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姣
(西安外國語大學 德語學院 710016)
摘要:蒂芬·茨威格是二十世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家,同時他也是有名的心理小說家。他創(chuàng)造了無數優(yōu)秀的作品,他的作品總是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為主題,通過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而展現出的各種復雜豐富的感情活動和心理狀態(tài)。在他的筆下,女性都是孤獨,寂寞,無助的,善良的,而命運卻都是悲苦的。在茨威格的小說《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主人公有著不幸的童年,所以渴望被愛,而自己對于愛情又缺少理智,同時女性的地位始終是卑微的,這些都是導致小說中女性難逃悲劇命運的原因。
關鍵詞:女性心理;愛情;女性地位;悲劇命運
1.童年的不幸
文中女主人公的生活充滿不幸。在童年時期,就飽受生活的苦難?!霸谶@以前,我的生活只是陰慘慘,亂糟糟的一團,我再也不會想起它來,它像是一個地窖,堆滿了塵封霉?jié)竦娜撕臀?,上面還接著蛛網, 對于這些,我的心早已非常淡漠?!痹谶@以前指的是女主人公十三歲的時候,正是在這一年,她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人,這個作家在她看來,就是他童年苦難生活的一縷陽光?!拔野堰@一切都告訴你,親愛的,把這一切瑣碎的簡直可笑的事情喋喋不休的說給你聽,是為了讓你明白,你從一開始就對我這個生性靦腆,膽怯羞澀的女孩子具有這樣大的力量。你自己還沒有進入我的生活,你的身邊就出現了一個光環(huán),一種富有,奇特,神秘的氛圍。”女主人公從小就沒有父親,對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本身就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男主人公對她來說就是一個偉大的存在。正是因為童年的不幸,她才會對這個陌生的人產生一種難言的愛意。孩子的感情是單純的,但卻又是深刻的。文中這樣寫到:你現在明白了吧,親愛的,你當時對我這個孩子該是一個多么不可思議的奇跡,一個多么誘人的迷呀。在女主人公的童年里,缺少的東西太多,她想在這個作家身上尋求安慰。 然而這一切對她來說只不過是一場華麗而虛幻的夢。這也為她之后的悲劇命名做了鋪墊。
2.缺失理智的愛
雖然有很多人為女主人公的癡情而感動,然而他們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這樣的愛情是不理智的,是危險的,是盲目的。女主人公從十三歲第一次見面就深深的被這個英俊瀟灑的作家迷住了。但是這種一見鐘情也只是一廂情愿,苦苦暗戀。文中這樣寫到:親愛的,可是從我接觸到你那充滿柔情蜜意的眼光之時起,我就完全屬于你了。后來,不久之后我就知道,你這道目光好像把對方擁抱起來,吸引到你身邊,既脈脈含情,又蕩人心魄,這是一個天生的誘惑者的眼光,你向你每一個從你身邊走過的女人都投以這樣的目光。以及:可是我這個十三歲的孩子對此一無所知,我心里像著了火似得。我以為,你的柔情蜜意只針對我,是給我一個人的。這一切只是女主人公自己的幻想,她并不知道愛情并不是單方面的。在這癡情的背后實際上是苦澀和心酸。這種沒有理智的愛最終釀成了悲劇。
女主人公對于愛情的癡情讓人感動,然而這樣的愛情卻處處隱藏著危機。由于女主人公一直隱忍的愛,使得被愛的人忽視了她的愛,甚至根本記不起她了。文章中這樣寫到:你沒有認出我來,當時沒有認出我,也從來沒有認出過我。親愛的,我該怎樣向你形容我那一瞬間間失望的心情呢。當時我第一次遭受這樣的命運,我一輩子都忍受著這種命運,隨著這種命運而死。沒有被你認出來,一直沒有被你認出來。這段話表達了女主人公內心的絕望,這該是怎樣一種難言的悲傷呢。就這樣被遺忘,被一個愛了一輩子的人遺忘,或許從來都沒記起過。而這樣的打擊并非一次,文中這樣描寫道:可我當時還是個少女,我還不理解你的健忘,我自己毫無節(jié)制沒完沒了的想你,結果我竟產生了錯覺,以為你一定也常常在想我,常常在等我,要是我確切知道,我在你心中什么也不是,你從來也沒有想過我一絲一毫,我又怎么活的下去呢。你的目光告訴我,你一點也不認識我,你一點也想不起你的生活和我的生活有細如蛛絲的聯(lián)系:你的這種目光使我如夢初醒,使我第一次跌倒現實之中,第一次預感到我的命運。這是這種預感也為后面的悲劇命運做了有力的鋪墊。女主人公早已洞察到自己的悲劇性命運,但是她沒有做出任何改變。失去理智的愛使她變得瘋狂。
3.男性居于統(tǒng)治地位
在小說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并不高。男性處于領導地位,女性權利不受重視。男性可以隨意玩弄女性的感情。在女主人公看來,男人是他心中的神,是光明。即使自己傷痕累累也并沒有責怪于他。文中寫到:有時候我白白等了幾個小時,有時候等了半天你終于和朋友一起從家里走了出來,有兩次我還看見你和女人在一起,我看見一個陌生女人和你手挽手緊緊依偎著往外走,我的心猛地一下抽搐起來。對于這一些,女主人公說她并不覺得意外,甚至不覺得有錯。文中還寫道:你肯定分不清了,因為我對你來說,又算得了什么呢,不過是幾百個女人當中的一個,只不過是臉面不斷的一系列言語中的一樁而已。這一切都證明女性在當時的地位非常卑微,對于這樣一段不公平的感情,結果無疑只能以悲劇收場。
在讀者眼里,茨威格作品中的女性結局未免有些凄涼。一個真誠善良的女孩如此深愛一個人卻依舊收獲不了愛情。甚至她的愛是無人知曉。在很多看來,或許結局并不應該這樣,然而由于女性思想的限制,由于女性權利的限制,這些悲劇無可避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思想的解放,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權利的擁有,女性的選擇也越來越多?,F代女性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情感方面都越來越獨立。敢于向命運說不,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通過這篇論文我們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到女性在特定條件下的無助和痛苦。以及在卑微的權利下所產生的悲劇命運,通過對文章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使人們對女性地位有更好的反思。同時對比當代女性特色,使我們更加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楊榮,2003,茨威格小說與弗洛伊德學說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外國文學研究。
[2]彭敏,2010,茨威格小說的心理現實主義,南昌大學碩士論文
[3]陳竟,1993,陌生女人·異變心理·悲劇性——談茨威格開拓的獨特心理
[4]領域,外國文學研究。
[5]高博,2013,茨威格小說與亦舒小說中女性形象比較,西南名族大學碩士論文
[6]孫巖梅,2000,論茨威格筆下女性形象的人道主義激情,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7]肖英,2010,男性意識下的女性世界——解讀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名作賞析。
[8]劉仁宗,2012,茨威格筆下少女的初戀心理,湘潭大學碩士論文。