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茶陽饒氏略說

      2017-06-14 21:15:09饒寶忠
      尋根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大埔縣鄉(xiāng)紳士大夫

      饒寶忠

      據(jù)《大埔縣志》和《茶陽饒氏族譜》的粗略統(tǒng)計,從明朝中期至清末,茶陽饒氏族人取得科舉功名者進士8人名、舉人20人,生員就更多了。時人稱茶陽城內(nèi)饒氏“庠生盈城,秀才比肩”。明萬歷五年(1577年),布政使劉子興曾撰文稱茶陽饒氏為“世稱嶺南望族”。

      茶陽饒氏自宋末從閩汀州府遷來,譜記五世祖饒孔彰(守常)生當明初,當時嶺南“地曠人稀,公墾荒力穡,漸致家用饒裕。其天性公明果敢,鄉(xiāng)人但有曲直不明之事,由其咸就決之,無不服者”。

      六世饒孟廉獲授“承事郎”;七世饒輝獲授“將仕郎”。他們均急公好義,樂善好施,鄉(xiāng)評尤佳。七世饒金(奉訓大夫),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領(lǐng)鄉(xiāng)薦,歷官至劍州知州”,其為官清正,剛直不阿。平生隱惡揚善,恤匱拯弱,謀建大埔縣治,息盜安民,有功于鄉(xiāng)黨宗族。他的弟弟饒鑒則受學于明代大儒陳白沙(獻章),篤學好古,制知簡樸,熟于春秋三傳,饒鑒游學歸來后,興辦學堂,講學授教,粵東、贛南和閩西周邊地區(qū)的儒學后生翕然宗之。

      在各種版本的《大埔縣志·人物志》中,這兩個人分列在“宦跡”與“儒行”之首。由此可見,茶陽饒氏宗族在建縣前的神泉鄉(xiāng)(茶陽)社會中有多么大的影響和號召力。

      據(jù)譜載:饒金于正德五年(1510年)擢升四川劍州知州。致仕回鄉(xiāng)后,他以清遠、灤州兩都遠離饒平縣治,管理鞭長莫及,民生無法保障,乃請求朝廷割清遠、灤州兩都創(chuàng)置大埔縣,以塞盜源。嘉靖四年(1525年),巡撫熊蘭疏請置縣,嘉靖五年析饒平灤州、清遠兩都置大埔縣。

      置縣多年后,由于縣小丁少、稅賦多、攤派多,地方財政窮困。鑒于此,饒氏十世祖饒相(曾任江西按察副使)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上呈《奏撥大埔縣都圖疏》,奏請將程鄉(xiāng)所轄溪南都人戶丁糧二千多石撥補本縣應役,及將本縣糧米寄籍于海陽縣者撥回本縣,隨地當差,仍復舊額,每糧米五十石,人丁一百丁編為一里,則賦役丁糧稍為適均,少解縣民倒懸之苦,而獲永逸之休。

      可以看出,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茶陽饒氏士大夫首倡創(chuàng)設(shè)縣治,置縣之后又利用各種關(guān)系和辦法,努力維系縣域地方治理機制走向正軌和良性循環(huán)。

      在明代,嶺南很多新設(shè)縣治都與弭盜的目的相關(guān),而且往往是在本地宗族勢力的推動下起作用的,順德、新安等縣的設(shè)立都是如此。饒氏家族在大埔設(shè)縣治過程中充當?shù)慕巧?,既是基于該宗族在本地的影響,又毫無疑問強化了這種影響,奠定了饒氏成為邑域乃至嶺南“望族”的基礎(chǔ)。

