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婷,林梓龍,黃 華
(肇慶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廣東肇慶 526061)
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
陳江婷,林梓龍,黃 華
(肇慶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廣東肇慶 526061)
為了探討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考察心理彈性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采用問卷調查法對1 018名農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1)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心理彈性之間兩兩相關顯著;(2)農村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其應對方式具有正向預測作用,對其心理彈性具有負向預測作用;(3)農村教師的心理彈性對其應對方式具有正向預測作用;(4)農村教師的心理彈性在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農村教師;工作壓力;應對方式;心理彈性;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近90%的農村教師承受著較大的工作壓力[1-2]。農村教師和城市教師面臨的應試壓力同樣巨大,并且在農村地區(qū),由于教師稀缺、教育條件受限、教育管理不科學等局限性因素,教師的工作負荷、工作壓力加劇[3]。農村教師總的壓力水平比較大,甚至有的教師反映工作壓力嚴重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研究顯示,工作壓力強烈干擾著農村教師對職業(yè)的認同度,教師離職傾向嚴重[3]。因此需要對農村教師這一特殊群體在如何應對壓力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應對方式是指個體在挫折或壓力面前所采用的認知和行為方式[4]。研究顯示,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積極的應對方式可以降低教師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率[5]。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在面對困難或者處于逆境狀況時能夠成功應對并適應良好的能力[6]。正是因為心理彈性能夠使個體更好地從生活的重大應激源中恢復過來,能夠培養(yǎng)個體良好的人格特征,促進個體的主觀幸福感,為此,作為人類靈魂的塑造師,教師的心理健康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然而,面對愈來愈大的工作和社會壓力,探究出緩解農村教師工作壓力的應對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假設心理彈性起中介作用,探討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考察心理彈性影響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的途徑。
(一)研究對象
選取1 100名農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共回收有效問卷1 018份,有效回收率為92.55%。其中,男教師360人,女教師658人;35歲以下教師620人,36~45歲教師337人,46歲以上教師61人;教齡5年以下者293人,教齡6~10年者186人,教齡11~20年者407人,教齡20年以上者132人;已婚者767人,未婚者251人;大專學歷者479人,本科學歷者491人,其他學歷者48人;年級組長及以上教師163人,普通教師855人;幼兒園教師206人,小學教師360人,中學教師452人。
(二)研究工具
1.教師心理彈性問卷
采用張旭東等人編制的“教師心理彈性問卷”,問卷題目根據(jù)問卷維度設定,共41個題目,包含10個維度,分別是自我效能感、朋友支持、目標明確、調適能力、家庭支持、交往能力、同理心、情緒穩(wěn)定性、歸因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問卷經克隆巴赫(Cronbach’s α)一致性系數(shù)檢驗,總問卷的α系數(shù)為0.945。
2.教師壓力問卷
采用石林等人編制的“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問卷”[7],由36道題目組成,包括8個維度:教育教學改革、學生問題、學校管理問題、工作特征、職業(yè)發(fā)展問題、身心特征、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經檢驗,這一部分問卷的Alpha系數(shù)為0.945,說明這一部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相對較高,可以信賴。
3.應對方式問卷
采用張旭東等人編制的“應對方式問卷”,問卷題目根據(jù)問卷維度設定,共41個題目,包含8個維度,分別是自我防御機制、轉移、調節(jié)情緒、總結經驗、轉換視角、傾訴、自我保護、調整心態(tài)。問卷經克隆巴赫(Cronbach’s α)一致性系數(shù)檢驗,總問卷的α系數(shù)為0.904。
(三)研究程序
以學校和培訓班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問卷填寫均采用無記名方式,要求調查對象做出獨立的、不受影響的自我評定。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22.0進行。
(一)農村教師工作壓力、應對方式和心理彈性之間的關系
1.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
將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進行雙變量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農村教師的應對方式總分與工作壓力總分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應對方式中的自我防御機制、自我保護與工作壓力中的多個因子具有極其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調整心態(tài)、調節(jié)情緒、總結經驗與工作壓力的多個因子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轉換視角僅與身心特征有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傾訴僅與學生有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表1 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
2.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心理彈性的相關分析將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心理彈性進行雙變量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農村教師的工作壓力總分及各因子與心理彈性總分呈極其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表2 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心理彈性的相關分析
3.農村教師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
