生成性教學模式是一種多樣化的動態(tài)教學模式,有十分廣闊的開展空間,相比較傳統(tǒng)的預設性教學,這種新型教學讓被動的知識性接受模式變?yōu)橹鲃拥闹R體系構建,強調對教學內容知識體系的動態(tài)生成,這種模式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獲取,便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生成性教學是對接受性教學的批判,對預設性教學的補充,對教師教學模式的全面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高中生相對思維活躍,采用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完全不能滿足高中生對獲取知識的需求,因此生成性教學對高中教學具有很強的適用性,本文對高中教學中生成性教學模式的分析探究具有積極意義。
一、生成性教學的本質特性
1.生成性教學理論本質
生成性教學模式是通過師生的互動,建立生成性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需求與興趣進行及時的判斷與評價,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不斷調整,營造出動態(tài)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高效地吸收知識。生成性學習模式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維特羅克提出并研究。他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過程,任何學習者參與接受的被動知識信息都無法在后期通過自主構建進而得以解釋與推論。換句話說,只有學習者主動接受知識信息,才能夠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并予以明確的推導與利用。學生自主推導出的知識其自身是一定理解的,而教師所講解的內容結構可能會不理解。他以心理學作為依據(jù)提出學習者的原始認知結構是促使他們學習的主要推動力,生成性教學理念就誕生于這種心理學理論,從心理學的角度確認學生的主體作用與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作用,重視新知識與記憶知識相互聯(lián)系的作用,當然,也要承認教師在這其中發(fā)揮了有效的指導作用[1]。
2.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定義
生成性教學資源是指教育范圍內的生成性資源,是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而產生的動態(tài)性資源,具有變化性與多樣性。這種資源是針對教育而誕生的,但是來源廣泛,可以是生活中任何生動形象具體的事物,可以隨時隨處地取而用之,相比較抽象的教學資源有更為靈活的可變性,便于學生接受與消化,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的主動性。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即刻參與到學習實踐中,從身邊的一點一滴抓起,在于日積月累長久的影響下幫助學生完善自身思想與情感。
3.生成性教學的優(yōu)勢
生成性教學是培養(yǎng)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良性互動的有效教學模式。生成性教學資源所具備的意識流特性與多樣性使得生成性教學模式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本文主要概述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①生成性教學能夠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生成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具有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在不偏離課本中心并結合學生的興趣下,合理取用生成性教學資源,能夠引發(fā)學生共鳴,提高課堂教學質量;②提高學生自信力。生成性教學中,教師會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予以積極評價,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積極鼓勵學生,進而提高學生自信力;③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生成性教學資源的生動性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高中生成性教學模式的誤區(qū)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課標的不斷深入施行,高中課堂教學紛紛開始注重生成性教學模式的運用。生成性的教學理念已經開始成為教師的共識,在長期的運用下漸漸形成一種習慣性教學思維,教學質量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師自身也樂于其中。一節(jié)課堂里經常會出現(xiàn)未有預約的精彩內容,教師與學生之間精彩的互動帶動整個課堂的活躍氣氛。因此,這種生成性教學模式在教師之間的推廣與傳播非常迅速,生成性教學所產生的各種精彩教學內容以及成為教師們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物極必反,高中教師在運用生成性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注意程度的把控,很多教師為了充分發(fā)揮生成性教學的效用或體現(xiàn)新課標的教學精神,在課堂教學中一味追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導致出現(xiàn)許多偏離課本中心的教學情況現(xiàn)象。本文具體分析闡述以下兩點生成性教學模式的誤區(qū):
1.對學生表揚的誤區(qū)
新課標提倡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維護學生自尊心,“以學生為主體”,加大對學生的鼓勵等,學校在開展教研活動中強調最多的都是此類話。因此,在開展生成性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對學生所有的問題都給予高度的評價與正面的鼓勵,即便學生的回答已經嚴重偏題,教師基于維護學生自尊心還是會進行親切甚至過分的表揚。雖然這種生成性教學形式確實是達到了教學氛圍的營造,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教師始終不能忘卻以課本為主的教學理念,這種不加以修改的生成性教學會導致課本知識體系中心價值的嚴重喪失,即便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卻起不到知識傳遞的作用。
2.偏離課文內容的誤區(qū)