      饒氏族人在饒金中舉出仕、饒鑒受學大儒之后,開始按照士大夫的做派,理學家的主張,按照古代宗法原則,來建構(gòu)地方宗族的規(guī)范,再以宗族規(guī)范來教化和影響周邊的民眾,這是明代以后地方士大夫建立地方社會文化認同的一個重要途徑。明代茶陽宗族社會的建構(gòu),是由地方上控制了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資源的饒氏士大夫勢力去實踐的,因此這也是在地方社會借助正統(tǒng)文化資源去樹立權(quán)威和維護權(quán)力的手段。在這一過程中,饒氏宗族借助國家權(quán)威,掌握了眾多地方資源。在建縣后,他們積極投入到縣域建設(shè)和社會構(gòu)建中去,并努力倡導儒家教育理念,以達到經(jīng)營地方、控制資源的目的。

      明、清科舉制度已經(jīng)完善,士大夫階層崛起,租佃制盛行,對人文的關(guān)懷及知識的普及,使宗族禮儀文化向社會各個階層普及,各個階層都開始接受儒家禮教。此時,在本縣地方社會的運行中,饒氏士大夫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他們的社會使命感、責任感空前增強,以重整社會秩序為己任,主動通過多種途徑有意識地對地方民眾進行宣傳教化。

      早在大埔建縣前,翰林陳獻章(白沙)和粵東、閩西、贛南的碩儒們常來神泉走訪,住宿在饒金、饒鑒兄弟等家中,他們窮究心性,發(fā)明義理,著書立說,啟沃后學,交流研究儒家立身濟世的精妙處。

      饒氏古建筑群既是普及儒家理念和平民教育的平臺,也是一本彰顯宗族文化和科舉功名的建筑教科書,主要有:“父子進士”牌坊、平陽堂大宗祠、太史第、大夫第、世魁祠、仙瑞堂(文獻世家)、冬官第、大理第、耕心堂、中翰第、儒官第、司馬第、奉政第、朝議大夫第、誥書第、光祿第、詒轂堂、明經(jīng)祠、水部書院和雙桂堂等等。據(jù)老輩人講,茶陽最多時有三十多座較大型的饒氏祠堂屋,這些饒氏祠堂、府第,占據(jù)了茶陽城內(nèi)約六成的民居建筑。想想這些帶著富貴和書香味的建筑名稱,就可以知道早期茶陽饒氏士大夫們的儒者威儀和經(jīng)濟實力。

      在客家人居住的地區(qū),祠堂屋既是居屋、宗祠,又是饒氏子孫和鄉(xiāng)民的學堂,還是士大夫們所喜愛的韶樂雅音(廣東漢樂)的排演場所。饒氏士大夫們在寬大的祠堂廳堂里講授與培養(yǎng)忠君、孝親、恭敬、誠信的內(nèi)容,向宗親和鄉(xiāng)民傳授儒家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饒氏宗族還通過旌表、勸諭、禁斷活動張揚符合儒家道德價值觀念和倫常禮教標準的行為,勸諭子孫遵從儒家的倫理規(guī)范,使當?shù)厣鐣纬苫ハ喽Y讓、尊老敬老的社會風氣,達到息獄訟、除盜賊、美風俗之目的,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

      粵東客家人崇文重教,古時候每年各宗族都會從族產(chǎn)中劃撥資金,資助困難學子入學、獎勵品學兼優(yōu)的學子,激勵族人送子弟讀書,以求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饒氏家族還置備大量的族產(chǎn)族田,最多時有五千多畝田地和更多的山場,分布在半個縣域。他們利用巨大的財力來鼓勵宗族子弟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族譜規(guī)定:凡是讀書之人均有獎勵,考得優(yōu)、恩、拔、歲、副貢生者,獎給旗匾花紅銀十二兩,赴省考路費銀六兩,赴京考路費銀二十兩,凡在外游學者給銀二兩,中舉人及進士則給銀百兩以上,連伴考學童亦給銀資助。在日常生活中,士大夫們還以自己的行為對家人施加影響,家族教化的成效非常顯著,在地方社會也產(chǎn)生了強烈的示范性影響。士大夫還在地方社會中采用各種方式教化民眾,倡導訂立鄉(xiāng)約、鄉(xiāng)規(guī),協(xié)助或自己興辦各種學堂,日常生活中履行博施濟眾的觀念。這些行為在民眾中樹立起宗族的威望,為人們做表率,在當?shù)厣鐣邪l(fā)揮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茶陽饒氏還首倡并捐資修建縣學宮、茶陽書院(由饒瀛洲捐巨資所建)等教育場所,士大夫們參與書院管理,任教說學,為之撰記、書序和譜寫詩詞。正是由于他們的教化活動,才將儒家倡導的理念深入灌輸?shù)矫癖娭小?