將農村教師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進行雙變量相關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農村教師的應對方式總分、轉移、調節(jié)情緒、總結經驗、轉換視角、傾訴以及調整心態(tài)因子與心理彈性總分呈極其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應對方式中的自我防御機制、自我保護因子與心理彈性總體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表3 農村教師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
通過以上相關分析可知,農村教師的心理彈性與工作壓力呈極其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應對方式具有極其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應對方式與工作壓力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提示我們心理彈性水平越好,面對工作壓力所采取的應對方式就越積極、成熟。這三者兩兩顯著相關,因此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農村教師的工作壓力和應對方式的關系,檢驗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
(二)農村教師工作壓力、應對方式、心理彈性的回歸分析
1.農村教師工作壓力對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為了驗證工作壓力對應對方式的預測作用是否顯著,同時檢測其預測力如何,我們采用線性回歸分析對其進行研究。如表4所示,以工作壓力為X,應對方式為Y,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工作壓力可有效解釋應對方式9%的變異量。其中工作壓力對應對方式具有極其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注:“X”指自變量,“Y”指因變量,下同。)
2.農村教師工作壓力對心理彈性的回歸分析
以工作壓力為X,心理彈性為Y,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工作壓力逐層進入回歸方程,可有效解釋心理彈性11.5%的變異量。工作壓力對心理彈性具有極其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
3.農村教師心理彈性對工作壓力的回歸分析
以心理彈性為X,應對方式為Y,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心理彈性總分進入回歸方程,心理彈性可有效解釋工作壓力9%的變異量。心理彈性對應對方式具有極其顯著正向預測作用。
表4 農村教師工作壓力對應對方式的逐步回歸分析
表5 農村教師工作壓力對心理彈性的逐步回歸分析
表6 農村教師心理彈性對應對方式的逐步回歸分析
(三)心理彈性的中介效應檢驗
通過對以往相關資料的分析,對農村教師的工作壓力、應對方式及心理彈性做出假設:心理彈性在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中起中介作用(假設模型見圖1),因此依照溫忠麟等人[8]所提出的檢驗中介效應的相關步驟,對心理彈性作進一步的中介效應檢驗。
圖1 心理彈性為中介變量的假設模型
依前面的分析可知,工作壓力、應對方式和心理彈性三者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符合中介效應檢驗的基礎條件。中介效應檢驗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以工作壓力作為X,應對方式作為Y,采用進入的方法做回歸分析,檢驗c;第二步,以工作壓力作為X,心理彈性為W,采用進入回歸的方法,檢驗a;第三步,以工作壓力和心理彈性作為X1,應對方式作為Y,采用進入回歸的方法,檢驗b和c′。具體見表7。由表7可知,工作壓力對應對方式的總效應c顯著(β=0.066,p<0.001),工作壓力對心理彈性的路徑系數(shù)a顯著(β=-0.177,p<0.001),工作壓力和心理彈性聯(lián)合作為自變量對應對方式的路徑系數(shù)b、c′顯著(b:β=0.300,p<0.001,c′:β=0.119,p<0.001)。根據(jù)檢驗程序,由于a、b、c、c′顯著,所以心理彈性在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部分中介效應顯著,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80.45%。
表7 心理彈性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一)農村教師工作壓力、應對方式和心理彈性的關系
1.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
研究表明,農村教師的應對方式總分與工作壓力總分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與張虎祥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9]。在本研究中,農村教師的應對方式除了與所在農村學校的管理與質量有密切關系,還與自身的身心素質有很大關系。當農村學校的工作壓力越大、學生越難以管教、學校管理越不合理、工作難度越大、身心特征越不良以及家庭支持越少,農村教師就越傾向于采取非理性自我保護等的應對方式,越少采用調節(jié)心態(tài)、調節(jié)情緒和總結經驗等積極應對方式;而當農村教師缺乏擁有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便容易情緒低落,遇事難以換角度思考問題,因此更傾向以消極的方式應對壓力。另一方面,當教師越受學生問題困擾時,其傾訴和交流的應對方式頻率也下降。
2.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心理彈性的相關分析
結果顯示,農村教師的工作壓力越大,越不利于其心理彈性的良好發(fā)展。當學校的管理和質量難以提高、學生難以管教時,農村教師工作壓力大,其自我效能感、對目標的明確性以及調適能力等也有所下降;農村教師看待事物越是消極,身心狀況越惡劣,其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越受阻,家庭環(huán)境越惡劣,就越難以體會到來自朋友和家庭的支持、難以擁有明確的目標和適應能力,其情緒的穩(wěn)定性、對事物的歸因和解決能力下降,心理彈性發(fā)展受阻。
3.農村教師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心理彈性越高,越傾向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這與王瑤的研究結果相似[10]。農村教師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來自朋友的支持越充分、對目標的明確度越高,其調適能力、交往能力等越強,就越能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對待工作壓力也越能采取轉移、調節(jié)情緒,在總結不足與經驗中學會成長,在與他人傾訴過程中理清思路、宣泄情緒。相反,心理彈性水平越低,對待生活越消極、對生活缺乏追求、工作壓力過大,會使得農村教師傾向于采取自我防御機制和自我保護的消極應對方式。
(二)農村教師工作壓力、應對方式、心理彈性的回歸分析
1.農村教師工作壓力對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研究發(fā)現(xiàn),工作壓力總分逐層進入回歸方程,可有效解釋工作壓力9%的變異量。其中,工作壓力對應對方式具有顯著正向預測功能。這提示我們一方面要使農村教師具有積極的應對方式,需要對其工作壓力給予更多關注,適當減輕其工作量,降低其工作壓力;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了解農村教師的工作壓力來預測其應對方式,當農村教師的工作壓力過大時,說明其可能出現(xiàn)消極、被動的應對方式,需要引起關注,并給予適當?shù)膸椭蕴岣咂湫睦斫】邓健?/p>
