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仙居縣第五小學)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不乏意義深刻的寓言,進行合理的寓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學生身心成長。但在目前的寓言教學中,教師并不能完全將寓言的主旨與思想傳遞給學生,要利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才能提升寓言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綜上所述,以《揠苗助長》為例,對小學語文中的寓言教學進行研究,旨在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寓言教學;《揠苗助長》;教學分析
寓言作為將故事為主要形式并揭示真理的文學體裁,其中蘊藏著深刻的真理以及正能量,會為人們帶來深刻的思考與啟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寓言文章,其短小精悍,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并讓其學習到真理。大部分寓言的篇幅極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與心理特點。因此,利用合理的教學手段,便可以將寓言教學進行得事半功倍,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
一、寓言教學思路分析——以《揠苗助長》為例
1.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感悟形象
寓言文章與其他普通文章有共同點,便是要將閱讀作為基礎(chǔ),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中的語言、意義進行理解,并感悟寓言中作者所塑造的各個形象。只有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感悟形象,才能讓其更深刻地體會到寓言所蘊藏的真正內(nèi)涵與哲學。因此,在進行寓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理解寓言故事內(nèi)容的速度,并引導其感悟到其中的形象。
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shè)計一條語言理解的主線,讓學生帶著極強的目的性與針對性進行閱讀。在《揠苗助長》一課中,教師便可以將“揠苗”作為課程主線,并讓學生圍繞這一主線展開閱讀、分析、討論。例如“在該則寓言中是什么原因讓農(nóng)夫揠苗”“揠苗的過程是怎樣的”等。
在學生對文章有基本理解之后,教師便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較為關(guān)鍵的句子與詞語。讓學生對這些句子、詞語進行討論、分析,幫助學生為更進一步理解文章內(nèi)涵奠定基礎(chǔ)。同時還可以結(jié)合動作、語言訓練,讓學生模仿農(nóng)夫揠苗助長時出現(xiàn)的動作、表情,讓學生感悟到文章中人物真正的形象與心理變化,從而加深對文章主旨的印象與理解。
2.結(jié)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感悟真理
寓言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便是利用故事情節(jié)揭示深刻的人生感悟與哲學,并借助文中人物的形象對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諷刺。因此,教師便要結(jié)合這一特征,將寓言教學結(jié)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充分掌握文章主旨內(nèi)容的同時,將所學知識合理應(yīng)用到日常生活中。而在傳統(tǒng)的寓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完課文之后,便會將寓言的主旨教授給學生,并讓其抄寫、背誦,這樣的教學方式存在極大局限性,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對寓言的學習熱情。
二、寓言教學實際案例分析——以《揠苗助長》為例
首先,教師應(yīng)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
師:“同學們,老師問你們,如果你們是一名農(nóng)民,那么你們用什么辦法讓莊稼長得更快呢?”
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感到很有趣,積極踴躍地發(fā)言,有的說澆水,有的說施肥。
師:“同學們的辦法都很好,今天我們來學習《揠苗助長》,文中的主人公既沒有澆水也沒有施肥,但是他的莊稼卻長得很快,你們想知道他用什么辦法了嗎?”
利用這樣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只有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入學習氣氛,才能為課堂中的教學奠定良好的思維基礎(chǔ)。因此,利用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設(shè)置懸念,幫助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之后的課堂學習中。
在學生正式進入學習氣氛中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提前準備好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讓學生觀看圖片、視頻等,并為學生設(shè)置幾個問題。
1.這個人為什么要將禾苗拔高?
2.是怎樣將禾苗拔高的?
3.經(jīng)過拔高之后禾苗真的快速生長了嗎?
在觀看完圖片以及設(shè)置問題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在課文中的發(fā)現(xiàn)。
這便是利用了評價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發(fā)表自身的見解與建議。通過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方式,在課堂上大膽表達自身的看法與想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便可以對學生的看法進行評價,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認識上的不足,并及時改正,起到深刻理解文章含義的教學目的。
同時,還利用了問題教學法,讓問題引導學生在文章中找出問題答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提高了其思考問題的能力,并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積極性。
師:“通過閱讀之后,同學們可以了解文章的大意,那么你們在閱讀文章之后知道為什么農(nóng)夫要將禾苗拔高呢?還天天巴望著禾苗長得快一點,并天天去田里看。但是經(jīng)過幾天之后,禾苗并沒有長高。”
這時教師便可將“巴望”一詞書寫到黑板上,并對學生繼續(xù)提問:“同學們知道巴望是什么意思嗎?”
生:“盼望、渴望、希望?!?/p>
師:“同學們說得很對,但是作者為什么用巴望這個詞,而不是希望、渴望?”
教師可在教學課件中出示例句:
1.“農(nóng)夫希望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p>
2.“農(nóng)夫渴望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p>
3.“農(nóng)夫盼望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p>
在經(jīng)過討論之后,學生便開始發(fā)表自身的見解與看法。
生1:“巴望這個詞能更加體現(xiàn)農(nóng)夫著急的心理?!?/p>
生2:“巴望這個詞比渴望、希望、盼望這三個詞更能表達出農(nóng)夫的心情?!?/p>
師:“同學們說得很對,那老師考考大家,你們可以用巴望這個詞造句嗎?”
生1:“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巴望著明天快點到來?!?/p>
生2:“媽媽說過新年就給小紅買新玩具,小紅巴望著新年快點到來。”
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并讓學生對該詞的真正含義進行掌握,同時提升學生實踐運用的能力。
師:“那么大家繼續(xù)閱讀文章,在農(nóng)夫?qū)⒑堂绨胃咧?,禾苗到底長高了嗎?”
生1:“長高了,從文中‘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截可以看出來禾苗長高了?!?/p>
生2:“禾苗沒有長高,全都枯死了。”
師:“這兩位同學說得都很對,雖然禾苗在農(nóng)夫拔高之后都長高了一截,但是最終卻都枯死了,為什么禾苗會枯死呢?”
生:“因為他把禾苗拔高之后根莖都斷了,禾苗不能吸收到營養(yǎng),就枯死了?!?/p>
師:“那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生1:“不能急于求成?!?/p>
生2:“心急吃不了熱豆腐?!?/p>
在學生都紛紛發(fā)表完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應(yīng)進行總結(jié)。
師:“同學們的觀點都很正確,那么這篇文章主要告訴我們,萬物都有自身的生長規(guī)律,如果破壞這個規(guī)律,便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同學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呢?”
生:“媽媽給我買了一盆植物,媽媽說要精心呵護它,它才能開花。可是我太心急,每天都給它澆水,結(jié)果水澆得太多枯死了?!?/p>
通過結(jié)合生活實際,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聯(lián)系到自身的生活實際中,從而豐富了想象力,并提升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進行寓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讓學生通過自身思考去發(fā)現(xiàn)寓言的真正含義,并將寓言中包含的知識靈活應(yīng)用在生活中,這樣才能發(fā)揮寓言教學的真正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
參考文獻:
[1]何敏梓.淺談小學寓言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揠苗助長》教學為例[J].教育導刊,2013(3):89-90.
[2]朱龍文.以《揠苗助長》為例談小學語文中的寓言教學[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5):202.
[3]梅志軍.寓言教學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以《揠苗助長》一課為例[J].小學語文教學,2012(25):40-41.
[4]曹愛衛(wèi).沉潛詞語體悟寓意:以《揠苗助長》為例談小學寓言教學[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1(6):28.
[5]張瑞榮.感悟人物形象 體悟寓言內(nèi)涵:以《揠苗助長》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2(5):10-11.
作者簡介:陶麗(1976.12—),女,就職于浙江省仙居縣第五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