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
【摘要】語文教師不單要傳授給學生知識的運用方法,還要著重養(yǎng)成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文結合教學案例論述了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策略:鼓勵學生開口表達、激發(fā)學生表達興趣、教給學生表達技巧、在實踐中鍛煉表達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表達能力 提高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A-0090-02
語文是重要的語言學科之一,需要學生將知識內化并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從當前情況看,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綜合型人才已經(jīng)成為了當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而語文這一學科的綜合性較強,其有關知識在平常生活學習中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以外,還需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將來的全方位發(fā)展作鋪墊。
一、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受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
傳統(tǒng)講課模式通常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學生被動聽講,很少有機會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種單向授課的教學形式降低了學生的地位,使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表達意識變得淡薄,他們僅僅是在課堂上機械化地接收教師灌輸?shù)闹R,不利于表達能力的提高。此外,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束縛下,教師很少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要提高學生表達能力,語文教師應當注意改進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找到科學的培養(yǎng)方法。
(二)不重視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受應試教育思維影響較深,觀念比較落后。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把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放在第一位,不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有的學生不喜歡在課堂上開口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并且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很少交流,有的學生甚至產(chǎn)生了心理障礙,逐漸喪失了與人打交道的信心。
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鼓勵學生開口表達
不論是從課堂教學看,還是從實踐角度看,小學語文教學都應當把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tǒng)教學手段,積極采用新型表達形式,對學生實施培訓和指導,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教師在教學中時時鼓勵學生將平時學習及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等,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并在此過程中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用詞失誤等,使得其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得到良好訓練。此外,教師還可以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入講解,使學生在創(chuàng)新的語境下掌握表達技巧。比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半截蠟燭》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大致了解課文所講述的內容,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同敵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和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待學生知曉文章大意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學生可以自主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設計人物臺詞、情緒轉變、情節(jié)走向等,將這個經(jīng)典故事有聲有色地展現(xiàn)出來。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觀看他人表演,找出自己語言表達的不足,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
對于好奇心重的小學生而言,興趣是其最為主要的學習因素和推動力量。有了表達興趣,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表達。興趣能促使學生追求新知識,發(fā)揮新能力。教師要學會充分引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靈活地讓學生把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給學生制造更多的表達機會,并對其表現(xiàn)進行指導和鼓勵。例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文時,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小女孩點燃火柴后看到的種種美好景象。學生觀看之后,教師提出問題:“小女孩因為冷,看見了烤鵝;因為痛苦與孤獨,看見了圣誕樹和自己的奶奶。那她看到的這些究竟是不是現(xiàn)實中的事物呢?文中所講的兩個‘幸福又代表什么呢?”學生對此產(chǎn)生了好奇心和興趣,然后與同學積極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幾名同學回答上述問題,讓其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對學生給出的答案逐一進行點評,對表達得好的要予以贊賞,對表達稍弱的也要給予鼓勵。這樣一來,多數(shù)學生都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的興趣,同時加強了表達信心。
(三)教給學生重要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表達的原則、規(guī)律與方法,學生要想更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就需要在恰當?shù)牡胤酵咨七\用表達技巧。若要對教材知識進行分析、理解、掌握,也需要了解表達技巧的相關作用。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常用術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結構安排等,提升學生的表達水平。例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爬山虎的腳》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詞句,像“一順兒朝下”“鋪得那么均勻”“漾起波紋”等,讓學生體會這些表達方法的感染力,然后提問學生:“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描繪得如此具體形象,是因為采用了哪些表達方法?”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并在實際生活中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教師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并學會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讓學生觀察黃昏時的云朵、春天開的花等,再教給學生恰當?shù)谋磉_技巧,如比喻、擬人、烘托、渲染等,使學生注意留心觀察生活,進一步提升表達能力。
(四)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師帶領學生展開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實際培養(yǎng)及訓練,將使得學生的表達能力獲得突破性提升。學生只有多說、多練,在現(xiàn)實生活中積累豐富經(jīng)驗,才能優(yōu)化自己的表達水平,使自己的語言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與一些課外活動,為學生構建出輕松愉悅的表達環(huán)境,讓學生可以利用多種形式改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來到荷塘邊上,讓學生一邊游玩,一邊觀察。這樣不但能夠舒緩學生的心情,還能讓學生通過欣賞優(yōu)美的景色,產(chǎn)生真實的審美體驗。教師再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說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為什么荷葉又是小青蛙的歌臺?”學生有了實踐的觀察和感受之后,便容易回答出教師的問題。學習了該篇課文的表達方法,學生在課后以日記的形式描寫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以此鍛煉了書面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中的基礎課程之一,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關系到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響其一生。小學語文教師要高度關注學生表達能力的養(yǎng)成,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途徑,激發(fā)學生表達的興趣,教給學生表達的技巧,并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