研究發(fā)現(xiàn),工作壓力總分逐層進入回歸方程,可有效解釋工作壓力9%的變異量。其中,工作壓力對應對方式具有顯著正向預測功能。這提示我們一方面要使農村教師具有積極的應對方式,需要對其工作壓力給予更多關注,適當減輕其工作量,降低其工作壓力;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了解農村教師的需要引起關注,并給予適當?shù)膸椭?,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p>
2.農村教師工作壓力對心理彈性的回歸分析
調查發(fā)現(xiàn),工作壓力總分逐層進入回歸方程,可有效解釋工作壓力11.5%的變異量。其中,工作壓力對心理彈性具有負向預測功能。這說明要提高農村教師的心理彈性水平,使之體驗到來自朋友的支持、家庭的溫暖,提高對目標的明確性,可以通過采取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學校管理、引進教學設備、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等措施以降低農村教師的工作壓力,進而提高其心理彈性水平。
3.農村教師心理彈性對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彈性總分逐層進入回歸方程,可有效解釋應對方式9%的變異量。其中,心理彈性對應對方式具有顯著正向預測。這可以解釋為學校領導應該努力挖掘并使教師發(fā)揮自身的特點和長處,同時給予適時的鼓勵和表揚以加強農村教師的自我效能感,還可以通過開展各種提高教師技能的培訓、比賽等方法,來增強農村教師各方面的能力,進而提高農村教師的心理彈性,促使教師能夠擁有積極向上的應對方式。
(三)心理彈性的中介效應
本調查研究以工作壓力為X,心理彈性為中介變量,應對方式為Y,進行心理彈性在工作壓力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檢驗。結果顯示,工作壓力對應對方式的總效應c顯著(β=0.066,p<0.001),加入心理彈性的中介變量后,工作壓力對應對方式的預測系數(shù)提高(β=0.119,p<0.001),中介變量對Y的標準回歸系數(shù)顯著路徑系數(shù)a顯著(b:β=0.300,p<0.001),X對中介變量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β=-0.177,p<0.001),說明心理彈性在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這提示我們,個體要擁有積極、主動的應對方式,需要努力提高其心理彈性,增加其心理承受能力,從而使個體感受到工作壓力有所下降。
(一)農村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心理彈性之間兩兩相關顯著;
(二)農村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其應對方式具有正向預測作用,對其心理彈性具有負向預測作用;
(三)農村教師的心理彈性對其應對方式具有正向預測作用;
(四)農村教師的心理彈性在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說明:該文為“農村教師心理彈性現(xiàn)狀及其對工作壓力、應對方式影響機制系列研究”之三)
[1] 許麗英.農村中小學教師面臨的壓力透析——6?。▍^(qū))10市、縣中小學教師調查反思[J].當代教育論壇,2006 (2):12-14.
[2] 童富勇,劉桂林.杭州市農村教師生存狀態(tài)調查[J].教育評論,2006(4):66-69.
[3] 劉曉明,孫蔚雯.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源的訪談研究:工作任務壓力[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1):5-8.
[4] 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03):22-27.
[5] 李艷紅.農村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應對方式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雜志,2004(3):179-180.
[6] 席居哲,桑標,左志宏.心理彈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8(04):995-998.
[7] 石林,程俊玲,鄧從真等.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問卷的編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20):37-39.
[8]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5):614-620.
[9] 張虎祥,張勝林,楊建文.高校教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關系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02):216-217. [10] 王瑤.高中生心理彈性、生活事件及其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Coping Style of Rural Teacher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esilience
CHEN Jiangting,LIN Zilong,HUANG Hua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ract: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coping style of rural teachers,and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esilience,the study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examine 1018 teachers of kindergarten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countryside.The results showed that:(1)Job stress,coping style and resilience of rural teacher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respectively;(2)Job stress of rural teacher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on for their coping style,but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on for their resilience;(3)Resilience of rural teacher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on for their coping style;(4)Resilience of rural teachers plays a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job stress and coping style.
ords:rural teachers;job stress;coping style;resilience;mediating effect
B884.3
A
1009-8445(2017)01-0074-05
(責任編輯:楊懷玫)
2016-09-1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2YJA190025)
陳江婷(1994-),女,廣東汕頭人,肇慶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2013級本科生。通信作者:黃 華(1978-),男,廣東興寧人,肇慶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