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花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對外交流頻率提高,人們?yōu)榱烁玫貙崿F自我,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對外交流能力。在這種狀況下,外語教學的地位不斷提高。語言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其需要一定的實踐來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然而,長期的母語使用,會使得學生具有極強的依賴性。在學習其他語言時,存在極大的限制。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其有義務就當前外語教學質量較低的狀況加以解決。新媒體是當前的一種資源收集與存儲的渠道,其中也融合了較多的教學資源。如何結合新媒體對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加以建設,是我國當前較多高校所關注的重點。筆者結合新媒體的內涵以及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建設的相關要求加以解析,并且提出,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建設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有效地提高我國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建設,并且推動人才培養(yǎng)的進度,為社會輸送更加優(yōu)質的人才。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外語;教學資源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先進的交流渠道與設備也不斷產生。傳統(tǒng)的一些事物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新媒體其以網絡作為基礎媒介,打破了紙質媒體的束縛,為信息的傳遞與收集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可能。當前,新媒體平臺也在逐漸增多,其使用范圍相對擴大。目前,其不局限于商業(yè)領域,在教學領域的應用也相對頻繁化。高校外語教學作為當前教學的重難點,對其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而新媒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有效地為其提供教學資源與強大的技術支持,從而使得其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有所改變。而教學資源作為其最為重要的內容,如何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加以建設,這對于其整體教學的發(fā)展十分重要。
一、新媒體解析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于傳統(tǒng)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而言的新的媒體形態(tài)的總稱。其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多種現代化科學技術影響下形成的交流平臺。就這點而言,新媒體其與傳統(tǒng)媒體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形態(tài)。另外,新媒體也是一個龐大的概念。在廣義的新媒體中,其代指一切以現代化形式向用戶提供信息與娛樂服務的傳播形式。該種傳播形式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其便捷性更強,再者,其更新速度快,資訊的時效性更強。從某個角度來說,其更加符合媒體時效性的要求。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事物,其也從最早的無人問津發(fā)展到當前的覆蓋面極廣,且使用范圍相對較大。就這一點來說,新媒體日后的發(fā)展范圍將會更大。早期的新媒體運用僅限于較少的領域,而如今的新媒體運用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尤其是教育領域,引用新媒體后,其信息收集更加便捷,信息傳播更加快速。其能夠有效地將教學資源整合篩選,為學生學習提供優(yōu)質服務。
二、新媒體環(huán)境對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建設的影響
(一)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其技術形態(tài)會對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建設狀態(tài)有所沖擊
新媒體技術與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建設形態(tài)存在極大的差別。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建設主要以紙質為載體,其包含的內容局限性較強,且在保存難度上相對較大。另外,這部分資源在收集難度上也相對較大,這就使得其建設時間長、建設難度大。而隨著高校外語引入新媒體技術,其對傳統(tǒng)的資源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某個程度上來說,新媒體技術的引入即加強了資源建設的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資源建設的壓力。
(二)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其會對教學資源應用狀態(tài)有所沖擊
傳統(tǒng)教學資源的應用以閱讀為主,但是其閱讀有限性較強。而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于這部分資源的應用,不用再受到其資源數量的牽制。在某些資源的引用上,其便捷性較強。
(三)新媒體傳播形態(tài)將會對教學資源傳播形態(tài)有所沖擊