      翻開明、清《大埔縣志》,看到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姓氏是“饒”,做善事、好事最多的是饒氏,記錄功名職官最多的是饒氏。如:明嘉靖四年(1525年),大埔置縣后,建縣三十多年,未編修縣志。直到明嘉靖戊午年(1558年),知縣吳思立提議,前江西按察司副使饒相為縣志作序,中書舍人饒與齡主筆,終于修成第一部大埔縣志。后于崇禎年間二修,知縣張燮主持,由饒堪作序、饒希鎮(zhèn)等參修。嘉慶九年知縣洪先燾主持,翰林饒慶捷主修,饒峻參修。同治年間重修縣志,舉人饒于磐主修。民國大埔縣志,饒星帆參修。據(jù)考,大埔早期數(shù)次修縣志,均是茶陽饒氏士大夫們出錢出力最多,助修志銀及參與編志的饒氏族人(有功名者)均為各姓氏之最。

      再如助城工、奏撥都圖、奏筑城寨、養(yǎng)兵守邑、捍御寇盜、捐金拒匪、拯饑救災、撫孤助老、建廟砌街、設(shè)義田、置義山、獎勸學等。饒氏隆厚之功業(yè)數(shù)不勝數(shù),載入縣志者就有幾十宗。

      “父子進士”牌坊、“欽點翰林”、“欽點工部”、“恩科進士”、“文魁連捷進士”等楣桿石,“五花榮封”、“三鳳齊鳴”、“十代九大夫”等匾額,還有在“四郎公”始祖墓道邊二十多對雕刻著科舉功名的旗桿夾石,無不彰顯著茶陽饒氏的文明威儀。茶陽這個只有幾平方公里的小縣城,是縣域的權(quán)力、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而饒氏族人占了全城人口的六成(茶陽俗稱饒半城),祠第堂屋占了總數(shù)的七成,足見饒氏族人的社會地位。

      茶陽饒氏在外任官者大多政聲佳傳。饒金在閩、蜀懲奸除惡,義釋葉元玉,千古傳唱;饒相在贛東剿寇除弊,奉旨安民;饒嶝在寧海州防御???,息盜安民,歸鄉(xiāng)之日百姓泣送四十里,建祠立碑以志遺愛;饒芝在江浙造書院、修縣志,政聲卓著;饒鳴鎬在廣西立課程、勤指授,士風大振,人以振興之力歸之。當先賢們在外的官聲清名傳回縣域,自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激勵學子勤學苦讀,以早登廟堂為民造福。

      明朝時,因中央政權(quán)的觸角伸展度所限,嶺南縣以下的都圖里甲地方治理主要靠當?shù)氐泥l(xiāng)紳和權(quán)勢人物來維持。鄉(xiāng)紳和權(quán)勢人物扮演朝廷、官府政令在鄉(xiāng)村社會貫通并領(lǐng)頭執(zhí)行的角色。統(tǒng)治集團的政令、法令,無論采取何種傳播方式,想要使之傳遍鄉(xiāng)村社會,都必須經(jīng)由鄉(xiāng)紳階層曉知于民。當權(quán)者只需將政策、法令告之鄉(xiāng)紳,余下對鄉(xiāng)民的宣傳并使其執(zhí)行的過程便由鄉(xiāng)紳負責。其次是充當鄉(xiāng)村社會的政治首領(lǐng)或政治代言人。平時,鄉(xiāng)村民眾對朝廷政令及各種賦稅的服從或抗爭,首先反饋到鄉(xiāng)紳那里,并聽從鄉(xiāng)紳的建議,爭取鄉(xiāng)紳的認同,再經(jīng)鄉(xiāng)紳向官府反映民意。在這個由下而上傳遞鄉(xiāng)村民情民意的過程中,鄉(xiāng)紳刻意塑造自己作為一方民眾政治首領(lǐng)的形象,有時甚至與鄉(xiāng)民團結(jié)一體,充當鄉(xiāng)民利益的保護人。

