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超
摘要:隨著社會的現代化發(fā)展,更多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被忽視,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本文對紫陽民歌的文本分析與演唱技巧進行了探討,文章從闡述紫陽民歌概況入手,進一步分析了紫陽民歌的歌詞文本意蘊,最后研究了紫陽民歌的演唱技巧。
關鍵詞:紫陽民歌;概況;意蘊;文本分析;演唱技巧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地大物博的環(huán)境為不同地區(qū)的炎黃子孫提供了創(chuàng)造不同文化的可能。比如在偏近中原等地區(qū)的百姓,在多山的環(huán)境中,形成了樸素的民風,并且創(chuàng)造了反應當地生活狀態(tài)的民歌作品。這些作品頗具特色,是不可多得的瑰寶。在現當代,應該更好地傳承下去,我們需要分析蘊藏在其中的藝術內涵,并且更好的演唱出來。
一、紫陽民歌概述
紫陽縣地處陜西省南部,由于該地區(qū)與其他省市的交融程度高,出現了復雜的居住人群,在不同的風俗影響下,這里出現了優(yōu)秀的紫陽民歌。在音樂學家們分析下,紫陽民歌是文化瑰寶,而其體裁則可以大致分成五類,包括勞動號子、山歌、小調、社火歌曲和風俗歌曲。和常見并且被學習的民間歌曲類似,紫陽民歌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被細分研究。比如,紫陽民歌中的勞動號子有漢江船工號子、放排號子、打夯號子等十余種。此類號子都是在差異化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中形成的,最終反映該地區(qū)百姓的生活狀況。另有山歌,紫陽地區(qū)多山,因此誕生的山歌也可以被稱為是在紫陽最為流行的民歌典型代表,呈現最豐富最有特點的歌曲類型。而從表現特征的角度分,紫陽山歌還可以被細化成山歌號子、山歌調子、通山歌、鑼鼓草四個類型。它們的分類和號子規(guī)律一致,都各有特色,并且需要不同的演唱方式完成。紫陽民歌中的小調歌詞是極具文人特征的,歌詞則重在反應百姓日常,因此即興特征某些,歌詞比較口語化,節(jié)奏明快、講求聲韻、朗朗上口,可以在演唱者的情緒影響下展現出感人的效果。
二、紫陽民歌的歌詞文本意蘊
(一)歌詞的形象自然之美
民歌的一大特征就是形象而自然,比如很多里巷小謠,在歌詞的運用上,總是偏向于運用大量的民歌語言,比如反應多情女子思念郎君,樂調婉轉動人,情誼深濃而綿長。在這種樸素的吟詠愛情的歌曲里,可以實現對感情的自然流露與表現,是一種滿滿的質樸純粹的美感。此類民歌的歌詞往往能準確而鮮明地體現主題,許多民歌都沒有明確的標題來點明主題,但卻可以深刻地體現歌唱民歌的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與情感內心,此類歌曲,會用委婉的表現形式和承載歌詞意蘊的具體形象,在自然表達之間實現對藝術作品的塑造和審美的理解。
(二)兼具含蓄與開放之美的歌詞意象
在勞動人民的感受和處理過程中,準確描述民歌曲目中要表達的形象,本質就是在人們生活現象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化概括,構造一副感人生動的畫面。此處所言的形象往往是指人物及其處的環(huán)境,還有和百姓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自然物。為了構造一個完美的藝術形象,需要從兩個角度入手,就是明確表現作品中具體的景象、事物,并且利用這些景象、事物,委婉地傳達一些更深層次的意蘊。
(三)純樸天真的歌詩之美