由于新課標的預設性與生成性教學有更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可能會出現(xiàn)無法預知的意外。這些意外,有的可能會引起所有學生的共鳴,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氛圍;但還有些意外會突然導致課堂氣氛的尷尬。如教師對一些生成性資源的引用時會津津樂道,意外引用到了自己感興趣卻又偏離了這篇課文的內容,教學中過于忘我,談起來滔滔不絕,于是產生了很多與教學內容主題不相干的教學“垃圾”,這就導致一堂氣氛十分融洽的課卻沒能有效向學生傳遞知識,使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2]。
由以上兩方面的誤區(qū)可知,生成性學習資源動態(tài)性與多樣性的特點提高教學質量、營造教學氛圍的同時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因為這些生成性資源往往具有一定的意識流形態(tài),沒有確定性與方向性,可能內容剛脫口教師自己都會驚訝一番。這種生成性資源的教育價值大小不一,有積極作用,也會毫無作用,甚至產生負面作用。因此,教師應當注重生成性教學方向的把握,實現(xiàn)真正高質量的生成性教學[3]。
三、改進高中生成性教學模式、合理運用教學資源的策略
在基本了解生成性教學理論的內涵,并分析探討了生成性教學模式容易出現(xiàn)的誤區(qū)后,本文基于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在遠離生成性教學誤區(qū)的情況下提出下列生成性教學模式的改進方法以及合理運用生成性教學資源的策略。
1.情感交融策略
情感交融是生成性課堂教學能夠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先決條件。在生成性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行及時的評價,并提出相應情感引導策略。比如學生在對某一知識點產生枯燥情緒時,教師可以進行合理引導,幫助學生生成積極學習心態(tài);當學生受到表揚有所驕傲時,教師應當從課堂教學內容出發(fā),進一步提出疑問,激發(fā)學生不服輸?shù)膶W習精神;當學生有所厭學時,教師應當合理運用生成性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當學生缺乏知識學習的信心時,教師可以通過簡單基礎的問題進行提問,加強對該學生的重視程度,提高其課堂參與感,進而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力。
2.對話溝通策略
生成性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體現(xiàn)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溝通頻率的不同,生成性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靈活的教學優(yōu)勢展開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這一過程可以暫時脫離內容重心,重要的是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開口。這是一個微妙的教學經驗,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開口與一言不發(fā)兩種學習情況,盡管都在學習知識,但是開口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大多比一言不發(fā)的學生成績更為優(yōu)異,且自主學習能力更強,尤其是學科本身作為語言類學科,更應該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大量的對話方式來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與參與性,通過引出主題,讓學生自主交流,要避免枯燥,對個別性格內向的學生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對話教學,主動詢問他們對這個知識現(xiàn)象的看法,方式上要注意更為生動,帶著鼓勵性,不能過于刻板或嚴苛。還可以展開探究活動,讓學生之間進行課文中心思想的探討,不要刻意去糾正觀點的正反,如果對學生的觀點直接說明對錯,錯誤的學生會想:我怎么就錯了?應當首先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之后在進行客觀評價,這樣觀點錯誤的學生就會想:我錯在哪兒了?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渴望獲取知識,渴望知道知識的真相,課堂質量可想而知。
3.放飛創(chuàng)新策略
教師在開展生成性課堂教學時,要放飛教學思維,教師既可以運用生成性資源進行教學引導,也可以大膽地將問題拋給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參與機會,讓學生發(fā)揮對問題的想象,發(fā)表主觀看法,產生思維的突破與拓展,進而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可以首先引出課文題目,通過設立合理的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比如這篇課文的內容、所涉及的知識現(xiàn)象學生在哪里遇到過,教師先不說,讓學生大膽猜想與討論,學生紛紛發(fā)表看法,巧妙地營造了活躍的教學活動氛圍,同時又不斷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最后通過生動形象的生成性資源進行知識的展示與原理的解剖,讓學生更高效地獲取知識信息。這個過程中,真正的主體其實是學生,包括對問題的思考,對知識體系的自主構造等,都是學生自己或學生之間合作完成,教師只是起到了最后的謎底揭曉作用,并在成功吸引所有學生注意力的情況下,邏輯清晰地拆解問題,闡明問題的本質構造,給學生帶來不可磨滅的印象。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分析生成性教學理念的本質特性,闡述了生成性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與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xiàn)的誤區(qū),指出了一些教師對生成性教學的過度運用而出現(xiàn)偏離課文主題的現(xiàn)象,并提供了生成性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策略與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期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發(fā)揮生成性教學模式最大的潛能。
[參考文獻]
[1]李龍權.高中生成性課堂教學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5(06).
[2]張玉梅.淺析高中數(shù)學生成性課堂的構建策略[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08).
[3]葉林美.高中化學課堂“生成性”教學的實踐和思考[J].語文教學,2013(08).
基金項目:江蘇省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課題,江蘇省規(guī)劃辦立項課題《高中新課程生成性導學模式研究》,批準文號:D/2011/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