      鄉(xiāng)紳階層是中國古代鄉(xiāng)村社會一種特有的階層,主要由科舉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當?shù)剌^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鄉(xiāng)或長期賦閑居鄉(xiāng)養(yǎng)病的中小官吏等在鄉(xiāng)村社會有影響的人物構(gòu)成。茶陽饒氏在歷史上一直以來形成了地位極為穩(wěn)定的鄉(xiāng)紳階層,他們在治理地方事務和社會教化方面做出過重大的貢獻。

      在文化傳承方面,茶陽饒氏族人更是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明、清兩朝均有大量的詩文著述,略計有饒金的《茶山詩集》,饒相的《三溪文集》與《椿桂集》,饒與齡的《松林漫談》,饒商的《古音纂》,饒華元的《西山錄》,饒與煥的《小史十卷》,饒重慶的《皇華記》,饒嶝的《莊文集》《漫言集》《白笑集》,饒慶捷的《桐陰詩集》,饒鳴陽的《竹軒文集》等。在清修縣志的“藝文志卷”中占了過半的篇幅。這些內(nèi)容極為豐富精彩的文章詩集在當時、當?shù)氐拇罅靠校瑹o疑也在大埔早期的人文歷史中起到了極大的教化作用。

      至今,在該縣廣為傳頌的“茶陽八景”詩便是翰林饒鳴鎬和舉人饒溶所作。饒鳴鎬,字苞九,號鳳軒(16971751),1732年壬子科舉人,次年即癸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廣西南寧府知府。饒溶,字席敦(16641738),進士、中書饒與齡之曾孫,康熙癸巳恩科舉人。

      猜你喜歡
      大埔縣鄉(xiāng)紳士大夫
      肥了騾子瘦了馬
      大埔縣老促會通訊員人手一份《源流》
      源流(2023年12期)2024-01-29 02:44:22
      宋韻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中華書畫家(2022年2期)2022-11-04 14:33:00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養(yǎng)
      法律史評論(2020年1期)2020-09-11 06:24:52
      文化分裂與秩序失落:《好兵》對英國鄉(xiāng)紳文化的反思
      從宋初筆記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國情懷”——以《南唐近事》《江南別錄》等為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04
      BUILDING EUROPE
      大埔縣陶瓷企業(yè)在廣交會上簽約9007萬美元
      源流(2017年6期)2017-07-31 16:34:22
      大埔縣
      源流(2016年10期)2016-12-10 05:42:34
      一壺酒與一活鵝
      快樂語文(2016年32期)2016-04-10 10:47:25
      丹凤县| 丹寨县| 文安县| 湘阴县| 金阳县| 绵阳市| 禹州市| 柯坪县| 会同县| 龙门县| 得荣县| 武功县| 武宁县| 蚌埠市| 太原市| 科尔| 金华市| 永吉县| 宁河县| 读书| 十堰市| 宝应县| 馆陶县| 甘泉县| 新密市| 沽源县| 大关县| 大邑县| 内丘县| 南昌县| 镇原县| 西畴县| 根河市| 利津县| 兴义市| 滕州市| 沂源县| 江阴市| 高淳县| 乌拉特前旗|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