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芳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學習的關(guān)鍵時期,同時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容易被不相干的事物所干擾,進而影響學習的品質(zhì),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綜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學生;注意力;教學效率;策略
小學語文教育是基礎教育,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使學生從小打好語文基礎,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讓小學生愛上語文學習,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呢?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結(jié)合教材,走出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誤區(qū),改變學生在課堂教學教學中“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這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也發(fā)揮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
一、開放化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學的組織和開展都需要圍繞學生的興趣來展開,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盲目按照自己的思路開展教學,學生接受起來非常慢,而且容易出現(xiàn)消極心理,學習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使得學習效率更為低下。以《孔子拜師》的教學為例,我的本意是按照孔子拜師這條線索來講解課文,可是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這條線索非常淺顯,因此學生聽課的熱情并不高,相反,當我講到“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風塵仆仆”等詞語時,學生反而更有興趣。于是我決定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不再講解,而是讓學生給我講故事,我首先給學生一段時間進行準備,然后學生分別組成了四個小組。其中一個小組采用說故事的形式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給大家講了一下,第二個小組采用小圖畫的形式,把整個故事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了出來,第三個小組則是采用了表演的形式,把人物的對話、旁白等進行了還原,講到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途中的時候還繪聲繪色地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象,惹得同學哈哈大笑,最后一組同學采用了三句半的形式,把整篇課文進行了簡單總結(jié),學生記憶起來非常方便。學生的創(chuàng)新智慧讓老師都自嘆不如,有這么多的創(chuàng)意如果不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教師只是專制地在那里講課,課堂豈不了無生趣?
二、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多媒體技術(shù)的不斷更新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體驗和活力,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教師枯燥地教授,很多知識不夠形象和生動,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很容易走神。多媒體技術(shù)的出現(xiàn),實現(xiàn)了文字、視頻、聲音、圖片的有效結(jié)合,有利于充分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課文《女媧補天》,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興趣非常低。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授課過程中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首先我給學生展示了很多有關(guān)女媧補天的古代作品,讓學生了解那個時期人們的思想和認知,接著我用小視頻的形式把女媧補天的故事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學生看過之后跟我說:“老師,我們中國的女媧比美國的蜘蛛俠還要厲害!”這樣一個視頻能引發(fā)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時我也很感動,說明學生真的用心在學。后來,我又在課堂穿插了很多古代的神話故事,讓學生了解了神話的概念,學生對神話閱讀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激發(fā)學生不斷探究的欲望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分數(shù)至上的傳統(tǒng)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各方面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揚長避短,各顯神通。例如,有的學生非常喜歡閱讀和寫作,但是他們卻不善于口語表達,對于這類學生,我們可以將他與善于表達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大家共同討論和學習。還有一些學生特別活潑好動,他們幾乎沒有時間停下來靜心思考,對于這類學生,老師是最為頭疼的,他們各方面都非常優(yōu)秀,但是不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教師可以多給他們一些機會組織班級的集體活動,例如文娛匯演、各類比賽等等。對于學生的教育,教師要學會從多個方面去評價學生,從他們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創(chuàng)新性等展開全面評價。有效的教學評價能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教師應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評價為主的教學評價,使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評價,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多種形式的評價,這樣便于構(gòu)建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平等的評價關(guān)系,從而真正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此外,教學之余,教師要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教師對自己已有行為和習慣進行刻意的審視和考察,篩選并保持好的行為習慣,淘汰和改造壞的行為習慣,如認真檢討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是否表現(xiàn)了公正的品質(zhì)、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情感以及敏銳的判斷力,是否有耐心、親切感和幽默感等。教師可以通過寫反思日記、教學隨筆、教育博客、教育敘事等把自己教學過程中的點滴記錄下來,并進行深入思考形成有價值的資源來指導自己的后續(xù)實踐。
參考文獻:
[1]周文娟.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氣氛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36).
[2]馬東光.改革語文教學方式,建設幸福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11).
[3]金莉.如何運用教學語言讓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1).
[4]顧金芳.小學語文課堂的導入藝術(shù)[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