教育是一個較大的范圍。為了保證教育的全面,教育資源本身就應該互通。然而,在傳統(tǒng)教學資源的收集與管理中,其地域性很強。多數學校的教學資源量都相對較少。尤其是在教學資源傳播上,其傳播速度慢、失誤率高等不足,對其產生了嚴重的限制性作用。所以說,新媒體傳播形態(tài)對教學資源傳播形態(tài)是一個巨大的沖擊。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建設的優(yōu)勢
(一)處理技術更為先進
新媒體其本質上就是包含了多種現代化科學技術種類所創(chuàng)建的一個新的媒體形態(tài)。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這些相對于傳統(tǒng)的媒體形式來說,其處理技術都更加先進。這部分技術運用于教學資源建設時,能夠極大的節(jié)約其人力與物力。
(二)應用媒體相對多元
新媒體是指一系列的技術,而不是單純的指某一種技術。因此,在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建設中,其能夠應用的內容也相對多元化。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保存,側重于紙質檔案。該種保存形式便捷性較差,長久性不足,在某些時候,保存都相對不便。而應用媒體多元化,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三)傳播形式網絡化
新媒體其包含的技術種類較多。但是,其從本質上來說,就是需要依靠網絡所實現的一種媒體形式。因此,在高校外語資源建設中,其也能夠依靠網絡進行收集和傳輸。
四、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建設的具體內容
(一)教學資源與網絡平臺有效結合
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與網絡平臺存在一定的分離性。很多高校都習慣性的將教學資源壟斷化或者說保留化,以保障自身的文化特色。尤其是一些學術性的內容,其必須要進行良好的保存,以避免學術結果被剽竊。在這種狀況下,教學資源的交流就相對較少,學校與學校之間沒有溝通,學生與學生的知識無法互相了解,自然,其發(fā)展的可能也就相對較低。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絡平臺與教學資源將會融合到一起。從某個程度上來說,教學資源將會直接進入網絡平臺。這就使得教學資源的可交流性提高,各個高校的發(fā)展更加快速。
(二)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
課堂教學是指教師在固定課時的講學,而網絡教學其既包含了教師在固定時間的網絡知識傳授,也包含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單純的課堂教學其教授的知識面相對有限,學生無法自我進行突破。而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外語教學也會設立一定的網絡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學生既可以進行資料的查找,又可以加以溝通。一般來說,學生對學生的問題認知,才是最佳途徑。加強兩者的溝通方可有效地促進其各自的成長。另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學習的知識其實際上屬于“正統(tǒng)”,而在網絡教學上學習的知識,大多屬于擴展。新媒體環(huán)境下,這兩者有機結合,方可使得學生整體知識面擴大。
(三)學生學習與網絡學習的有效連接
學習不是一個時間段的過程,而是永久過程。我國在長期的教學中,存在一個極大的誤區(qū),就是教然后學。這個動作具有一定的先后性,這也形象的表明了我國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心理。如果教師不教,那么其也不愿意學習。而新媒體應用于高校外語資源建設時,其將教與學結合起來。其中既有教的部分,又有學的內容。學生只需要合理的安排自身時間,并且適當地在網絡上進行知識的擴展,從而使得自己學習的機會增多,就有可能提高自身的成就。從某個方面來說,其是自主學習與教學的結合。
(四)校內外資源的整合與統(tǒng)一
新媒體中包含了各色各樣的資料。而在教學中,其資料多是學校長期沿用下來的。這部分資料在新媒體上也很難發(fā)現。而新媒體運用于高校外語資源建設中,其就會將這部分資料融入高?,F有的平臺中。這就使得校內外資源有效地整合,并且統(tǒng)一。進而為我國教學資源的豐富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五、結束語
新媒體是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一種產物,其既是信息的傳輸渠道,也是信息的儲存場所。傳統(tǒng)教學資源相對固定且呆板化,在應用過程中,其無法做到及時更新與增加。這就使得教學會存在一定的延后性。尤其是語言類學科,其十分重視學習的及時性。因此,在我國高校外語教學中,其十分重視教學資源的更新與收集。在這種狀況下,引入新媒體。其能夠有效地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與老師教學的聯(lián)合,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然而,在實踐中或許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加以調整,使之達到最優(yōu)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覃幼蓮.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0:106-109.
[2]劉全國,劉杰.機輔環(huán)境下高校外語教學資源分配的補償機制[J].江蘇高教,2013,03:88-89.
[3]孫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吉林省高校教學資源整合利用問題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07:169-171.
[4]胡敬.試論多媒體在中國西班牙語課堂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6.
[5]董劍橋.高校外語教育技術資源配置的系統(tǒng)觀[J].外語電化教學,2004,05:52-55.
[6]史珠子.英語學習資源網站的信息構建研究[D].天津外國語學院,2008.
[7]黃海英,魏文娟.論新疆高校預科生的多元讀寫能力培養(yǎng)[J].雙語教育研究,2016,0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