在紫陽民歌的系統(tǒng)中,存在許多歌詞可以直觀地表達曲目中蘊藏的純樸與天真。這里所說的純樸、天真的美,其實暗指一種樸素、單純、清新、淡雅、未加粉飾、杜絕做作的純粹美感,以此傳達出一種更為原始的、天然、并且比較透徹、明凈、具有特色的美感。在語言的運用中,準確地體現純樸天真,此時往往會使用某些方言詞匯記憶在一定程度上頗具特色的韻詞。比如雙生疊韻詞,本身是在兒童語言中常見的一種語言類型,而在紫陽民歌中,這些歌詞往往會出現。
(四)歌詞結構的對稱之美
毫無疑問,在傳統(tǒng)的民歌曲調中,在分句原則的關系下,紫陽民歌小調是把歌詞的旋律作為前提來實現分局的,并且分句中往往會出現很大的上下句形式。所以,歌詞就可以體現出一種對稱的和諧美感。此類對稱美,使民歌歌詞往往在詩體形式中呈現出整齊對仗或者參差對稱的特點,利用這種句式進行創(chuàng)作的民歌,往往可以被稱作一首體現時代特點的格律體新詩。
三、紫陽民歌的演唱技巧
(一)傳承與創(chuàng)新兼顧
隨著時代發(fā)展,現在我們演唱傳統(tǒng)民歌,既要傳承傳統(tǒng)中的精華部分,還有與時俱進,利用一些更為科學的發(fā)聲方式、歌唱技巧來進行演唱,同時還要借助大量民族聲樂的理論去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民歌演唱。在聲音的處理上,要盡量甜脆、明亮、純凈、柔和、圓潤、松弛、真摯、自然,努力體現民歌曲目中蘊含的濃烈的風格和特色,既要領悟隱藏在其中的民族審美意識和精神特性,還要注意用細膩微妙的演唱技巧。
(二)技巧與內涵把握相結合
在內容方面,民歌中的許多曲目都體現大膽奔放的特征,因此這些民歌會體現出強烈的“訴說”目的。百姓要借助民歌“訴說”自己的情感,因此往往會注重“字正腔圓”的表現特征。在專業(yè)訓練上,語音課堂上的老師往往要求需要強化對咬詞、吐字的訓練,保證字聲、字調、字韻準確,唱字出聲的位置正確,字頭、字腹、字尾的聲音轉換正確。對像紫陽民歌這樣的民間音樂來說,旋律是大家親切的音調,而內容有取材于現實生活,是對自己所處環(huán)境的感受和表達,因此內涵濃厚。為了更好地演唱,我們要了解該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百姓習俗、群眾性格特征等等方面的背景知識,再根據聲樂學習的目的,更為準確地進行聲樂演唱。
(三)從音樂本體角度把握演唱技巧
從音樂本體的把握上來認識紫陽民歌的演唱問題,在紫陽民歌中,山歌以四五聲音階為主,調式以五聲徵、羽調式為主,旋律多以小三純四度并以級進的方式為主,多采用四聲音階。其山歌的曲調單純而古樸,它多以高腔演唱,聲音悠揚嘹亮,高音區(qū)常用假聲演唱。在許多極具特色的小調民歌中,音樂形象具體,從小處著眼,用細節(jié)描寫來間接抒情,這就要求在演唱時把握細節(jié)。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紫陽民歌的文本分析與演唱技巧的探討,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傳承傳統(tǒng)文化。相關人員要明確紫陽民歌的概況;同時把握紫陽民歌的歌詞文本意蘊,包括歌詞的形象自然之美、兼具含蓄與開放之美的歌詞意象、純樸天真的歌詩之美 、歌詞結構的對稱之美;在此基礎上,探討紫陽民歌的演唱技巧,做到傳承與創(chuàng)新兼顧、技巧與內涵把握相結合、從音樂本體角度把握演唱技巧。
參考文獻:
[1]戴承元、余海章:《遺留在紫陽民歌中的明清移民印記》,連載于《安康學院學報》,2006 年第 1、2 期
[2]張宣強:《紫陽民歌概述》,紫陽民歌教材,中共紫陽縣委宣傳部、教育體育局、文化旅游局編?。?004 年內部出版),后署名張宣強、李春芳,發(fā)表于《紫陽民歌選編》,2008 年,三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